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她的真名叫什么?

生活点点观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

现在我告诉各位,这观世音菩萨,他也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外国人。

那么他是哪儿的人呢?他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都是他,哪个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随类应现,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示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没有一定的。

这观世音菩萨,他也示现佛身来度一切应该成佛的众生,也现菩萨身来度一切应该成菩萨的众生,也现天上的天王身来度一切众生。总而言之,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什么身,来给这一类的众生说法。

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各处去教化众生。所以,他要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先看这个众生欢喜什么,投其所好,他就说什么法;这个人也都欢喜听,于是就把这个众生度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过都是变化的。观世音菩萨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和佛是一样。并且观世音菩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

现在他化菩萨身来教化众生,在佛教中,他现菩萨身;在外道里,他也现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着白衣服的,在耶稣教里就说她是圣母。其实,这位圣母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教化那一类的众生。他示现穿白衣服的样子,一般的耶稣教说这是圣母,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显现,令这个众生来发心。无论早晚,都会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后,就要发菩提心。这是观世音菩萨这种妙用无穷的不可思议境界。

“观世音菩萨”这几个字,“观”是一种观智,能观的智慧;“世音”是所观的境界。这能观的智慧,观这个所观的境界,观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声。这音声,有苦声、乐声,有善声、恶声,有好声、坏声,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种种的音声,他就遂心满愿──众生无论求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遂心满愿。

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无论有什么声音,这一位菩萨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一天到晚尽观世界的音声,观一观这地方有什么音声?观一观那地方又有什么音声?本来音声是听的,怎么他说“看”呢?音声你能看得见吗?你看不见,但是观世音菩萨能看得见,像看雷达那个境界是一样的;因为观世音菩萨他那儿有雷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电波,你这个电波发出的什么音波,他都知道。这是一种讲法。

还有一种讲法,因为观世音菩萨眼睛虽然说是“观音声”,也就是用眼睛可以听;这眼睛不单可以看,而且又可以听。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华经》,得到法华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净这种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况观世音菩萨呢!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朵也能看、也会说话、又会吃东西,他眼睛会听、也会想东西。这六根互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观世音。

“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观世音菩萨观一切众生过去世的因缘、现在世的因缘、未来世的因缘,观看这三世的因缘,然后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救度和教化这个众生。观世音菩萨,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众生,所以这叫“观世音”。

他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呢?一天到晚就观“世音”,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放不下── 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众生。他看这一切众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样!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着她的小孩,为什么?她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我们这一切众生,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看看:我这小孩哭了没哭?我那小孩笑了没笑?我那一个小孩是不是很冻?大约没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顾我们这一般的小孩子。说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个保姆呢?”差不多有这种情形,但是可没有人给他钱,这是观音菩萨最吃亏的一个地方!他因为放不下众生,所以他要观世音。

观世音,看见哪一个众生有什么痛苦,他就要解除这个众生的痛苦;看见哪一类的众生有灾难,他就要解除那一类众生的灾难。所谓“寻声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这个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险的时候,也都想不起来念观世音菩萨。你要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想起念观世音菩萨,在火里边,火也烧不死你。会不会烧坏?也不会烧坏!在水里,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会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浅的地方。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感应,只要在最危险的时候,你能念观世音菩萨,都有感应的,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将信将疑。

譬如你在一个火堆里,虽然你念观世音菩萨,但又信不着观世音菩萨,“念念观音菩萨,他就能来救我?这靠不住吧?没有这么灵验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会来救你了,因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这儿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来解救我脱离危险。”甚至你遇到一只老虎,这老虎张开嘴要把你吃了,你这时候把眼睛一闭,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老虎嘴也张不开了!观音菩萨就有这个力量,它就吃不了你!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有情。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的有情;凡是你有这个情的,他都会令你得到觉悟。又有一种讲法,是有情觉──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觉性的,有感觉的,有气血的,这一些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叫有情。观世音菩萨,他还没有成道前和我们是一样来着,因为他不怕这苦难去修行而觉悟了,是有情的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他以他这个觉悟的这种智慧,再来觉悟我们这一切的众生,所以叫菩萨。

菩萨,另一个名称,叫大道心的众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众生,这就叫菩萨。又有一个名称,叫开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观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一类的众生。在没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萨也都叫众生,不过他是众生里边一个觉悟的众生,而不是迷昧的一个众生。迷昧的众生,他遇着一切境界就执迷不悟,遇着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无所执着了,所以他觉悟。不单自己觉悟,而且又觉悟其他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所以叫做“观世音菩萨”。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说法各异。有的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旬。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的说观音原是妙庄严王的女儿,名叫妙英。父亲为她亲许婚事,但她不愿出嫁,逃婚到荒山,结庐修行。后来为了替父王治病,不惜割下自己的臂肉,挖出自己的眼睛,终于使妙庄严王病愈,这片孝心感动了佛主,帮助她修成无上菩提。南朝宋昙谟竭翻译的《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中则说:从前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这个国家没有女性,国王名叫威德,他于园中入三昧,见两条莲花从地上涌出分别左右,化生出两个童子:左面的一个名叫宝意,就是观世音;右面的一个名叫宝尚未,就是大势至。观世音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大势至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有的佛典,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则记载:观世音菩萨实乃过去古佛,早在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号为"正法明如来",又称"正法光明如来"。这些佛典认为,观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许多佛所望尘莫及的。正法明如来大慈大悲,为了将众生救出苦海,便倒驾慈航,现作凡夫,行菩提道,普渡众生。《观音三昧经》中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


菩提佛语


一说起观音的形象,我想大多数人和车逻辑一样,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西游记》中左大玢饰演的观世音的模样了,左女士说她拍完《西游记》后,在生活中有一群老人见了她真的以为是观音下凡,可见观音在百姓的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观音究竟是男是女,这个说法就很多了。

首先观世音菩萨最早传入我国时是男身无误,最早时观世音被译作“观自在”或“光世音”,到了唐朝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一般百姓就都称之为“观音”了。在《妙法莲华经》的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为化都六道众生,随缘应化,更有三十三身,其法相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当然在众多法相中,百姓们最认可的则是慈祥女性之相。

到了明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问世,让观音坐实了他为女身的形象。书中记载观音本是鹫岭孤竹国祗树园施善的化身:

父妙庄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父母以无嗣,故祝于西岳香山寺。天帝以其父好杀,故夺其嗣而与之。长女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

话说秒善从小就不同于常人,刚出生时全身散发着异香,并且比一般小孩聪明的多。在她九岁时拒绝了父亲让她成亲的命令,其父大怒将她囚禁了起来,并且不给她东西吃,秒善的母亲心疼孩子,就偷偷把她放走了,于是秒善去了白雀寺出家当尼姑。秒善的父亲得知此事大怒,派兵包围的寺庙还放了一把大火,这时秒善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往天上一挥,天上就下起了红雨,将大火熄灭。其父更生气了,闯入寺院内将秒善带回家再次囚禁起来,秒善的母亲不忍再看她受苦,就哀求秒善去给父亲道歉,秒善不听,反而还无意顶撞了父亲,于是其父就下令将秒善处死。

毕竟秒善是菩萨化身,自有高人相助,玉帝知道此事后用一道红光围住了秒善,于是秒善变的刀枪不入,其父只能用红罗将她绞死。秒善刚刚倒下,突然不知道从哪跑出来一只老虎,拖着秒善的尸体就跑了,这只老虎也是玉帝的安排,将秒善托到了黑松林中。在地府使者的带领下,秒善的魂魄来到了阎罗殿前,十殿阎罗在步天桥迎接秒善。但秒善合手一念经,地府就如同地震一样不得安宁,这时判官和阎罗王说地狱不能容秒善,于是就将秒善还阳了。

当秒善在黑松林睁开眼,发现她面前站的竟然是如来佛祖,佛祖说越过南海中间的普陀岩是秒善的归宿,于是秒善就去普陀岩修行了九年。九年后功德圆满,秒善得知父亲病重,回家挖眼割手救得父病,秒善的行为也感动了上天,之后玉帝封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其父为善胜先官,其母为劝善菩萨,大姐妙清为大善文殊菩萨,二姐妙音为大善普贤菩萨,一家人因秒善之功德全部受封,被世人供奉。

从佛家角度来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说他的性别是什么得看有缘得度的众生是什么性别,至于为什么现在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大多是女身,大概是因为女身看起来更加亲切和慈祥吧~



逻辑文史游


观音是男是女?当然是——男的啰!可是为什么你们所见的观音都是女人形象,没办法啊,这是为了市场推广需要啊!首先,观音菩萨四字,观音是简称,全名应该是观世音。

其次,与大众的一般映像不同的是,观音不是如来佛的人,而属于阿弥陀佛,按照佛教教义而论,他是将来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

第三,他的根本道场,也不在普陀山,而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信你们去翻《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

而且,普陀山也不是咱浙江那个普陀山,而在南印度,梵文叫做Potalaka,音译就是普陀洛迦山。那么,为什么浙江舟山的两个小岛,会变成中国版的普陀山与洛迦山呢?因为唐代曾有一个日本和尚,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结果船经过舟山群岛时,就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 于是人云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最终更名为普陀山,附近一岛则得名
洛迦山。而在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还是男相为主,偶尔随类应化为女相。所以《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但稍后有人编了一个什么观音菩萨是妙善公主的传说,佛庙里也没人去辩解声明,说你们这是胡诌,观音明明是男的,不但观音是男的,所有菩萨其实都是男的。

结果,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尤其是在女信徒越来越多的情况之下。大抵上是因为中国人讲究男女有别,女人整天去拜一个长胡子的男人总归不太着调,于是观音就从伟岸大丈夫摇身一变成了美艳中年妇女,小胡子没了,喉结也没了!

但直到元代之前,大部分汉人还是把观音当成一个男人。宋代《太平广记》记载说,有一个宦官,他的妻子无端被神所摄,昏迷不醒。他便请了一尊观音菩萨,日夜祈祷,祈求保佑。他妻子梦见一个和尚前来救她,这个和尚便是观音。观音的最终女性化,还是在元明这个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保守化,观音一旦以女人形象出现,就再也无法恢复男身。而《西游记》恰在这个时候诞生,于是五大三粗的观音,终于定型在了“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当然,这个时候佛教已经在印度老家消亡,所以也就没有印度大叔跑过来举牌抗议,说什么中国大妈将观世音帅哥搞成观音姐姐是对佛教的不敬这种话了,随缘,一切就随缘吧!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根据《悲华经·大施品授记品》的说法,在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作转轮无诤念圣王时,观音是转轮圣王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是个男人。

转轮无诤念圣王,就是后来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他依宝藏如来发心成道,换句话说,宝藏如来算是他的师父。宝藏如来在不眴发愿时,授他无余无上菩提之记,赐名观世音。

《众许摩诃帝经》中说:“若能了知色非生灭,即知受、想、行、识亦非生灭。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本非生灭,无去无来,若能如实了知本非生灭,无去无来,亦复不住非生非灭,无去无来。”换句话说,不眴的菩萨宝位是宝藏如来一早就打定了主意要赐给他的。

转轮无诤念圣王的第二子叫大势至,即大势至菩萨。

顺便,所有的如来并非同一个人,谁历完劫,谁都可以当如来,只是名号不一样。观音菩萨后来也成了如来,叫正法明如来。

不过,即使在印度佛教中,也有观音是女子的说法,法名叫“阿缚卢枳帝湿伐逻”。

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在中国人的信仰中,观音为妙庄王幼女妙善。《观音宝卷》、《香山宝卷》及《观世音菩萨传略》等书,说法大同小异。妙善不肯结婚,自作香山仙人。妙庄王重病,妙善割手剜眼献给妙庄王。妙庄王病愈,求天地让妙善重长手眼。结果,妙善竟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妙庄王后来也皈依了佛门。

北宋天竺普明禅师编集的《香山宝卷》、明代西大午辰老人撰的《南海观音全传》等小说、俗讲等,使妙善观音的故事广泛流行于民间而成为家喻户晓,因此,妙善观音的说法在中国最为人熟悉。

在五代时候,有一位日本僧人慧锷,来华求法后要回日本时,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像带回日本,当行船经过定海舟山群岛时,被狂风阻挡了归程,当时海上长满了铁莲花,船只无法通过,传说观音菩萨不愿跟他去日本,只好供奉在那座小岛上,取名为“不可去寺”,从此以后来朝拜的人多了,于是就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传统小说《封神演义》里,则说观音以前是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男生女相,后来由道转佛,成了观音菩萨。

由于观音菩萨的形象经过文学修补,已显化各种形象,其实这些故事之间也有相互矛盾的。由此,现在基本固定了一个观点:观音菩萨具有各种神通相、是超性别的。而“相”不过是随时可以抛弃道具。


纯钧LHGR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五台山的这座寺庙为你解答!

探 古 刹 遗 风 · 寻 僧 宇 传 奇

山里

有座庙

+

五台黄庙镇海寺

章嘉活佛度众生

总期第0009期

如果在民间做一项调查:“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是哪一位?”排在第一的,一定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是谓家喻户晓。只要说起观世音菩萨,我们脑海里立刻浮现一位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脚踏莲台,法像慈祥端庄的女性形象,她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

但是,在五台山镇海寺,却有这样一尊观音像:头顶螺结,脸生黑须,泊然禅定,一副年高历深之态,好像是在山中修行多时,而终于得道的形象。

▲镇海寺的观音菩萨

很多人看到这尊长胡须的观音像后,会心生疑惑: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相还是女相?

其实,在我国唐朝之前,观音菩萨的像都属于男相,古印度的观音菩萨也属于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

《悲华经》中也说到,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镇海寺的观音菩萨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观音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

后来,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唐代观音逐渐由男性变为女性。宋末元初,女性观音已基本定型。

▲观音菩萨

因为人们在苦难的深渊中只要诵念观音的名字,观音就会立刻前来拯救,他所表现出来的温柔怜悯、深切的同情心、自我牺牲的精神都体现了一种母性爱。

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慢慢深入人心。

但是,其实菩萨没有所谓男女的性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以三十二种身相,又名三十二应身随缘示现。

所以,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时,可示现大丈夫相,也可示现庄严女人相,不论是哪一种相,都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显现的一种“相”。

镇海寺的观音像,是专从印度请来,这尊造像长有胡须,充分显示出镇海寺的与众不同。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以后再见到长胡须的观音像,也不会觉得奇怪了。那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走进镇海寺,看看这座寺院除了长胡须的观音菩萨,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始建于明代的镇海寺,便是黄庙的代表之一。

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是章嘉活佛普度众生的殊胜道场。

▲镇海寺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寺庙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

▲镇海寺一角

相传,在镇海寺附近的镇海塔下,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海眼,一旦发水,方圆几百里便会沦为汪洋大海。

文殊菩萨不忍众生受难,便大发慈悲之心,将文殊寺的铜锅拿来盖住海眼,后又在铜锅上建塔,取名镇海寺,又建一寺,名为镇海寺。

气势恢宏的各大宝殿

从山脚下仰望镇海寺,犹如深绿丛中一点红,寺庙被掩映在松柏杨柳之中,美不胜收。

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

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

▲镇海寺山门外

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山免)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寺内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

▲镇海寺

镇海寺的建筑气势宏伟。寺庙里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祈福殿、伽蓝殿、塔院。

天王殿与山门合二为一,殿内两旁是怒目凝视的四大天王,正面供奉的弥勒佛金身璀璨,笑容迷人,弥勒佛像背后是精明强悍的韦陀菩萨像。

▲天王殿

大雄宝殿,面宽三间,15.6米,进深11.6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又为转角殿。

殿内正面佛坛上供“横三世佛”,中为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镇海寺

这三尊佛像通高1.7米,均为木雕,一色金妆,背饰圆光,顶结螺髻.眉显白毫,两耳垂肩,面相方圆,眼观鼻,鼻观心,超脱了喜怒哀乐,摒弃了七情六欲,凝神人定,妙相庄严。

▲殿内塑像

释迦牟尼佛身旁塑有其两大弟子 阿难、迦叶。三世佛背面塑倒坐观音,高1.8米,两旁为善财、龙女。

▲祈福殿

祈福殿是章嘉活佛修炼的地方,也是僧人们做早晚课的地方。

伽蓝殿内供奉伽蓝菩萨,殿外,飘扬在空中的祈福带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镇海寺一角

脸生黑须的三大士

观音殿外,悬木匾一块,上书“性目净果”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所书。

殿内悬木匾两块,一块上书“金光轮藏”,为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所书。一 块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月下旬为镇海寺写的四首七绝。

▲观音殿

殿内正面佛坛中间塑观音菩萨,左边塑文殊菩萨,右边塑普贤菩萨。

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这三尊塑像,通高1.9米,三大士均为庄重、伟岸的男子形象,头顶螺结,脸生黑须,泊然禅定,一副年高历深之态,好像是在山中修行多时,而终于得道的形象。

▲观音菩萨

这种塑像表示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资历深远、性格稳重刚毅。另外,左边还塑有绿度母。

“度母”为藏传佛教女神名,传说为观音菩萨本尊,以颜色区分,现为二十一相,以白度母、绿度母最为常见。

右边塑白文殊菩萨,塑形别致,左腿下垂,右腿上盘,横坐于卧狮背上,除菩萨之冠、坐狮尾巴和肩膀两侧之花外,通体白色。

▲镇海寺一角

为什么三大士都长有胡须?

一是因为这三尊菩萨都从印度请来,印度和内地寺庙造像不同,所以才长有胡须,这充分显示出镇海寺的与众不同。

二是因为这是他们成道后的形象,是苦行时所现的真容。

▲镇海寺一角

通顶耀目的舍利宝塔

塔院内建有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吉的肉身舍利灵骨塔,这座舍利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

▲章嘉活佛舍利宝塔

铜顶耀目,白塔巍峨,使人不禁升起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

墓塔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章嘉活佛是黄教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其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活佛。

▲宝塔一角

康熙皇帝尊章嘉活佛为“大国师”,让其统管内蒙五十旗。第十九世章嘉活佛、即末世活佛被袁世凯委任为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后来还担任了国大代表。

这个末世活佛在五台山拥有极大权力,因镇海寺是他的行署,所以镇海寺的规模也日渐庞大。

▲镇海寺一角

塔高九米,状如藻瓶,白身铜顶,基座八角,每角塑有一个金刚力士,基层八面雕有神奇的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并雕饰山水鸟兽,花草树木,浮雕之精细华丽,在五台山也极其罕见。

神秘殊胜的佛堂音乐

除了雄浑壮阔的建筑,诵经音乐仪式也是镇海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镇海寺一角

每当有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时,他们会运用钟、鼓、骨笛、钹、铙、金刚铃、海螺、六弦琴、大号等法器演奏。

在诵经音乐仪式中,人声诵经占整个法会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法器的演奏和法器伴人声诵经。

▲演奏法器

虽然法器演奏在整个诵经仪式过程中起的是辅助性作用,但确实佛教诵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演奏法器来表示以最隆重的礼节敬请诸神灵。

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

▲祈福殿内

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梵音阵阵的古刹镇海

每天,镇海寺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佛祖传道的圣地。

▲镇海寺一角

仰望空中飘扬着的五彩经幡、手上拨动着神圣的转经筒、心中默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希望能在这里感受无上的佛法和智慧,得到人生的感悟。

▲观音殿前的游人们

瑰丽的色彩和神圣的经文不断地向人们传送着上天和神灵的祝福。

这是一片与世无争的土地,这是一座古朴庄严的庙宇,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你带来清凉美好的印记。

▲镇海寺一角

摄影 摄像:张超 张颖楠 永生 白鹤


五台山旅游开心小指南


观世音菩萨是大丈夫。佛经上提到观世音的地方特别多。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的一位。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世界名气最大的佛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菩萨。其实早已成佛,只是他现在又现菩萨身。既然是菩萨,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真名。也无所谓男女。佛菩萨有无量的化身,可以随处现身,想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因为能寻声救苦,所以无量劫前住世的佛授予他观世音这个名号,意思就是圆满观听世间音声,寻声救苦。至于授予他观世音名号的是哪位古佛,不同的经有不同的记载。一般认为观世音菩萨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再来,现在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也就是最主要的助手,将来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世音菩萨要接班,继续在那里做佛。当然观世音菩萨并不仅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无处不现身嘛。千处祈求千处应。民间传说妙善公主是观世音,又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所以就把他联想成女的。唐代以后,民间观世音的塑像就多为女性。唐代以前观世音的塑像基本都是男性。而佛经上明确记载观世音菩萨是大丈夫。


风铃1777


观世音菩萨是男性。是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原名为慈航道人。只因为东天鸿钧老主一道传三友。大弟老子,为玄都教。二第子为元始天尊,是阐教。三教主为通天教主,为截教。后来三教签押封神榜,兴周灭纣,三教数徒不得下山相助,谁下山谁死,因当时交付二教主门徒姜子牙执政,兴周兴纣。因三教主门徒甚多,又不敢违背师命。暗中下山死伤惨重。故意找岔子,摆弄事非,无中生有。致三教主护短。引起三教不和。大动干戈。后来大教主和二救主联手。三教主门徒伤亡惨重。故而三教主私设诛仙镇。让人仙混战。大教主唯徒弟灵宝大法师参于二教主十二弟子破镇,分别为广成子,赤金子,文殊广佛天真,黄龙真人,玉鼎真人。惧留孙,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菩萨)太乙真人等,在诛仙镇破阵。三教主为了羞辱二教主。故在阵内让二教主门徒遭此一劫。把慈航道人按在阵内使他男变女象。不得复原形。因当时有西天有准提等仙人助阵。待大破万仙阵后。算就与西天有缘。同入西天极乐世界!后什伽牟尼封为送子观音。观世音菩萨!


北国风光7623


佛既能渡人,又能自度!

菩萨能够渡人,不能自度!所以说菩萨是修行达到的境界!

观音是修行的方法,是以观耳听音证悟空明本性,有与佛同样的慈悲之力,有三十二相化身!

在过去无法计数的久远年代里,曾经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佛,教导观世音菩萨从闻声,思维,修证达到菩萨境界!可以与佛同慈悲力,可以化身三十二相到达一切国度救度众生!以因缘化身各种相为一切众生解除悲苦!

所以,据上可以认为,观世音菩萨不是指具体哪一个人,而是指佛教上通过观音修行的方法达到的圆满觉悟!就像我们常说某某真是个活菩萨,也是指为别人解除悲苦的慈悲心!

阿弥陀佛!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股票外汇财经官网


观世音菩萨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她的形象有一个由男变女的历史过程。

在古印度,当时流行着一种观念,身为女人是悲剧,只有转世为男人才能得救。因此,女人天生注定与佛无缘,所有的菩萨都是男性,而且形象威猛狰狞,令人生畏。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观世音菩萨依然是男性,只是从“威猛丈夫”变成了“俊俏郎君”。在唐代以前,观世音照样留着八字胡须,只是模样稍为俊俏了一些。

到了唐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特下凡来治理天下。既然弥勒佛可以是女身,那么观世音菩萨也可以由男变女。武则天死后,人们就根据她的模样对观世音的形象进行了改造。从此,观世音菩萨就变成了一位慈眉善目的神仙姐姐。

传说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相,分别是: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悲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

求子拜观音最为灵验,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如果送子观音不是一位美女姐姐,而是一位胡子拉碴的男性,这让求子的人情何以堪?其实,最有趣的还是鱼篮观音,她又叫马郎妇观音,在宋代还流行着一个较为香艳的版本,说观世音为绝淫欲,化身马郎妇,来到金沙滩头,以性度人。与之交合的人,最后全部死绝。


《西游记》中,观音的宠物金鱼精为求长生,在陈家庄生吃童男童女,孙悟空向观音求助,请她前来降妖。结果,观音身穿内衣,手提鱼篮,来不及梳装打扮,再现鱼篮观音之相。性感的观音收服金鱼后,通天河的鱼虾蟹鳖全都死光,估计是被她杀人灭口了。正所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观音以不同的样貌,可化身为男女之相,幻化之相,无相之相等等,但最得人心和最受欢迎的还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女菩萨形象。

如同历史有正史和野史之分一样,神仙也有正说和传说之分。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人们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

据《悲华经》记载,转轮王无诤念曾是阿弥陀佛转世,他有一千个儿子,观世音是他的长子,名叫不眴。观世音出家后,在宝藏佛前发愿说,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即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



小说《观音得道》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个武驸马;而三公主妙善最爱佛法,她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在大香山努力修行,终成正果,也就是后来的观世音菩萨。但是,故事并未载入正统佛教典籍,也不被佛教认同。

其实,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她大发弘愿,普度众生,于是倒驾慈航,以菩萨之形示人。


晓闻看西游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关注我们了解交流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来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世音菩萨也受到广泛的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菩萨逐渐由“男”变“女”(男儿身的来源,请查看本号的:「中国民间各路神仙」首席菩萨—观世音竟然是男儿身?),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按照佛经上的说法(法华经普门品,俗称观音经)观世音菩萨有32应身,其中就有一些女身。观世音菩萨为说法的需要,可以变换性别和身份。以后观世音菩萨不在亦男亦女,而是固定为一女性菩萨。

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

观世音菩萨所居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估计是距离中国太遥远,信徒们去朝拜很是不容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的梅芩岛。

相传,唐时有一印度僧人在岛上的潮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感召观音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之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然遇上大风暴,船不能行走,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意东去,遂把神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中国佛教将阴历的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每逢这些日子,到观音处求福求子的人非常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关注我们了解交流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