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龍泉

龍泉驛區是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成立於1960年[1] ,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成都市東部副中心,是國務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和天府新區龍泉片區所在區域。主體位於成都三環路和成都六環路之間。龍泉驛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建設中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主體位於該區。


福建 龍泉

老城區龍泉街道距天府廣場24公里,新城區大面街道距天府廣場約11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8公里;成都地鐵2號線、成都地鐵4號線分別從南北兩路穿境而過,是現階段成都市擁有地鐵里程數最長的區。

2013年-2015年龍泉驛區榮獲四川省十強縣榜首,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1039.2億元,超過全省7個市州。
福建 龍泉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33位,居西南地區首位。

龍泉歷史

龍泉驛區歷史悠久,古為蜀國轄地。

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誌》《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

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為靈泉縣,屬成都府。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

元時設陸路驛站。

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洪武六年(1373年),省靈泉縣入簡縣,後置龍泉鎮(《中國歷史地圖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龍泉鎮巡檢司(《簡陽縣誌》《四川郡縣誌》)。同期,靈泉山亦隨之改稱“龍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繼續在四川大規模設置驛站,分為北、南、東、西4路,“東路起自簡州之龍泉驛,至奉節之小橋驛(《四川通史》)。此期的“龍泉驛”既是驛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稱的含義。清末郵電業興起後,驛站廢置,“龍泉驛”則隨之成為歷史地名,並沿用至今。

民國初年改置簡陽縣行政分署。

1956年1月,原簡陽縣為所屬各區命名時,以區公所駐地名稱為區名,稱“簡陽縣龍泉驛區”。1959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

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成都市龍泉驛區。

1976年,將時屬簡陽縣的洛帶區併入成都市龍泉驛區,至此,龍泉驛區行政版圖
福建 龍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