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悠!被高校录取后“放鸽子”,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眼看高考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多考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懂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些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了上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大学,但根据该大学往年录取分数线情况进行预估有点悬,因此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结果果真被录取后,专业却不是自己喜欢或者说感兴趣的专业,那么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考生甚至是考生家长打算不去报到,让自己的小孩复读。那么被高校录取后再“放鸽子”,这样真的行吗?

近日,河南省出台相关规定,凡是录取后不入学的高考考生,再次参加高考将被限制填报志愿学校数量。

别忽悠!被高校录取后“放鸽子”,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我们都知道河南省历来是高考输出大省,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河南今年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

河南省提出对被录取后“放鸽子”的考生:当批次录取电子档案停止运转;对录取后不入学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再次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2个;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拒绝录取失信考生。同时,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今后,逐步将考生诚信记录在其他国家教育考试和招生录取中联网使用,并面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别忽悠!被高校录取后“放鸽子”,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对此你怎么看?部分网友认为,考生不来报到的原因有: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有了更好的去处,比如国外高校;少数情况可能是没有能力去上学了,比如生病或经济跟不上。其实小主认为,考生被录取后不报到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的,比如被调剂到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单纯依靠诚信惩戒逼着考生去就读,对于考生自身是一种煎熬,对国家而言也不利于人才培养。

别忽悠!被高校录取后“放鸽子”,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考生爽约容易造成录取名额流失,一些想读的考试读不了,你已经被录取了又不去就应该付出代价 ,也许你放弃的也可能他人渴望得到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