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殲-8系列是我國第二代國產戰鬥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只不過隨著從90年代開始中國陸續引進和自產第三代戰鬥機,殲-8系列在中國空軍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不再擔負主要作戰任務。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後來隨著更先進的國產戰機相繼服役,殲-8更是“日薄西山”,幾乎全面從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中消失。不過這大概只是我們的錯覺,畢竟向來精打細算的解放軍怎麼可能把尚未完全落伍的“八爺”就此全部退役?近日網絡上就有照片顯示,高原輪訓的殲-8H就掛載了電子偵察吊艙。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掛在了電子偵察吊艙,這表明殲-8H可能已不再擔負原定的制空攔截任務,而是用於偵察任務。也就是說,空軍正在讓殲-8系列戰鬥機從一線任務中撤出,轉而擔負一些次要做作戰任務,如此看來,殲-8怕是距離功成身退已經不遠了。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從照片來看,殲-8H掛載的應該是國產KZ900電子偵察吊艙,根據公開資料,KZ900裝備有高靈敏度接收機和自動化信號/數據處理系統從截獲信號到對信號進行處理,可實現全程自動化,很適合殲-8H這種單座戰鬥機。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此外,KZ900也可通過數據鏈將截獲到的信息傳輸給其他戰鬥機或導彈,為打擊指示目標,亦可用於積累電磁信號數據庫,為電子戰、防空壓制提供依據,同時還能把數據用於研發相關設備或導彈的研發。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在如今的空戰環境下,殲-8系列無疑已大幅落後,但高空高速性能依舊良好,掛載KZ900之後執行電子偵察、電磁支援等任務,這是一個不小的優勢:飛得高,視距更遠,能覆蓋更大範圍。殲-8H的最大升限能達到2萬米,在1萬米高空巡航時就能截獲數百公里範圍內的雷達信號,一趟任務下來就能獲得海量信號情報數據。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速度對於普通戰鬥機來說還不是最重要的,而對偵察機來說還是性命攸關的,速度快意味著偵察機可以用更短的時間抵達目標上空並飛越目標區域,利用快進快出的辦法,降低暴露在對方防空系統前的時間,增強行動突然性,提高行動成功率和偵察機的戰場生存能力。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當然大型情報飛機也不是沒有,但這些飛機速度慢,雷達特徵非常明顯,平時尚可,但若在戰時,生存能力很低,由戰鬥機改裝的偵察機就沒有這些顧慮,如殲-8H掛載KZ900吊艙後,外觀與普通的殲-8戰機幾乎沒有變化,從雷達上根本分辨不出來,因此可混在機群中趁機收集敵方電磁信號特徵,即使遇上攔截,也能憑藉自身高空高速優勢逃離戰場。

“八爺”又有新任務,不過這次發揮完餘熱可能真的要再見了

讓殲-8系列擔任偵察機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有效降低三/四/五代機的負擔,使先進戰機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奪取制空權或對地支援上,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會持續太久,改進後的殲-8F、殲-8H機體壽命約為3000小時,中國空軍二代機部隊每年飛行約200小時,這些飛機於21世紀初裝備,預計2020年前後將消耗光壽命,屆時“八爺”就真的要從中國空軍中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