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會逃稅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會逃稅

"我公司流水一個季度多20萬,最後平均利潤的30%,6萬還要別的開銷,掙毛錢了。我特麼不想辦法漏稅,我一個月操那麼大心,掙幾千塊錢,而且北京。"

以上來自一位群友的原話。

緊接著便有人在下面說到,很多人罵范冰冰陰陽合同逃稅,但是都是學生和沒能力逃稅的,老闆們都沉默了。然後進一步發問,如果你是范冰冰,這麼多錢,你會怎麼做?最後還自顧自地說了一個略帶傾向性的結論:太多人雙標了,只是你沒面對(逃稅與不逃稅),沒有那個選擇(可以逃稅),所以你現在沒有發言權。

言下之意,有錢就會想逃稅,有能力逃稅的人都會逃稅。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會逃稅

讓我很高興的是,面對此人的發問,有些人的回應是我會繳稅,有些人則說自己會開公司抵稅,沒有人附和地回答,我也會逃稅(當然,最開頭提到的那位群友,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此外沉默的人,做出的選擇我無從得知,但至少有人認為不該逃稅,這就夠了)。

很少有人敢說,自己不愛錢、不貪錢。敢這麼說的,大多也只是沒吃過沒錢的苦罷了。真正安於清貧、視錢財為身外物的人不是沒有,只是極少極少。當你要繳的稅只有100時,你可能還沒有太大感覺,但當稅達到1000、10000,甚至100000時呢?你還會沒感覺,不心疼嗎?

我其實可以理解一些人不願意繳納高額稅費,但卻無法理解逃稅的行為。要少繳稅,可以採用合法的方式和手段來合理避稅。雖然合理避稅的行為也可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但無論如何,這是合法的。而逃稅,則是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會逃稅

有些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沒能力的人才會不想逃稅,沒錢的人才會不想逃稅。誠然,社會不是非黑即白,中間有大片的灰色地帶。很多事情無法用是否道德來評判,但,逃稅顯然不在其中。逃稅這件事,於理於情於法,都是錯誤的,唯一能站住腳的點,只有逃稅者的私慾。

其實很多逃稅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所以才會為自己找盡藉口,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行為,甚至洗腦他人,參與自己的行為,以此來安慰自己,我沒做錯。

我想起我曾經的一個合租室友,Y。

跟Y合租那會,我倆都在上海實習。薪資很低,基本連日常開銷都很難保證。不過Y家裡條件不錯,時不時會給她打幾千塊,讓她買件衣服,吃點好的。可即便如此,Y也無法滿足。為了省飯錢,每天跟不喜歡的異性出去,甚至跟已婚男士吃飯同遊。對於他們送的禮物和紅包,也是毫不遲疑的照單全收。——明明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而做出的不當行為,在跟朋友打電話時,卻偏偏要說:在上海沒辦法的,如果你在上海你也會這樣的,這裡的人都是這樣的。

我無意也無權評判Y的做法,但卻無法不diss她的說法。明明是個人的選擇,卻偏偏要說成是社會的現實與無奈。我個人並不反對藉助他人獲取物質滿足或其他資源的行為,但對於Y這樣敢做卻不敢擔,還不斷地洗腦別人認同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反感。——既然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又何必執著地去尋求別人的認可。說到底,在你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同了這種行為的不正確,並因為這種行為而降低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Y如此,為自己辯護的逃稅者亦如此(當然,Y與逃稅者有一些區別,Y只是違背主流的評判標準,而逃稅是既不道德,也違反法律)。

道德的評判標準會變,法律的評判標準會變,人的思想也會變。但有些人,在面對某些事,原則和底線永遠不會變,選擇也永遠不會變。有些事,就算沒經歷過,也知道該怎麼選。

再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試問,如果你是范冰冰,這麼多錢,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會逃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