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法院「緊咬不放」化解4年信訪積案

報道組 李增煒 通訊員 吳秋怡

武義新聞網訊歷時4年,60餘名老人如願拿到了執行款!近日,在縣法院執行局,幾十位頭髮花白的申請人激動地在執行款發放單上一筆一畫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對執行法官說:“多虧你們四處想辦法、不放棄,非常感謝你們!”

提及這起案件,執行法官紛紛感嘆,能拿到執行款實在太不容易了。事情追溯到2014年,被執行人鄭某夫婦為支持獨生子創業,陸續向70位同鄉借款700餘萬元,這些人大部分是退休老人。豈料鄭某之子創業失敗,這筆欠款便成了壓在鄭某夫婦心口的巨石。

案件進入到執行階段,執行法官在對鄭某夫婦名下的退休金進行凍結和陸續扣劃後,發現已無其他可供執行財產。看著年邁的申請人們,他們大多是因為鄉親情誼以及出於對鄭某夫婦的信任,才把自己多年積攢的養老錢借出。在這種情況之下,執行法官無論如何也說不出“沒辦法”三個字。

唯一的辦法只剩鄭某夫婦名下的那套拆遷安置房。房屋坐落在鎮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若能拍賣成功,所欠執行款履行就有希望。可執行法官眼前還擺著三道阻礙:一是房子性質為集體土地,按規定不能進行買賣;二是房屋權證被申請人藏匿,不肯交出;三是鄭某夫婦存在較大的牴觸情緒。

“有困難不怕,怕的就是找不到突破口。”縣法院分管領導帶著大家一起梳理難點、想對策。在走訪過鄉鎮以及國土部門後,執行法官瞭解到,依照當時拆遷安置政策,可以選擇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或國有土地劃撥使用權證。獲悉情況後,執行法官兵分兩路,一路馬不停蹄地上門做鄭某夫婦工作,一路聯繫村幹部召集申請人進行談話。

工作開展過程中阻礙巨大。鄭某夫婦一聽要拍賣自己的房子,牴觸情緒很強烈,而申請人們也質疑:“我們把房產證、土地證交出去,到頭來房子不能賣怎麼辦?”面對壓力,執行法官態度堅決,曉之以理:“你們要相信,法院有執行到位的決心、力量和方法,最終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果!”

穩定當事人雙方情緒後,執行法官與國土部門進行對接。因鄭某夫婦常年在省外,手續辦理異常困難,眾人經過多番溝通,讓鄭某委託其弟弟代辦手續,終於將房屋土地性質轉換為國有劃撥土地,順利完成房屋拍賣。一場長達4年的信訪積案成功化解。

據悉,近年來縣法院狠抓執行難問題,為申請人權益保駕護航,三年裡執行案件整體執結率達到85.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