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今日21时31分,立秋至。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南京三伏天刚过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可我市的三伏天,今年才刚过了一半!气象专家介绍,南京真正入秋常年在9月下旬,目前我市还处于夏暑之时,真正的秋天还早着呢!

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晚立秋”,中央气象台预计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南京市气象台今天10时发布,高温报告和全市天气预报,今起3天我市最高气温依然维持在36℃左右。

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南京立秋的习俗有哪些?

啃秋:啃出喜悦

南京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据老南京人称,老南京的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要豪放得多,他们有的在瓜棚里,有的在树阴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在农人们看来,啃秋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寓意着五谷丰登。

啃秋习俗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其中另一层的含义是立秋以后就不宜吃西瓜了!天气变凉,再吃西瓜就会伤脾胃。看来,在啃秋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哦~

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秋后十八盆:天气才转凉

秋后十八盆,是老南京(特别是老城南人)的一句俗语。其意何解?说的是,从立秋这日算起,因为天气仍然颇热,每日依然得冲澡,要洗完十八天,天气才转凉,也就是洗完了十八盆的洗澡水才会从处暑渐渐到白露、秋分节气,这时才谈得上天气真正转凉快。正如南京老话“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意思一样,立秋后洗完十八盆洗澡水,那才真的是转凉爽的日子。

老南京人为了洗把澡,得做不少预备工作,打水、烧水、舀水、倒水……人口多的家庭,每天为端澡盆、盛倒洗澡水得进进出出好多趟。所以,夏日用澡盆洗澡一事,可说是傍晚必行的一项常规操作,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那时,总巴望天气早些转凉,免得日日为端澡盆、倒洗澡水“遭罪”。

贴秋膘:以肉补肉最快乐

南京有句农谚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在老南京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立秋时的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天气热,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这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而这个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

秋忙会:时光一去不复返

老南京还有一个立秋盛会“秋忙会”,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啥叫秋忙会?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在以前其他地方也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

据悉,在一年一度的秋忙会上,南京人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交流”出去,把自己想要的物品“交流”进来。在以前规模很大,和夏忙会一样,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不过,现今的生活早已将过往的秋忙会埋没,不禁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

今日立秋,南京三伏天才刚过半,真正入秋要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