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反相机拍摄风景时,天空与景的光线反差很大,如何测光与对焦?

广州千卫摄影


对于风光摄影,最常用的还是矩阵测光。但题主提出的问题和测光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光比太大造成的:

大光比是风光摄影中的常见现象,大光比条件下如何均衡曝光是风光摄影师的基本功,一般解决思路有三个:

一、降低光比

具体又包括三个方法:

1、尝试改变角度

如果是逆光机位拍摄,由于光线直射镜头,通常画面光比会比顺光大得多。我们常说的逆光剪影,就是利用逆光的大光比特性配合点测光完成的:

如果不是追求特殊画面效果要求,尽量使用顺光拍摄,可有效降低画面光比,改善曝光均衡度:

2、使用中灰渐变镜

中灰渐变镜(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GND Fillter)是风光摄影师最常用的一种滤镜,摄影人也常简称为“渐变镜”,堪称

大光比风光拍摄神器

有圆形滤镜,也有方形滤镜片:

使用时将镜片灰色部分覆盖画面亮部,即可起到平衡光比的作用:

注意渐变镜有不同级数,遮蔽效果也不同,购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摇黑卡

所谓摇黑卡,是指摄影师在镜头前用黑卡遮住画面强光部分,通过摇动黑卡,间接减少强光部分的曝光时间,从而起到均衡画面曝光的拍摄手法:

摇黑卡的原理和中灰镜是类似的,都是通过遮蔽强光部分来作用的。其优点在于摄影师可以通过控制黑卡摇动频率自由控制强光部分曝光时间,相当于一个无级变换的超级中灰镜;但缺点就是对摄影师经验和手法要求高,控制不当效果不佳

二、包围曝光

包围曝光是应对大光比场景的有效措施,目前主流品牌相机均内置有包围曝光功能:

以尼康D750为例,先在菜单中开启包围曝光功能:

然后依次选择拍摄张数和曝光增量(EV),最后对焦拍摄即可:

【注意】:使用包围曝光压,固定画面是关键。使用脚架+快门线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三、提示与建议

1、GND和摇黑卡有一个限制,就是画面亮部和暗部要有比较规则的分割线,比如地平线、海平线等等,否则会影响实际效果。

2、包围曝光拍摄多张片子有一定时差,主要适用于静止画面。如果有风或者移动物体,可能导致合成后的画面出现重影等现象。

3、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使用单片拉升(也叫单片HDR),即使相机宽容度不错,暗部提亮后也难免有噪点产生,对画质有较明显的影响


最后,对大场景风光片的对焦,一般选择单点单次模式。如果有确定的画面主体,对画面主体对焦;如果没有确定主体,对画面中部对焦即可,关键要适当缩小光圈,确保景深足够。对焦点位置与测光没有关系,

除非是选择了点测联动。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摄影的时候,有时候画面的光比太大了,不是天空死白,就是地面死黑。这个时候你该如何处理?这里飞侠来介绍3个小妙招。

平衡画面光比方法之一:使用中灰渐变滤镜。特别光比是成水平分布,且水平方向没有比较突兀物体的时候,效果最好。比如说天际线,海平面,远山等。举一个例子,

飞侠拍摄的金山岭长城。图一是没有使用滤镜的,图二是使用滤镜,稍加后期处理(稍微增加对比度,清晰度和饱和度),效果明显。

平衡画面光比方法之二:包围曝光,HDR。当画面光比不是成水平分布,或者水平方向有突兀物体的时,可以使用HDR。合成HDR软件有很多,PS本身自带的也不错。但注意的是HDR的力度别太重,否则给人的感觉比较脏,不自然。本图就是用PS的HDR功能合成。图一是三张不同曝光的图片,图二是成片。

平衡画面光比方法之三:“生拉硬拽” 。哈哈。 现在相机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了,比如飞思,比如尼康D800系列,可以通过后期对RAW文件提亮,压暗的方式来实现画面均衡曝光。当然,这种大力度操作,会对画质造成损伤。所以我把这种方法放在最后。

飞侠的建议能在前期完成的,不留给后期。大家在拍摄前期就形成完美曝光,后期稍加调整,精彩的大片就诞生了。更适合大多数摄影爱好者。

当然,如果后期水平比较强,也可以通过后期调整来实现均衡曝光。


网际飞侠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光比拍摄了,一般拍摄这类型的环境景色的话、我建议使用m档!那些什么测光点都让它一边凉快去,特殊情况用特殊的方法、拍到满意的照片才是硬道理。

那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呢?这里我先排除加滤镜还有后期做合成的方式,就用我们常规的拍摄方法来说。

首先不要用什么光圈优先了,果断拨到m档! 有带三脚架的话 最好把机器架上去,先调整好构图 不要急着马上拍出好效果、做好准备工作之后 我们可以开始尝试调整参数组合了。

如果是在大白天拍摄、那么光圈先往小拼命缩! f16都不会多。不要怕快门速度跟不上、有脚架 慢一点无所谓,如果你没有带脚架 那可以酌情增加光圈 以匹配合适的快门速度、风光片很怕抖!


然后iso果断开到最低、一般是100 我的d810可以到64、再低就是扩展感光度了 非必要情况 不建议去使用。 使用较低的iso 可以得到更为纯净的高素质图片、也方便我们后期进行调整!

以上两项参数调整好之后、我们调整快门速度,有脚架可以忽略这个步奏 直接以合理曝光为主要目的就行! 没有脚架的话 广角头建议手持快门速度不要低于50、合理曝光的情况下 尽量的高! 以获得足够稳定性!

那我们拍摄时 不测光的话 肉眼应该怎么样判断曝光是否合理呢?

在天空和地面无法完美平衡的情况下、如果不想上滤镜 不想后期做叠加堆栈,那我们尽量掌握宁欠勿过的原则! 也就是宁愿地面欠一些曝光 也不要让天空一片死白!

再一个一定要raw格式拍摄,这样的话我们后期可以利用宽容度来拉出地面暗部细节、同时前期我们保证了天空没有过曝 它也会有足够的细节存在, 这样只需要一次拍摄 不用滤镜 不做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理想的画面了。

当然想要更加完美的光比平衡的话、要么滤镜 要么hdr之类的后期合成,不然相机本身是无法在高光比的情况下完美曝光的!

最后你说的对焦,这个最简单了、拍景就对无限远就好了嘛,自动不行就手动嘛、比起光比平衡来说 对焦不算事儿了。




光影的光阴社


单凭相机宽容度是不行的。最好是购买中灰渐变镜。测光先测暗部然测亮部,看相差几档。按照暗部曝光,选则相应渐变镜。这样可以保证暗部曝光正常,高光部分有渐变镜遮挡也能正常曝光不出现过曝现像。对焦,风光摄影为了大景深一般会使用小光圈F11,F16或更小,对焦在画面下三分之处。


0流失岁月0


这就是个大光比的问题,通常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前期用滤镜、黑卡,收小光圈拍照;再是通过后期拉曲线和调整光比。

我一般用偏光镜替代灰镜或渐变镜,偏振镜除了冒充一下灰镜还可以使得云层丰富,显得有层次感。

当然有时候大光比会给照片带来冲击力,并不是大光比一定不好。我们拍照时可以利用云层、树梢等进行一些遮挡。











一般般369


这个问题我这样回答,你想表现天空就按天空曝光,景物自然就欠曝了,想天空景物都正常最好拍两张,一张天空正常曝光,一张景物正常曝光,后期合成。原始格式拍摄一张大部分也可以经后期轻松调整正常,不要这样那样了,胶片时代练得是技术,现今玩的科技,达到目的就行,想练技术另说


总在那一天


保证拍的主题,让无关紧要的黑就黑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