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全世界第一,而研究成果数量却很尴尬?

杨若枫


为什么要捅破这层窗户纸!

大家都知道,考研热在我国学界很常见,我国在学研究生人数达198万,可以说在世界研究教育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就如题主所以,为什么我们的研究水平这么差劲,研究成果这么尴尬,唉,都是泪啊!




第一,考研为了更好的找工作!

我告诉大家,做研究一定要有一定的情怀,你要耐得住寂寞,守的住本心!

几十年如一日,才有好的成果出来!

但是我们发现,现在不管什么专业,几乎都有人考研,虽然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很好,但是很多人考研是为了能再次选择一个好学校!

因为要找一个好工作!

典型代表:考研名师张雪峰老师!


这导致啥,有很多人不是奔着继续深造去的,只是单纯的想找个好工作,带着功利,在乎的只是平台,所以水水毕业的人很多!



第二,环境不一样!

国外真的有教授为什么研究动物作息习惯,和羊同睡,和鸡蹲一个窝!

也真有教授,穿的很随便,每天拎个破包,骑个单车就来上班了!

对比,大家都懂的,我就不说了,会被禁言的!

施一公!


生命科学尖端人才,08年放弃高薪回国建设,他在卸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准备筹建西湖大学的时候,收到这样一笔捐款:

俞先生 北京 学生

省下一月饭钱,为西湖大学捐赠:1500元

他在捐款的最后留言:

作为学生,给西湖大学捐了一个月饭费。希望用微薄之力支持西湖大学高贵的灵魂,研究不受体制羁绊,不为制造论文所累。而能够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创造真正的思想作品,赢得世界的尊重。”

这一段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背后的原因,也许就是我们这个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吧!


由我答


按照教育部《全国教育发展事业统计公报》最新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招收了7.73万名博士生,共毕业了5.5万名博士生。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肯定是全球人数最多的。但科研成果如何呢?

我没有准确的统计结果。但从经验观察,我发现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的博士生科研成果的数量可不差。在康奈尔访学的中国博士生,哪个不是有多篇论文发表?相比同龄的美国学生,这个数量一定是够可观的。但可能就全国总体而言,确实存在很多博士产出较差的情况,何况中国还有大量论文博士、在职博士,有可能全国博士的人均学术生产量确实不行。

但如果只是算正式全职在读的博士,中国博士以论文发表量为标准的学术成果一定不错。因为不仅仅是清北复交这样的牛校,实际上中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博士点,都会要求博士要有一定的核心期刊发表量才能毕业。美国的高校绝对不可能存在博士研究生的发表量与毕业与否挂钩的现象。因此单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博士生的科研总产出一定差不了。

但我们自己明白的是,中国博士生很多发表是凑数和托人情,质量还是有相当差距。另一方面,美国高校虽然不要求博士有期刊发表,但如果博士毕业要找学术工作的话,论文发表几乎是必须的,而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search committee(招聘委员会)的专家往往会对经过初选国关的博士的学术作品进行认真研读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叔叔,所以从质量上而言,即便不考虑发表语言的问题,中国博士生的发表质量可能也有所欠佳。此外,美国的博士,5年或5年以上是标准时长,而中国更多的博士是3年毕业。在校时间长度不同,通常学术产出的结果是会不同的。这也会体现在中国博士的研究质量(而不是数量)。


科学时评


中国颁发的博士文凭全球第一不假,但是成果让谁尴尬了?如果中国没有博士,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当哥白尼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时候,中国还在认为中国就是宇宙的中心。当牛顿掌握了微积分的时候,中国的数学还只停留在算术的阶段。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中国在闭关锁国,把欧洲老毛子研究的科技看成邪门歪道。当中国从鸦片战争到国共内战结束,欧洲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奉献了他们的成果,如爱因斯坦,薛定谔,泡利,费米等。中国落后了欧洲科技几百年,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提问者竟然说博士不作为?

这几十年,中国的科技有哪些进步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粗略回答。

首先是军事科学,中国的军事科学在世界上已经和中俄抗衡,虽然采取了一些手段,如购买等。但之后的科技都是从所购买的基础上研发出来。

其次是基础建设,中国现在是出了名的基建狂魔,这些主要是靠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设计,跨海大桥,山体隧道等,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谨慎的设计,交给工人工作简直就是让工人送命。

再次是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板制造过程中存在污染,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都不愿意在本国生产,但是作为技术而言,中国明显是领先的。

此外还有高铁技术,说中国的高铁技术是偷来的人多半没有什么见识,即使中国购买得到了西门子的高铁技术,但是现在无疑已经青出于蓝。

还有炼油等技术,虽然和欧美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炼油企业,那么欧美国家卖给中国汽油和柴油的价格高到超乎你的想象。很多像炼油一样的技术,虽然落后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无可取代,更需要大力发展。

最后还有经济学,中国只有在98年经济危机受了些影响,此外都有效的避免了犹太人的钻空子还有华尔街的剪羊毛。没有他们的话,中国大多数人能像现在这样开心的数钱?

以上这些,你能说是没有国产博士参与?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不同的是中国把先进的理念和科技奉献给大众,而印度聚集给少数人所有。然而,印度的贱民觉得一切理所当然,而中国的平民却觉得读书无用,高知没有带来成果。


冬雨雪1


这么说吧、一个普通人、不聪明不笨、但是通过努力考上研究生。当然家庭背景也很普通。问题来了,考上后,一般24岁左右,这个研究生想选择专心深入研究,可是,生活怎么办? 就说房价,一个普通家庭,花了十几万,二十年时间去培养一个成人,还等得了他研究东西出来吗?况且不说父母会辛劳一辈子,等不到儿子来报答。就这个研究生读了十几年书,自己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毕竟,研究成果不是说有就有。所以,不是人笨,不是人功利,是这个社会容不得。除非很聪明或者家庭有背景。那么,研究成果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小酷联盟




问题很关键,但提问题的人应该是行外人士,以为科研主要是研究生博士生搞的。中国研究生(包括硕博)的数量世界第一,也要求发表论文,但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衡量,他们都不是主力,他们的导师才是。美国等欧美国家的大学多数对研究生没有论文发表的要求,因为硕士和博士都还是学生,是学习阶段,不以研究为任务,更不以发表为任务。



中国近来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应该说很值得高兴。近些年中国人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已位列三甲。早在2014年11月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就发布报告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上升势头强劲,目前位居全球第四。 同年11月2日,全球著名的汤姆森路透集团的报告称,中国科研人员目前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近些年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并不代表中国的实际研究成果也达到了相同的水平。一方面许多研究是基础性的或纯理论的,即使某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不会马上产生现实效益。另一方面,必须承认我国相当比例的论文是为了完成科研指标而做的,因此成熟度不够,其真正学术价值也不甚乐观。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改为:为什么近些年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世界领先,但重要科研成果却并不太多?

讨论科研论文和科技成果或科技发明的时候,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现当代的科技是源自欧美的,其主流学者、基本理论、主要成果、控制者或主导者等都是欧美的,中国人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外围地带(总体而论,个别在欧美的中国血统的科学家不属于中国团队),只是近来中国学者才在少数领域有发言权。



说一个我一直不太理解的相关问题,中国的卫星早就上天了,原子弹早就搞出来了,一些高尖端科技也有喜人成果,为什么我们一直搞不出一台高水平的汽车发动机?二十年前问过一汽的某位高工,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据了解主要是相关的基础性技术和材料不过关造成的。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真正完全解决,希望行内专家能给以指点。


无中生有hz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全世界第一,而研究成果数量却很尴尬?你的思考耐人寻味!

其一、国家很大,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人才,和全国的人口基数相比,大概硕士生、博士生所占的百分比,在全世界上未见得名列前茅。

其二、大学扩招

大学的规模越來越大,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技校、中专纷纷改为大专,学院变为综合性大学,一般大学升格为重点大学,大专、本科扩招,怎么不引起硕、博研究生的扩招?

其三、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毕业生人数比改开前翻了一番又一番,现在只要有钱,有多少人不能上大学?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用得完吗?用人单位只有层层加码,提高用人的档次和层次,好的工作就要硕、博研究生,市场需求大,好大学研究生更受青睐,怎么办?适应市场需求,答案你会想得出來!

其四、必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很多人对目前某些大学生、研究生的质量有所议论,这是发展的问题,不是主流。但提高教学质量乃是各大学长期的任务,希望能不断得到改善。


亭亭玉立104648451


导师研究什么,自己也研究什么,既不主动,也不创新。

论文和职称挂钩,谁也不能断谁的活路,差不多的论文就发表了。

创新不到点上,材料论文比较容易发,换个配方,做个验证,就能发SCI。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在找到最终的材料之前,就能发3000多篇论文,因为他试验过这么多的材料,但实际上有一篇足矣,就是最终的材料。

体质问题,申请课题,科研经费,乃至科研试验是不允许失败的,否则下次怎么办,本次如何结题?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

小作坊式科研,没有团结协作精神,自己的经费,舍不得分享,最多分到手下的研究生一点点,还不如力工,保洁员。学生干活也没动力。

即使上述都不是问题,导师如何拿到合理的报酬是大难题,横向课题赚钱没难度;纵向课题有难度,钱少,无法套现,有时间限制。越是经济落后地区,报销越难。有2样东西不能报销:这也不能,那也不能。

以前交通费容易报销的时候,全是火车票,通讯费容易的时候,一个人恨不得承包了几十几百人的手机费,打印费容易的时候,报销的钱能开多少个打印社。导师不能合理合法的拿到自己的科研报酬,最终就是全体说谎,现在很多导师都专门雇人和财务处战斗。

中国的科研体制是个怪胎,工资属于穷人阶级,科研经费是鸡肋。科研人员也是养家糊口,层层应付,成果也就糊弄国家了。你说该怨谁?


z帝国骄雄z


为什么现在我国的研究生博士生全世界第一,而研究成果数量却很尴尬?

现在我国的研究生博士生全世界第一,而研究成果数量却很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当今“齐宣王陛下”爱慕虚荣,喜好听鸡鸣犬叫之声……太公我曾有言:上有所行,下有所效,君有所好,民有所行,因当今君王喜好听溜须虚赞之言……故而南郭处士之辈可以大摇大摆的稳居芋群群演而称作博士食优厚之俸禄,就像当初鸡鸣犬叫之辈称齐国的孟尝君善得士那样养宾客谋士数千却面对强秦束手无良策而有鸡鸣犬叫之行也!!!


0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本质问题是这个“帽子 ”出问题了!读博士的人目的不是或至少有一部分人不是为了做研究。培养博士的人也至少有一部分博导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培养出研究人才,而是更在于提高了自己学术或职称地位。学校和研究机构也都在想方设法设立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研究和培养实力至少有一部分可能不是在一个领域有突出特点和实力比较强的。这样的后果就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有很多脱离了研究领域的工作,有的进去了政府行政工作,这就是现实情况或者说培养的人多,研究的成果少原因吧!不同的是国外的孩子或学生,大学毕业了,当家长说去考个研究生吧?孩子或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为什么要去考研究生呢?我不喜欢,不适合去搞研究工作。这是对的,有很多职业是不需要博士学位的人,比如行政岗位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入手,从培养目的出发,减少招生人数就是最直接的选择!


wzzxy


有一天,我应邀去西安一所著名二本学校(据说现在升一本了)我校友的工作室参观,看见一间被玻璃隔成一个个小工作台的大教室里面坐满了学生。我便问校友,你现在带着多少研究生?校友回答说:十几个博士生,三十几个硕士生。我有诧异!一个博导带这么多学生,会不会误人子弟?因为我儿子正在上海交大读博,那里一位博导一年(分春季秋季两次)最多招两名博士生(平均1.5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