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城市建设,并且在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近年来火热的高铁建设,其中房屋建筑建设方面也正在兴起。现在的建筑为了博取世界的眼球,都形态各异,那么一些特色的古代建筑,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今天要说的是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外的著名渡口—蒲津渡。在公元五四一年,黄河之上架起了第一座连舟浮桥。到唐开元初期间,随着蒲州的兴盛发展并成为了当时全国六大雄城之一。唐玄宗为了更好的开疆扩土,就下令邀全国之力在蒲津渡修建了历史上闻名的蒲津桥及唐开元铁牛。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蒲津桥修建在唐开元十二年竣工,以船为基,上铺木板,全长共360米。建造的四只铁牛分别立于黄河两岸作为锁桩,用铁索为链,拉起桥身,固定桥的整体,这在当时可是一项雄伟奇特的工程。至此,蒲津桥也成为了黄河上的第一座固定的铁索浮桥,黄河的天堑也成为了是人皆知的通衢大道。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造型精美的四头铁牛,外表打造为古铜色,每只铁牛高1.9米、宽1.3米、长3米,重达40余吨,铁牛是我国目前发现最为罕见的珍贵文物,在国内重量最重、工艺水平最高、历史最久的稀有建筑。每头铁牛的旁边还各站立着一个铁人,分别是维、蒙、藏、汉力士,人物造型活灵活现,灵气逼真,令人震撼。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据专家考证,唐元开铁牛虽只是为了固定桥身,但他们的建造工程量是非常巨大的。铁牛和旁边的铁人、两座铁山和一组七星铁柱,全部都是由黄河两岸当地的数万民众凭借“小高炉”就地铸造而成,一次浇筑成行,总耗铁量近800吨,占当时唐朝全国产铁量的80%,可见工程之壮观,令人大开眼界。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蒲津桥延续到宋代仍是连接山西、河南、陕西这三省的交通要道,直到元朝初期浮桥因一场战火被毁,通行的时间延续了500年。明朝期间,蒲州城是出入中原的关键关口,蒲津桥又被重修并且重新使用将近百余年。直到清朝因为黄河改道才彻底被停用废弃。这座宏伟的大桥没有连续通路至今真实令人惋惜。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不过上世纪是,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黄河当地的河床淤积,铁牛遗址被埋入河滩淤泥下面。一九九八年,当地的有关部门经经过一年多的勘查,组织了上百名的工人,在黄河周边挖了4000多个探孔,终于让千年铁牛重见光明,这件事也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铁牛以及蒲津桥的伟大建筑工艺也渐渐的在全国相传开。

唐代铁牛重40吨,守护黄河千年,至今完好无损却少有人知!

蒲津桥始于唐朝,同时也验证了唐朝的繁荣盛世。如今的蒲津渡已被建立了“蒲津渡遗址博物馆”供广大民众观赏。景区也根据先前的痕迹,重现了昔日的壮观伟大,虽没有滚滚黄河的磅礴,却也能引领游客想起当年大唐的繁荣昌盛。往事已过前年,但当时蒲津渡建成之际的宏伟壮观之景仍历历在目。

如果有机会,不妨来这里走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