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踩着点到达公司的 jam 拿着杯子去接了杯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开了电脑。

然后开始给今天找点儿活儿做。

Jam 毕业就在开始做咨询,最近才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当战略分析师。这是他从咨询公司跳槽到集团战略投资部的第二个月,他已经适应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日常。

从乙方翻身成为甲方的日子看起来挺轻松,没有客户以邮件轰炸的形式把 Jam 的时间塞满,他需要去给自己计划时间——

跟高管团队开会了解业务,梳理未来业务的战略,帮助公司做决策;

跟业务团队的老大沟通,落地在老板面前 Present 的每一张PPT;

或者回归到办公桌前,去看看竞对友商最近的动态,思考公司长期业务拓展方向;

……

用 Jam 的话说,在战投部的每一天都是“非典型“的一天。

1

虽然现在在招聘网站随手一翻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分析师招聘贴,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开设战略分析部门的能力和意识。

互联网公司成长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自然增长,不停做业务加强实力;另一条是进行战略合并,通过投资不同公司开拓市场,为自己带来新的机遇。而这则需要长期战略布局。

战略分析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里职能都不大一样,主要是分析和研究业务的战略、商业机会以及竞争对手动向。越是巨型互联网公司越偏好于设立此职位。如果是在集团层级的战投部,战略分析师就像雷达和频谱仪,寻求新的战略投资机会,支持公司的发展需要。

如果公司创始人核心创始人主要都是做业务出身,那么当公司需要时,他们可能会非常重视战略投资部。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像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李东成在他离开之后也写到:

战投部是互联网企业感知、紧跟市场变化的重要辅助角色。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战略的重要地位也让战略分析师有了足够的骄傲感和成就感,而相较于第三方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分析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互联网公司里,战略分析师工作没有严苛的时间表,也没有具体到数字的KPI。Jam 说,他觉得自己要有主人翁精神,每一个战略的落地,也许真的能去影响部门或者公司的发展。

战略分析师最适合的人选大都来自于咨询公司及财务顾问。

公司对于战略分析师的岗位薪酬也毫不吝啬,百度分析师的薪酬在1.5W-3W,京东给出的薪酬在1.5W-2W。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但是在知乎“如何看待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分析/商业分析岗位?”的回答下也有人说战略分析师天花板很低,很难进入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另一边也有人提到鹅厂高管大佬们的咨询背景。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从网上找到的其中两位大佬的简历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是战略分析师中的佼佼者。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2

在网上曾经有人就继续做咨询师还是做战略分析师的问题开贴寻求意见,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去做战略分析师。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Linda 在咨询公司工作了3年,身边的朋友逐渐跳槽到互联网或者投行,她说,每天的感觉就是自己在原地踏步。

京东、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战略分析师岗位逐渐成为毕业生追逐的优质岗位,进入这些企业做战投,并不比进入四大咨询简单。但咨询行业对于年轻人还没有失去它的价值。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Linda还记得自己为什么选择做咨询。刚毕业时,她的兴趣点就像大学里学习的商业知识一样,很杂很乱,在误打误撞中她做了一份咨询实习,临近毕业顺理成章拿到了 Return offer。

她并不后悔这个决定。作为一个光有逻辑、啥都不懂的小萌新,她可以与国企高管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开会,可以影响比自己大30岁的人做决定,这一切让她觉得很新鲜。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专业咨询服务的高门槛也限制住了顾问们的视线,工作中的的很多事情会慢慢消磨掉开始时的好感。

Linda 做咨询的时候,约不到她的时间总比能约到的时间多的多。对不起下一次吧,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每当别人谈论起工作生活协调时,她总是想“我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工作的时间像是有鞭子在抽着我不停的往前跑。”Linda 用这句话总结了她的咨询生涯。更令她难过的是,作为过程导向的工作,只要你的分析报告格式漂亮,PPT 做得完美无瑕,谁又在意你的结果呢。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不同于 Linda 的是,Jam 并不把咨询公司作为跳板,在他看来,决定选择的是你的职业生涯的偏好 。咨询是一份薪水丰厚、体面的工作,满足很多人的需求,只不过他更在乎工作成长空间的天花板高度,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成长机会。

工作到第三年,他开始发现咨询已经很难让他兴奋起来。

一次,给一个连年亏损的国企做咨询服务,整个团队忙碌了很长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供需分析,熬夜做好paperwork。几个星期的努力让这支团队充满了信心。可是有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

“方案都很合理,但是能不能不关业务,也尽力不亏损呢?”客户坐在会议桌前,看着 PPT 一脸苦笑的说出这番话时,Jam 的心也是苦涩的。无论是开发新产品还是关闭工厂寻求新的建厂地点,对于国有企业,需要考虑的事都很多,并不能仅凭商业逻辑做决策。

从咨询公司到鹅厂战投部:BAT也在抢的“斯文人”

让 Linda 觉得看不到成长点的原因相似,咨询服务的客户大多是这种成长较慢的传统国企,身处行业的下行周期,咨询公司的建议很难根本解决他们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处于下行期的行业对于咨询人来讲也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没有兴趣可言。另外国企风格死板,谨言慎行,很多东西都要由领导批准,决策流程复杂,从决策到落地都很慢,给他们做咨询时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而提到战略、提到业务和企业的发展,能更加让咨询师们兴奋的战场,大多在最前沿的行业、势头最猛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师们会在清晰的发展路径上中途“出轨”,选择跳槽到互联网公司中去做战略分析师。

互联网公司成长比较快,学习机会多,可以作为甲方落地公司项目,这都是咨询公司所无法给予的优势。也让越来越多咨询人对战略分析师这个岗位饱含青睐。

远离了咨询服务是精英外企范的客户,咨询师好像找到了更有趣的环境。

半年前还每天活在巨大压力下的 Jam,感觉在互联网的年轻务实快节奏轻松的氛围获得了重生,“不用再经理总裁的叫,同学老师就可以涵盖整个部门。大家对于办公室政治没追求,都只想把业务做好。”

3

如果说在东方广场、国贸、金融街的写字楼里,年轻人打着领带、梳着油头是一种21世纪以来的商界光环形象,那么在互联网公司里踢着拖鞋、戴着鸭舌帽开会可能也算一种新的“性感”。

今天是互联网革命,BAT到那一群西装革履的“斯文人”中去抢人,未来不知道又会有哪个行业如独角兽般崛起,姿态比今昔互联网更加野蛮疯狂。

年轻人在这中间像捡天上飘下来的雪花碎片一样希望逮住某个机会,企业或苟延残喘或杀出重围,北上广深的金融街们像当年的华尔街一样充满血腥味。

你会为此紧张害怕吗?我不。

我更怕路上的人都往一个方向奔跑,街上行人都喊一样的口号。

风起云涌的凌乱和混沌,也许正是每一个人都在细细寻找自己听到的那一把微弱的声音,正不顾一切地往所属之处飞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