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会逃税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会逃税

"我公司流水一个季度多20万,最后平均利润的30%,6万还要别的开销,挣毛钱了。我特么不想办法漏税,我一个月操那么大心,挣几千块钱,而且北京。"

以上来自一位群友的原话。

紧接着便有人在下面说到,很多人骂范冰冰阴阳合同逃税,但是都是学生和没能力逃税的,老板们都沉默了。然后进一步发问,如果你是范冰冰,这么多钱,你会怎么做?最后还自顾自地说了一个略带倾向性的结论:太多人双标了,只是你没面对(逃税与不逃税),没有那个选择(可以逃税),所以你现在没有发言权。

言下之意,有钱就会想逃税,有能力逃税的人都会逃税。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会逃税

让我很高兴的是,面对此人的发问,有些人的回应是我会缴税,有些人则说自己会开公司抵税,没有人附和地回答,我也会逃税(当然,最开头提到的那位群友,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此外沉默的人,做出的选择我无从得知,但至少有人认为不该逃税,这就够了)。

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不爱钱、不贪钱。敢这么说的,大多也只是没吃过没钱的苦罢了。真正安于清贫、视钱财为身外物的人不是没有,只是极少极少。当你要缴的税只有100时,你可能还没有太大感觉,但当税达到1000、10000,甚至100000时呢?你还会没感觉,不心疼吗?

我其实可以理解一些人不愿意缴纳高额税费,但却无法理解逃税的行为。要少缴税,可以采用合法的方式和手段来合理避税。虽然合理避税的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无论如何,这是合法的。而逃税,则是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会逃税

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没能力的人才会不想逃税,没钱的人才会不想逃税。诚然,社会不是非黑即白,中间有大片的灰色地带。很多事情无法用是否道德来评判,但,逃税显然不在其中。逃税这件事,于理于情于法,都是错误的,唯一能站住脚的点,只有逃税者的私欲。

其实很多逃税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所以才会为自己找尽借口,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行为,甚至洗脑他人,参与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安慰自己,我没做错。

我想起我曾经的一个合租室友,Y。

跟Y合租那会,我俩都在上海实习。薪资很低,基本连日常开销都很难保证。不过Y家里条件不错,时不时会给她打几千块,让她买件衣服,吃点好的。可即便如此,Y也无法满足。为了省饭钱,每天跟不喜欢的异性出去,甚至跟已婚男士吃饭同游。对于他们送的礼物和红包,也是毫不迟疑的照单全收。——明明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做出的不当行为,在跟朋友打电话时,却偏偏要说:在上海没办法的,如果你在上海你也会这样的,这里的人都是这样的。

我无意也无权评判Y的做法,但却无法不diss她的说法。明明是个人的选择,却偏偏要说成是社会的现实与无奈。我个人并不反对借助他人获取物质满足或其他资源的行为,但对于Y这样敢做却不敢担,还不断地洗脑别人认同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反感。——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又何必执着地去寻求别人的认可。说到底,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这种行为的不正确,并因为这种行为而降低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Y如此,为自己辩护的逃税者亦如此(当然,Y与逃税者有一些区别,Y只是违背主流的评判标准,而逃税是既不道德,也违反法律)。

道德的评判标准会变,法律的评判标准会变,人的思想也会变。但有些人,在面对某些事,原则和底线永远不会变,选择也永远不会变。有些事,就算没经历过,也知道该怎么选。

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试问,如果你是范冰冰,这么多钱,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范冰冰,你也会逃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