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硯山斗南村:黨建激活扶貧「一盤棋」

通訊員 李興偉

硯山縣阿舍鄉斗南村,轄6個村小組, 農戶363戶1570人,耕地面積1323畝,人均耕地僅有0.79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258人。由於山高地陡,人多地少,水利條件缺乏,大多數村民的生活都依靠種植傳統的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村裡的經濟條件很差。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斗南村黨委牢牢把握斗南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扶貧政策機遇,堅持既富口袋、也富生態、更富“腦袋”,以村黨總支為核心主動擔當。短短几年時間,小小的村莊華麗轉身成為了阿舍鄉遠近聞名的生態特色農業產業村。

斗南村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前是典型的“空殼村”,如何幫助村民“富起來”是斗南村黨組織一直思考的“靶心”問題。“我們根據斗南村裡的實際,首先要發展,我們還是要把我們黨員的先鋒作用發揮出來,所以我們通過幾次學習,組織黨員來學習以後,把我們黨員的這個思想和決心統一起來,把我們黨員的心凝結起來了”,斗南村黨支部書記王自福告訴記者。2016年,斗南村黨總支通過積極探索“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種植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引進金邊玫瑰種植產業,發展金邊玫瑰800畝,組建了硯山縣通源現代食用玫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新建了1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全村6個村小組均與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合作協議,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和資金入股等渠道,加入到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大戶帶動、股份入股等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餘元,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

斗南村6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春發在村委幹部的帶動下,2017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栽種了3畝金邊玫瑰,沒想到一年下來收入了1萬餘元。“第一年剛栽的時候黨員幹部都是帶頭栽的,黨員幹部入戶宣傳,我們感覺還是有點擔心,就怕虧錢,後來看到他們賺到錢我們就大膽的栽了。”

由於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多年來斗南村群眾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大片土地撂荒,村委幹部不甘心,四處招商引資,並鼓勵引導剩餘勞動力在家門口流轉出去的土地上務工,增加勞務收入。斗南村黨總支書記王自福說,“近年來,斗南村黨支部都是圍繞產業發展來做,根據每個村寨的實際,黨員幹部掛鉤到戶,責任到戶,通過黨員的帶動,對斗南村的脫貧攻堅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像產業方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都入在了合作社裡面,在產業發展方面都有了保障。”通過充分發揮基層組織、黨員幹部的作用,內引外聯、蓄能聚力,幫助貧困戶爭取支持、協調貸款,多渠道籌措資金,在產業扶貧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彰顯斗南村特色的新路子。如今的斗南村已引進發展了萬壽菊、玫瑰、花椒、美人橘等產業,多產業因地制宜全面促進了全村群眾增收致富,全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1000餘元提升到了2017 年的人均收入2860元。目前,斗南村的特色農業產業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斗南村黨總支還通過不斷夯實貧困村建設和民生保障基礎:完善貧困村道路建設、水利建設、農電保障、危房改造、通訊網絡和環境整治,包括拓寬農村道路、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改造貧困戶危房等;加快貧困村就學、就醫、低保等社會保障全面覆蓋,包括確保貧困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輟學、促進貧困村規範化衛生室全覆蓋、為貧困群眾提供低保等社會保障。

28歲的斗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黃美平家曾經是全斗南村最貧困的家庭,由於爺爺和父親長年患病,每年都需要幾萬的醫療費,沉重的家庭負擔讓黃美平一度感覺脫貧無望消極度日。在村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一遍又一遍的耐心開導下,黃美平樹立了脫貧的信心,並通過技能培訓學到了建築技術,夫妻倆外出打短工後,家裡不僅蓋上了新房,每年還能存上兩三萬元錢。

如今的斗南村,道路修平硬化,垃圾及時清運,綠樹成蔭整齊成行,老百姓看見村裡大變樣,幸福感倍增,直誇黨和國家的政策好。 “下一步,我們還將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不斷引進扶貧項目,真正讓群眾富起來。像現在我們的金邊玫瑰,我們的柑橘,我們的小龍蝦養殖,這些產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這一系列的特色產業發展下來,現在老百姓還是對我們村委會,村黨組織的這些工作都很認可,就也讓老百姓在脫貧的路上覺得很有希望。”阿舍鄉黨委組織委員葉驕介紹,下一步,斗南村還將認真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掛圖作戰工作,提高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退出水平,決戰脫貧攻堅,抓實產業發展,夯實扶貧基礎,推進“五個一批”工作落實,確保斗南村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