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发展?

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

大概有两类人,是最需要也最应该回国的。

一类是entrepreneur,创业者。

为什么呢?一是中国发展快。跟着一个发展快的国家走,你的事业也比较容易发展的快,就拿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十年前李葛创业耀明康德,今天发展到如此辉煌,他在美国是不会有如此成就的。

二是中国各级政府现在对创业的支持也多。美国是世界上对创业最好的国家,现在创业的门槛也很高了,VC的钱特别难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现在机会多。与美国比中国还很落后,这就带来了机会,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的。事实上,适合创业的只是很少数。

哈佛很不错,出了Bill Gates, Mark Zuckerberg,可惜在中国从北大清华走出来的成功的创业者不多。不知道你们这批来哈佛MIT留学的中国学人中,有多少是愿意和能够创业的。

创业者,像马云马化腾那样的,有一些基本共性。

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发展?

首先,他们都是敢于冒险的人,所谓的risk-takers。他们对于事业都有极大的热忱,passionate,enthusiastic,他们往往有显著的个性特色,不惧怕有别于他人。勇于创新,善于发扬自己独特的一面。Innovative,differentiation。

还有,他们往往有比较长远的目光,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有vision 有long term plan,还有两条,一是他们比较善于交流沟通,说服他人,good communicational skill。二是他们往往是mission-oriented,善于将一些想法付诸实现。

第二类最适合回国的人是leaders。

是像施一公,饶毅,王晓东那样的领袖人物,也有一些年轻人,是future leaders。

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发展?

他们有雄心,有胆略,有远见,也善于将理想转化成切实可行的行动,他们的作为往往引领潮流,具有典范的作用。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回国?

如果你认为你属于这种范畴,那么最好还是留下来准备为美国做贡献。

第一种叫做conformist。他们try to please everybody。尽量不出格,将自己放在bell curve的最中间的那种人。中国有一些不好的风气。这种人是别人喝酒,我也学着喝。别人抽烟,我也去敬烟。总之是努力学习现在中国的一切。那还要你回去干嘛?

第二种人叫fast adapter。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套话,和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对一些不良习惯和作风,不仅不抵制,反而有过之无不及。我看见过这种人,很可怕。我觉得这种人对中国的发展也许很危险。

第三种人是opportunist,机会主义者,他们想,机会来了,我赶快去捞一把。他们想的是一种quick win,最后往往失望。

第四种是calculator。他们考虑过多的个人利益得失,总是算来算去,眼睛总是盯着将要失去的东西,最后也许把机会也算掉了,最后一种是risk-averse people,他们太胆小怕事,经不起生活的波浪。回国是创业,生活肯定是起伏多变的。胆子太小的人不适合。

对于正在考虑回国的人,我还有以下一些忠告。

首先,不要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损失。

一般来说,从美国回去,工资收入会打一个大折扣。尤其是对比较资深的教授,回国后的工资可能比美国少很多。但你其他机会比美国多了呀。还有,Dollar对人民币,不可以简单地以汇率来比的。有的东西中国很便宜,比如人工。你打一个的,要一个钟点工,不晓得要比美国便宜多少。

当然,有些东西又比美国贵很多,比如房子。大多数海归在国内的相对经济地位,要比同类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高很多。事实上,许多回国后的海归,实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都不比在美国差,甚至还有所提高。

不要与你今天已经有的比

我昨天遇到一位postdoc,说他在麻省有一栋2000平方英尺的房子,我说你千万别想在北京有这样的房子,你在美国一流大学能拿到独立的教授位子吗?你有多大把握在今后几年能竞争到NIH的研究经费?

不要老是聚焦于今天

要想着发展,你现在在美国的情况也许是比在中国的要好,但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5-8倍。5年后,10年后的情况,你能想象吗?最后,不要以为中国是你的家乡,回国是件容易事。

回国是你人生的一个巨大挑战,比你出国的挑战要大的多。

回国,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类,都是创业。这里,我用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有关创业者成功的六大要素与大家共勉:

野心:任何成功人士的基石是野心或是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如果你连想成功的愿望都没有,那怎么能成功呢?

远见:个人魅力取决于他的远见,并说服其他人认同你的远见;描绘一幅与大家都有关的动人愿景,对自己对他人都很重要。

执行力:保持专注,不断实现;有了好的愿景,还需要切实有效的执行。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衡量的结果,时间表。

决心:决心、驱动力、韧性或毅力是其展现的最大变量。

运气:创造你自己的运气;运气也是可以创造的。

时机:一路“管理着时钟”。当时机来时,你准备好了吗?

什么时间比较适合回国?

第一类读完博士或博士后马上就回去了。

这些人往往在国内有一些connection,出国前的单位,领导,对他特别支持,或者是最近有一个机会,有一个什么位子正好出来了。现在国内的很多成功人士,当年就是这样回国的,还有一些是因为家庭原因,学成必须马上回国。

第二类是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

这样可以给你一定的时间,来积累经验,并在美国的主流社会建立一定的关系。同时,经常去中国看看谈谈,寻找机会,有些机会是你自己可以创造的。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比较赞成年轻人想回国还是早点回,这样在美国在这个两方面的阈值都比较低一些,个人发展空间大,对中国的贡献也大。

第三类是成功以后回国。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类人回国的难度,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最大是问题是孩子。

小孩教育往往是中国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这个时候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已经非常美国化了,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差别极大,上了小学后就很难适应中国的教育,其次是难以克服成功人士的舒适感,自己在美国已经很顺,一切都驾轻就熟。有必要回中国去一切重新开始吗?

另外,也有对中国生活和工作会有心理上的恐惧感,很多事都要从新开始,他会问自己这样值得吗?

我个人所特别respect的人,是勇于告别自己过去的成功,永远追求新生活的人。有些人,看到国内一些学术上专业上还不如自己的人都有了很高的地位或荣誉,会不容易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理。

正因为有退路,就没有很强的前进动力,我还听有人说,我刚renew了我的NIH基金,等以后有困难再说吧,其实,当你在美国都不够competitive的时候,中国对你的兴趣也不会那么大了。

还有就是在建立关系上有困难,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人与之间比较难以建立信任。最后,越是资深,相应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而人往往会要求得到比自己能力更高的位子,资源,条件,满足不了就下不了回国的决心,不过就我看来,恰恰是这批人更应该多考虑回国的机会。

中国现在更缺乏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人,对中国的帮助也大。

除了舞台大,事业上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之外,我还想再加一条事实,我所认识的大多数回国的人,都比留在美国的同类人过着更精彩更有趣的生活。

原创作者:鲁白,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神经科学家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