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悠!被高校錄取後「放鴿子」,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

眼看高考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很多考生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不懂在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些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為了上一些名氣比較大的大學,但根據該大學往年錄取分數線情況進行預估有點懸,因此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結果果真被錄取後,專業卻不是自己喜歡或者說感興趣的專業,那麼這種情況下,有一些考生甚至是考生家長打算不去報到,讓自己的小孩復讀。那麼被高校錄取後再“放鴿子”,這樣真的行嗎?

近日,河南省出臺相關規定,凡是錄取後不入學的高考考生,再次參加高考將被限制填報志願學校數量。

別忽悠!被高校錄取後“放鴿子”,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

我們都知道河南省歷來是高考輸出大省,河南省本科錄取不報到考生人數逐年增加,不僅造成招生名額浪費,也影響了一些高校對河南省招生計劃的投放。作為全國高考考生競爭最激烈的省份之一,河南今年首次明確了對違背志願失信行為的懲戒措施。

河南省提出對被錄取後“放鴿子”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對錄取後不入學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2019年再次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考生失信事實將記入其個人誠信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拒絕錄取失信考生。同時,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今後,逐步將考生誠信記錄在其他國家教育考試和招生錄取中聯網使用,並面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

別忽悠!被高校錄取後“放鴿子”,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

對此你怎麼看?部分網友認為,考生不來報到的原因有:對錄取高校不滿意,決定復讀;有了更好的去處,比如國外高校;少數情況可能是沒有能力去上學了,比如生病或經濟跟不上。其實小主認為,考生被錄取後不報到其實也有自己的苦衷的,比如被調劑到自己完全不喜歡的專業,單純依靠誠信懲戒逼著考生去就讀,對於考生自身是一種煎熬,對國家而言也不利於人才培養。

別忽悠!被高校錄取後“放鴿子”,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

當然,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考生爽約容易造成錄取名額流失,一些想讀的考試讀不了,你已經被錄取了又不去就應該付出代價 ,也許你放棄的也可能他人渴望得到的。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