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在烈日下暴曬更恐怖的事,是你出門還不塗防曬霜

轉眼又到了酷熱的伏天,在這個高溫的季節裡,最恐怖的事情,大概就是白天出門了吧。然而,皮膚科專家提醒你,比白天出門更恐怖的事情,是你出了門,還不塗防曬。

大暑之後,天氣正式進入“燒烤”模式。如果不注意防曬,不僅容易被曬傷,日積月累的紫外線暴露還易導致皮膚衰老,出現細小皺紋、皮膚鬆弛、乾燥、粗糙、色斑、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暗沉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皮膚腫瘤。

下圖是紫外線照相機下,皮膚暴露的深層狀態。

比在烈日下暴曬更恐怖的事,是你出門還不塗防曬霜

△左側是肉眼看起來完好的臉,右側是它真實的狀態:長滿了各種永不消退的斑點。

市面上的防曬霜花樣百出,各種品牌和防曬係數讓人挑花了眼。其實,事情沒那麼複雜。所有的防曬霜,都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

物理防曬霜

成分:主要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它們可以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使紫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表面。

生效時間:物理防曬霜呈白色、糊狀,塗後馬上生效,對皮膚的刺激性小。但它潤色效果不自然、不滋潤、不適合做全身防曬,且必須使用卸妝產品幫助卸除乾淨。

化學防曬霜

成分:如對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等,可吸收紫外線,使其轉化為其他能量來防曬。

生效時間:塗化學防曬霜半小時後再出門,才能起到防曬的效果。

塗防曬霜的“硬幣公式”

防曬霜塗少了沒效果,塗多了太油膩。那麼應該用多少才是正確的呢?根據英國《每日郵報》載文,在塗防曬霜時,有一個科學的“硬幣公式”可以幫你找準用量,科學防曬。

比在烈日下暴曬更恐怖的事,是你出門還不塗防曬霜

面部

每側塗抹一枚一元硬幣大小的防曬霜。鼻子容易出汗,應不時補充塗抹。耳朵頂部、耳垂和耳朵邊緣都不應漏抹,髮際線也常被忽略。

前頸和頸後

各用一枚一元硬幣大小的防曬霜。很多人不在前額上塗抹防曬霜的理由是容易出汗,刺激到眼睛,但這裡是皮膚癌的高發區域。脖子後也常被忽略。

肩膀和四肢

在這幾個部位,推薦以一元硬幣為單位,雙肩共使用兩枚,上下臂各使用一枚,每條腿使用兩枚此大小的防曬霜。

胸部和脖子

推薦使用略大於一元硬幣面積的防曬霜。脖子和胸部很容易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導致頸部皺紋增加,及胸部皮膚變得粗糙。

背部

推薦使用略大於兩枚一元硬幣面積的防曬霜。後背最容易曬傷,也是男性黑色素瘤多發部位,最需要防曬。

塗防曬霜的5個要點

想要對抗酷夏的紫外線,除了塗好防曬霜,也必須注意以下5個要點。

比在烈日下暴曬更恐怖的事,是你出門還不塗防曬霜

選對時間再出門

夏季天氣晴朗時,每天10時~16時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儘量避免在此時段進行長時間的室外活動。

如果必須出門,應做好防曬措施,如打遮陽傘、戴帽子、穿防曬服等、塗防曬霜等。

特殊人群防曬有講究

雖然防曬霜分為物理和化學兩大類,但市面上大多是物理和化學的組合防曬霜。如無特殊需要,盛夏通常推薦選擇防曬倍數較高的防曬霜,比如防曬指數為SPF30+、可同時防護UVB(中波紫外線)和UVA(長波紫外線)的產品。

皮膚敏感者、老人和孕婦最好選物理防曬霜;孩子皮膚嬌嫩,最好用兒童專用防曬霜;游泳、潛水或出汗較多時選擇防水型防曬霜。

防曬前要保溼

在塗防曬霜前,要進行常規的潔面和護膚。塗防曬霜之前一定要先用保溼霜,促進皮膚修復。

防曬霜需要補塗

除非外出時間很短,否則防曬霜只塗一次是不夠的。

化學防曬霜每2~3小時要補塗一遍;物理防曬霜每3~4小時補塗一遍。

用後做好皮膚清潔

一般防曬霜用洗面奶清潔即可。防水、質地油膩的防曬霜,先使用卸妝產品,再進行潔面工作,之後應做好保溼補水。含物理防曬粉末成分的防曬霜,應特別注意清潔,避免毛孔堵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