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偷襲美元後,或限制汽車進口,中國製造卻即將受益?

近年,美元越來越不正常,除信用岌岌可危以外,全世界終結美元壟斷地位的聲音此起彼伏。除了俄羅斯、委內瑞拉等長期受到石油美元盤剝的石油國家以外,

一些經濟上看似較為“平靜”的國家,也跳出來偷襲美元,而不經意的偷襲對美元來講,卻構成了極大地傷害

馬來西亞經濟偷襲美元后,或限制汽車進口,中國製造卻即將受益?

圖片來源hiveminer

我們此前提及,在去年年底,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三國央行啟動本幣交易直接結算計劃,以減少三國金融系統對美元的依賴性。印尼前央行行長阿古斯曾表示,印尼此前出口業務的94%和進口業務的78%使用美元結算,上述計劃有助三國的國際金融業務結算貨幣多元化。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全世界去美元化的巨浪已由石油國湧向更為廣泛的國家,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上述三個東南亞國家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像可以直接與美元對抗的國家。那麼,是什麼激起了他們去美元化的“偷襲”行動呢?

這依然要從全世界的貨幣博弈說起,我們知道,貨幣的背後是貿易,沒有商貿支撐的貨幣形同廢紙,比如津巴布韋和今天的委內瑞拉經濟就是因為美元金融打擊等原因造成商業失去流動性以後,上演了“錢不如紙”的景象。儘管東南亞這三個國家的貨幣並沒有達到委內瑞拉貨幣的悲慘程度,但是要知道,二十一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元,當時美元資本和相關大空頭可謂在東南亞多國上演了風捲殘雲的收割景象,至今,東南亞多國依然心有餘悸,因此,對美元保持一種前所未有的冷靜則成為東南亞多國的貨幣態度

馬來西亞經濟偷襲美元后,或限制汽車進口,中國製造卻即將受益?

圖片來源National Economics Editoria

這樣一來,在與全世界的商貿往來過程中,尋求一種非美元貨幣的解決方案則成為東南亞多國的重要目標。過去多年,可能一些東南亞國家一直等待時機,但卻並不成熟,直到近年,隨著世界經濟的輪迴,東南亞多國與中國市場的商貿往來日益加大,這就為它們使用非美元貨幣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比如,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生產大量的橡膠,而中國是最大的橡膠進口國,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計價和結算,則會出現利差風險,買賣商家間的實際利潤都會因此降低,而一旦美元因為債務、金融的各種問題出現流動性枯竭的現象,類似於橡膠的生意則無法再繼續,因此,東南亞這三個國家向人民幣靠攏看起來更加順理成章

不僅如此,東南亞多國也在防範美元風險過程中,儘可能地避開美元資本的投資和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比如,新加坡聯合今年稍早前報道,儘管美國企業希望能投資到印尼農業領域,這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卻選擇放棄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農業投資。分析認為,這正是東南亞國家對美元信用擔憂的一種體現。再比如,據英國路透社7月30日報道,馬來西亞官方當天表示,馬來西亞或考慮限制外國汽車進口,以保護本國的“脆弱(汽車)產業”。過去10年,這個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開放了汽車產業,允許更為廉價的進口車輛,卻犧牲了當地汽車製造商寶騰的利益。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寶騰難以維持運營。與此同時,受影響的馬來西亞汽車製造商還包括Perodua和Naza。

馬來西亞經濟偷襲美元后,或限制汽車進口,中國製造卻即將受益?

圖片來源china.com

有分析認為,馬來西亞的這一“保護”舉措或將使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出口企業受到衝擊,以日本的本田公司為例,數據顯示,本田是馬來西亞最暢銷的外國汽車品牌,去年的市場份額約為21%。不過,中國的汽車企業可能卻因為先發制人,而受益。去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了寶騰49.9%的股份。該交易標誌著吉利首次進軍東南亞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寶騰在馬來西亞國內市場份額下降至去年的14%左右。

這都意味著在馬亞西亞向美元說“不”,並對本國汽車產業加以“保護”以後,其市場份額或將大為提高,屆時,來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吉利很有可能在投資資金和技術的過程中,也獲得較高的市場收益。這也或將成為更多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市場的又一個符號。(完)

BWC中文網原創文章,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