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爲何還要發布GYON?

本以為,隨著“新造車運動”中的頭部玩家進入交付階段,這場轟轟烈烈的比賽已完成選手報名的工作,不成想,還是有人在這個時間節點,站到了起跑線上。

北京時間8月9日,由國內造車新勢力新特汽車投資的,又一新高端電動汽車品牌——GYON(歌昂)在洛杉磯舉辦品牌發佈會,計劃將於2020年左右推出定位A級的首款量產車,售價區間10萬-20萬元(這樣的定價也算高端電動品牌?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與此同時,GYON還立下flag,將在未來8年內推出9款新車,覆蓋A級車及B級車市場,車型包括轎車、SUV、旅行車以及創新的跨界車型,並在10年內實現銷量突破40萬輛。

這樣的宏偉目標,很多造車新勢力都宣佈過,反正,信息碎片化時代,大家很快就忘了,怕什麼呢?昨天,恆大法拉第未來還發布的十年戰略規劃還宣稱,計劃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十年後,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

這個混亂無序的市場,似乎比拼的是誰的關注度更高,誰的牛皮吹得更響。然而,對於這個完全沒有聽過的全新品牌,小編還是忍不住有幾個問題想問——

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新特這一造車新勢力,恐怕不少人都知之甚少,也難怪,這家品牌去年9月1日才剛剛成立,首款量產車型或將在成都車展上市(成立一年就能推量產車,梁靜茹給的勇氣嗎?),儘管推出量產車的時間較短,但新特品牌相比蔚來、威馬、電咖等一系列新造車,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都不能與前幾者相提並論。可就是這樣一家腳跟尚未站穩的新勢力,竟然要大張旗鼓地實行雙品牌戰略,這實在令人費解。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新特旗下首款 A0 級量產電動車型 DEV 1

雖然隨著汽車產品呈現多元化趨勢,雙品牌甚至多品牌戰略被眾多國際知名車企所採用,國內也出現了領克、WEY等自主高端品牌,但那都是傳統汽車品牌通過長期的時間、經驗積澱,有足夠的資金與實力才做出的決定。新特品牌成立不足一年,就算奉行拿來主義,也很難一口吃成胖子。

況且,哪怕是因為背靠國有控股資本貴安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貴安開投),擁有國家隊身份,新特有足夠的自信推行雙品牌戰略,那又為何選擇在美國發布GYON這一高端品牌呢?一而再再而三地(新特品牌及LOGO也是在美國發布)在國外鍍金就真的高大上了嗎?當民眾都不再盲目相信外國貨,自主品牌銷量蒸蒸日上的當下,“國家隊”這麼做,也太不自信了吧?

產品、生產基地尚未成形,

就敢誇下40萬輛的海口?

由於還沒有量產車甚至概念車,發佈會現場,GYON品牌重點“描述”了其產品理念,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 設計方面,將採用“用戶導向”原則進行產品設計與研發,支持用戶參與產品設計,產品上市後,還提供私人定製服務。

2、 電動方面,旗下產品搭載高性能電池組,整體續航能力均在580-600km之間,並可實現10分鐘快速充電80%,15分鐘充滿,以及300°高溫環境下的穩定工況。

3、 自動駕駛方面,全系搭載L3級別G-pilot智能駕駛系統以及細分場景下L4+級的自動泊車AVP,搭載AR-HUD技術實現車窗交互,依託高精地圖和AI技術保障駕駛安全。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私人訂製、高續航與快充、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這恐怕是每一家ppt造車企業都會畫下的大餅,也許換個數值、換個描述,又一家新造車企業也能從ppt中隆重登場。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當然,對於新造車企業而言,除了實打實的技術儲備,生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而根據計劃,GYON首個智能工廠將於2021年建成,第二工廠則於2024年建成。考慮到工廠建成後的產能爬坡,GYON品牌的批量交付相比蔚來、小鵬、電咖等競爭對手可是晚了不少。

更何況,身為前輩的李斌與何小鵬還在就今年能否交付1萬輛而打賭,工廠建成更晚的GYON卻要在10年內完成40萬銷量的目標,其壓力著實不小。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入局者眾,優勝略汰的同時是否造成資源浪費?

儘管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投資成立新汽車品牌是企業家的自由,但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新勢力企業嗎?據《華爾街日報》的一份最新報道,中國新勢力造車大軍已有近500家,並且這個龐大的數字還有可能繼續增加。

當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出現在汽車行業,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鯰魚效應”,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危機感和互聯網“用戶思維”外,但這種過度、無序的競爭,也會破壞整個行業腳踏實地做事的風氣。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新勢力大軍掠影,你認識幾個?

幾年前,造車運動剛剛興起時,大量熱錢紛紛湧入,融資並非難事。不過隨著整個經濟環境的下行,投資正慢慢緊縮起來,很多企業已經融不到錢了。並且,隨著眾多造車新勢力進入交付期,接下來幾年肯定會出現一個優勝劣汰的局面,其殘酷程度,絕對比綜藝節目裡101個女生留下11人還狠。

又一造車新勢力:新特知名度尚且不高,為何還要發佈GYON?

早前就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如此之多的新勢力,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頂多三、五家。屆時,不僅大量的資金石沉大海,鋼鐵、鋰等社會資源也將被過度浪費,就如同共享單車潮退去後,留下一堆廢鐵一般,過度競爭不是件好事,值得整個汽車行業乃至國家為之警醒。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禁止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某車企領導表示,把“燃油”兩字刪掉才更加合理。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新造車運動始於特斯拉的橫空出世,隨後一眾中國玩家跟風而上,立志做中國的特斯拉,可這種情況卻沒有在美國發生,是美國佬愚鈍嗎?估計不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是——作為資金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新造車企業的成功概率本來就很低。

沒有馬斯克的能力和天時地利,卻希望有馬斯克的命,可能嗎?這麼多新創造車企業“前仆後繼”,有人逐夢、有人圈錢,每個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那麼敢問,GYON為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