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還鄉去 文化扶貧寫新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暑期下鄉開展文化宣傳活動紀實

7月21日下午,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系的張葳回到學校,放下自己的行囊,她心中依然惦念著遠方的一個小山村——仿古式結構房屋,石砌小路,開滿鮮花,這就是被她形容為“鄉景宜人、鄉情更動人”的岢嵐縣宋家溝。張葳和同學們為期一週的暑期社會實踐選擇在這裡,不僅將文化宣傳服務送到了偏遠農村,更因近距離接觸當地村民使他們收穫了寧靜與感動。

青春作伴還鄉去 文化扶貧寫新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暑期下鄉開展文化宣傳活動紀實

7月15日,懷著一些好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系10名同學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踏上了宋家溝的土地,“窮山惡水”的擔憂和想象使他們心中滿是忐忑。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這片多情的山水養育了多情的人們,82歲的獨居老人丁福福開朗樂觀、自信自立,雖然年事已高,依然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養殖兔子過生活,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任明雲老人在剪紙手藝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高超的技術和無比耐心詮釋了隱於鄉野的“工匠精神”;婦聯主席李愛嵐二十年不離不棄,承擔家庭重擔,照顧夫妻雙方年邁的老人,起早貪黑,播撒愛的種子;還有思想超前,首建特色民宿的王愛民;返鄉創業,立足種植葫蘆、開發文創產品的王鵬程。這些“有故事的人”深深打動了孩子們,完全顛覆了他們心中“遙遠的小山村”的概念,大家決心把“宣傳最美宋家溝人”作為此次下鄉的主要任務,通過弘揚鄉風文明,以專業服務文化宣傳,幫助村民構建現代美麗鄉村。

青春作伴還鄉去 文化扶貧寫新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暑期下鄉開展文化宣傳活動紀實

帶隊老師崔瑾說:“傳統的扶貧主要是從經濟物質上進行輔助,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鄉村文化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我們希望通過網絡將這份獨特的美傳播開來。”於是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以“美麗宋家溝”命名的微信公眾平臺逐漸完善起來,為了挖掘宋家溝的鄉土人文,為經濟文化發展獻計獻策,同學們在短短七天時間,加班加點,走遍了宋家溝的每一處角落,深入農戶、走訪瞭解、整合資料、學習排版,通過公眾號推送了12位“最美宋家溝人”;為了拍攝一部能夠全方位展現宋家溝魅力的宣傳片,他們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中午頂著太陽,夜晚迎著月光,將村莊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村民的淳樸厚道,村史的悠長古韻,拍進了宣傳片,並通過互聯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宋家溝。

青春作伴還鄉去 文化扶貧寫新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暑期下鄉開展文化宣傳活動紀實

路垚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說起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的收穫,她滔滔不絕:“通過入戶走訪,我們結識了許多普通村民,他們很平凡,但他們不斷地改變自己,適應著時代的發展,自強不息、自立創業,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文明鄉風和傳統美德,他們身上的堅定信念和樂觀通達,是我們從課本上學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