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民間收藏者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拍賣場上的那些天價拍品,民間還有很多。不難看出民間肯定有很多奇珍異寶的,只是懂的人相對少!

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古董市場存世量認知:如宋五大名窯、元青花、永宣青花、明成化鬥彩以及清三代官窯,傳世品都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在民間大量遺存。

像康熙民窯、清代普品瓷等,應該會在民間有大批存世,它們也許不會出現在國際大拍賣行,但認準這些不很知名的品類,才是靠譜的收藏方向。

普通工薪階層,直奔五大名窯去,只有一個結果:買到假貨,最後成為國寶幫。

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馬未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專家。我們要做的,是懂常識,知道什麼時期發生了什麼事,瞭解當時的文化背景,歷史事實即可。不要刻意去像專家一樣追根溯源,那是很費腦的一件事!

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目前藝術品的前景是可觀的。未來5至10年,中國將有約數百萬民營企業家面臨資產和企業接班,財富傳承已經成為目前很多富裕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

如果缺乏有效的機制,“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可能降臨。家族是維繫家風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以家族品質和修養為特徵的文脈軟實力的代代相傳,比財產的延續更為重要。

所以,西方國家普遍重視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少富裕家族購藏文物藝術品,重視藝術品的傳世意義,是拍賣行的上百年客戶。“爺爺買、孫子賣”這種隔代的、將投資與家族文化血脈相結合的良性傳承模式,使藝術品成為家族最優質的長久性財富。

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收藏不是學鑑定,而是懂常識!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有一大批民間有價值的寶貝浮現出來,也會有大量的企業和收藏加湧現出來收購咱們手裡的藏品,因為想做長久百年企業,不是隻著眼於眼前,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遠”宇,真切地道出了我們的問題:我們只顧眼前,不看未來,只圖一時,不顧長遠。什麼“十年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古訓,早已被遠遠地拋在一邊。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一味為錢而收藏,很難成為真正的藏家。

當然這只是針對企業級的一些收藏家,我們作為普通百姓,適當的流通還是有必要的!!!畢竟我們不是達官貴人,我們需要在維持好現有生活的前提下,提升到一個更好的檔次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