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中張靈甫58師爲何見死不救?

楊淵濱


張靈甫表示我不背這個黑鍋,老子和日本兩個師團鏖戰5個晝夜,自顧不暇,哪還能去救援常德城?再說最後我還是馳援常德,不過未能挽回敗局而已。

1943年的常德會戰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足見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時任第74軍58師師長的張靈甫率部頂住日軍兩個精銳師團5個晝夜進攻,他沒有實力再去救援。

常德會戰雙方參戰兵力

1943年11月,日軍發動常德會戰,雙方兵力如下。

日本方面:第11集團軍主力(第68、3、13、39師)和第13軍第116師團,加上偽軍部隊,共計16餘萬人。

中國方面:第10集團軍之第79軍、66軍一部;第29集團軍之第44、第73軍;第6戰區直轄第87軍、第94軍;江防軍之第30、第18、第86軍;主力為第74軍之第51、第57、第58師,總兵力約21萬人。

常德是湘西重鎮,川貴門戶,重慶大後方的重要屏障。一旦日軍攻佔常德,將直接威脅重慶,屆時國民政府將無處可逃,因此常德必須要堅守,不容有失。

擔綱守衛常德和常德西北方向的是中央軍精銳、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74軍。

第74軍下轄第51、第57、第58師,軍長是當時名將王耀武,3個師長分別是51師的周志道、57師的餘程萬、58師的張靈甫。

王耀武的戰略部署是:

餘程萬的57師在常德城區構築防禦工事,主要承擔防禦守城任務;

周志道的51師、張靈甫的58師在外圍鎮守,主要負責防禦常德西北線。

經過一番激戰,常德外圍要地石門失守。

正在埃及參加開羅會議的蔣介石著急了,又犯上了老毛病——遙控指揮,他親自下令,命第57師原地堅守常德,周志道的51師和張靈甫的58師前往慈利一帶阻援。

防禦一方主動出擊,這是一招險中求勝的棋。

張靈甫的58師擔當慈利一帶的正面主陣地前衛,周志道的51師陣地在其後方,58師首先與日軍交戰,頑強阻擊了日軍進攻,日軍見無法擊敗58師,便繞道向慈利縣城進軍。

張靈甫的58師約有8000人,而日軍陸續投入兵力達2萬人之多,而且自從石門失守,友軍潰散,慈利地區只有58師、51師孤軍奮戰,沒有友軍來援,張靈甫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張靈甫毫不畏懼,打硬仗,他張靈甫從來沒有怕過。

自11月17日到11月22日,張靈甫率領58師協同51師在慈利一帶頑強阻擊,頂住了日軍整整5個晝夜不間斷的進攻,雙方互有傷亡,都有損失,但日軍的第13師團和佐佐木支隊始終無法突破國軍在慈利一線的防禦陣地,這就使得他們未能按原計劃對常德城進行合圍。

日軍等不及西北方向的兵力全部到齊,便發動對常德城的猛攻。

日軍3個主力師團足有2萬餘人,輪番進攻,又有飛機轟炸、炮火壓制,而守城的57師只有8000多人,敵我力量十分懸殊,但守城將士毫不畏懼,浴血奮戰,一直堅強抵禦日軍進攻。

惱羞成怒的日軍甚至動用了毒氣,最後終因寡不敵眾,敵我力量太過懸殊,57師的防禦陣地在敵人的強大攻勢下不斷縮小,最後被迫轉入巷戰,與日軍血刃相搏,可歌可泣。

在日軍強大的攻勢下,常德城內的建築物被毀壞殆盡,留存下來的不到十分之一,幾乎沒有一處完整的建築。常德城內的每一寸街道、每一個炮彈坑、每一片瓦礫上,都浸染著國軍將士的鮮血。

74軍的頑強表現讓日軍吃盡苦頭,隨著戰事推進,他們也開始出現給養不足的問題。

與此同時,74軍軍長王耀武敏銳第發現,日軍第3師團正在迂迴到張靈甫的58師側翼,為避免被左右夾擊,王耀武下令張靈甫率58師撤出陣地,向常德城轉移,以解常德之急。

張靈甫不敢有絲毫延誤,隨即率58師火速向常德推進,但餘程萬卻沒能撐住最後一口氣。

5日黎明,餘程萬率57師僅餘的200人突圍。

戰鬥到這個地步,餘程萬對得起蔣介石,對得起中國人民了,他已經竭盡全力。

但蔣介石的命令是死守,要與常德城共存亡。你選擇了突圍,就是違抗軍令。

儘管餘程萬在第二天就率軍光復了常德城,但這並不能平息蔣介石的怒火,老蔣一向褒貶分明,餘程萬被判入獄服刑,永不重用,張靈甫則因成功阻援的表現,被譽為模範軍人。

對餘程萬最後失守常德而受到處罰,同為軍人的張靈甫也很惋惜,他曾說:這是死重於泰山的好機會,失去了,太可惜。

在看我來,張靈甫是一個真正的職業軍人,他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以戰場為第一生命。

張靈甫或許達不到王耀武的成就,但說起打日本鬼子,他絕不認慫。縱觀常德會戰始末,並沒有任何指令讓張靈甫救援常德,根本不存在見死不救的問題。

4年後的孟良崮上,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之死成了難以破解的謎題。是被當場擊斃?炸死?還是自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無論如何,張靈甫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一生信奉的信念——寧戰死,不投降。對這樣一個作風頑強的軍人,一個浴血抗日的名將,我們應該致以軍人的敬意。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現在網絡中對對張靈甫的評價實在太過於兩極端,有極度喜愛張靈甫的人把張靈甫吹到了天上去,將其吹捧成了無所不能的戰神,而不喜歡張靈甫的人則把張靈甫貶低到了極點,罔顧事實將其怦擊得一無是處。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瞭解一下歷史,就知道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現實歷史中的張靈甫並沒有高到戰神那個地步,同時也沒有低到的僅僅只是一個團長的地步,實際中的張靈甫應該是在這二者之間居中的。


抗日戰爭中張靈甫的軍職以及猛將形象

首先在常德會戰的時候張靈甫就已經是58師的師長了,並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團長,張靈甫在抗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只是王耀武手下的一名團長,但是抗日戰爭時期戰火飛揚,74軍又屢建戰功,以張靈甫作戰的勇猛,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只侷限在一個團長的位置上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張靈甫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坐到的最高位置是74軍的副軍長,而不是團長,然後我們再說一下張靈甫的作戰能力。


如果從張靈甫的作戰方式以及戰績來看,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是達不到戰神、名將這樣高度的,抗日戰爭中的張靈甫頂多算是一號猛將。

張靈甫的作戰極其兇猛,每次和日軍作戰的時候他都經常會率領敢死隊向日軍發起死亡衝鋒,正因為他經常帶兵衝在最前線的原因,他才屢屢在戰場上受傷,並最終被日軍的炮火炸斷了一條腿,從此之後過上了拐瘸人生。

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張靈甫的勇猛,如果張靈甫這種勇猛是體現在士兵身上的話,他絕對算得上是最優秀的士兵,但是如果放在一個高級軍官的身份上,張靈甫的做法就有所欠缺了。

張靈甫當不上名將、戰神稱號,但卻當得上猛將稱號

因為真正的將領都是坐鎮在大後方指揮士兵們衝鋒作戰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沉著冷靜、不受干擾地指揮軍隊,如果將領們都像張靈甫這樣衝到了最前線,如果最後被流彈打中,那最後潰敗的是誰?不還是失去了主心骨的軍隊嗎?

因此在熱武器時代,張靈甫這種作戰方式是不值得我們提倡的,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張靈甫在對敵作戰上的勇猛,抗日戰爭中,正是有著張靈甫這樣不怕死的將領們,我們的國土才不至於一下子被日本軍隊全部侵佔,從實際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抗日戰爭中的脊樑。


如果說到戰神、名將的話,我覺得真正受之無愧的應當坐鎮後方、統轄全局的薛嶽、王耀武等人,他們都是指揮過大的戰鬥並取得驚人戰績的將領,而抗日戰爭中的張靈甫並沒有主導全局過,一直都是受人轄制才能安心與日軍作戰的。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張靈甫成為了由74軍整編的74師長,這個時候的他才總攬起了全局,率領起了一支軍級單位。

而張靈甫在職位晉升後,仍舊沒有從猛將的角色中脫離出來,他開始帶領著74師瘋狂地追趕我軍,想要與我軍展開正面的決戰,最後求戰不果的他在沒有看清己方情勢的情況下就率領74軍進入了孟良崮,吸引了我軍的圍攻,最終成功的幫蔣介石自斷了一臂。


我們從張靈甫的軍旅生涯可以看出張靈甫確實是一名猛將,但卻並不是一名智將、名將,他的名氣更多還是因為他的勇猛鑄就下來的。

常德會戰中為救援努力的張靈甫

接下來我們迴歸正題,說一下常德會戰是張靈甫在做什麼。

日軍部隊為了阻止國軍向緬甸戰場繼續地增兵,所以就調動10萬大軍攻打向了由74軍57師駐守的常德城,當時常德駐守了由余程萬率領的8000虎賁軍,而日軍在留下了7萬人防止國軍增援常德城後,他們率領了3萬軍隊向常德城侵襲而去。

因為薛嶽佈局錯誤的原因,駐守在常德周圍的國軍是很少的,所以在突然得到日軍攻打常德的消息後,很多將領都開始匆忙揮兵前往了常德救援,當時張靈甫的58師就在救援隊伍中。

日軍部隊在阻擊張靈甫的過程中,他們在慈利陷入了58師和51師的包圍,最終在雙方陷入了五天苦戰後,日軍被張靈甫和51師聯手消滅了一千人之多,而張靈甫也因為此戰的英勇獲得了蔣介石頒發的雲麾勳章。

當時在營救常德城的時候,很多的將領們都受到了蔣介石的責罵,而張靈甫是這眾多將領中少數因為英勇沒有受到蔣介石責備的人。

不過因為日軍大部的壓迫,張靈甫的部隊並沒有救援到守在常德城的57師,其他的國軍部隊也沒能救援到57師,最終導致了8000虎賁軍到最後只剩下了一百來人。

為了面子差點槍斃餘程萬的蔣介石

常德保衛戰中八千虎賁軍一共整整堅守了16天,傷亡了7000多、將近8000人,他們在此戰中的行為是是非常壯烈、是非常值得我們敬重。

不過在戰後的處理中,蔣介石的做法卻頗為讓人耐人尋味,當時蔣介石正在開羅開會,他給餘程萬下的命令是死守常德城。

而餘程萬在僅剩下一百多人又遲遲沒等來援軍後,他留下了一部分部隊然後率領著一部分人突圍出城,尋找起了援軍,在餘程萬找到援軍後他又從日本人的手中奪回了常德城,只不過蔣介石並沒有理解餘程萬的突圍。

當時他正在和羅斯福等人開會,一場堅守是能讓他很長面子的,所以在聽聞餘程萬突圍之後,蔣介石深感在羅斯福等外國大佬面前丟了面子,因此就給國內下令要槍斃為駐守常德立下大功的餘程萬,如果不是其他國軍將領的求請,可能餘程萬在常德中並沒有被日本人殺死,反而被蔣介石殺死了。



所以說在常德會戰的時候,張靈甫並沒有見死不救,當時他是非常緊迫想要營救他的兄弟師57師的,為此他在慈利和日本精銳師團血戰了整整五天的時間,在給自身帶來了不小的傷亡後,也讓日軍吃下了大苦頭。


孤客生


非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日11軍進攻常德戰役,一共出動了五個師團全部或部分的十萬大軍,在戰役初期一直隱蔽作戰企圖,機動於兩湖方向做不規則運動。而常德位於國軍第六和第九戰區的結合部,非常需要兩個戰區協調作戰,要命的是戰役之初,兩戰區都不敢明確判斷日軍要取常德,所以兵力佈署完全是被動的,沒有主次。

更要命的是此時蔣介石人在開羅,以國軍的特性,沒有蔣的督戰,戰區和集團軍乃至軍級主官,很難用命。

等到日軍的戰役態勢明顯時,餘程萬師已經被日軍割斷聯繫包圍,並且日軍僅以40%的兵力攻城,六成以上的部隊用於阻援和機動作戰,其中攻城的以巖永旺116師團為主,守城國軍則不足8000人。

之前有個問答討論過,我一直認為時任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是抗日戰爭中最兇惡的敵酋,幸虧調入關內戰場較晚,否則危害更大。

王耀武集團軍所屬的74軍一般不擔任死守的任務,因為這是軍委會直屬的機動兵團,由此可見,日軍的戰役企圖掩蓋之成功,等到發現日軍主攻方向時,原本負責戰場二線警戒的餘程萬57師已經是不守也得守了。

王耀武部主力兩個軍,包括七十四軍的51師周至道和58師張靈甫部,此時被隔離在常德外圍慈利一線,日軍為了對付這支虎之師,出動了第3和第13師團,瞭解中日戰史的同學應該也瞭解這兩個師團的戰力,就是他們攻王耀武守,都略顯吃力,何況日軍以守為主,目標是不讓王耀武集團軍接近常德。

無論是張靈甫還是王耀武都是盡力了的,畢竟57師是74軍的骨肉,真有什麼閃失,蔣介石也饒不了他們。他們也確實吸引了日軍打援部隊的主力。

常德會戰的罪臣是薛嶽和李玉堂,第九戰區司令薛嶽抗拒軍委會命令,不敢放手攻擊日軍,反而佈置口袋等著日軍去鑽,完全誤判日軍戰役方向。及至常德被圍後才派李玉堂率方先覺第10軍等自長沙前往救援,方先覺又懼怕日軍有陷阱,走的慢慢吞吞,而其實日軍機動部隊主力,此刻就是在阻擊王耀武及張靈甫。

後軍委會轉來蔣介石口諭,限第十軍三日內突破德山,這下方先覺慌了,督師猛攻,而由於時間喪失,日軍從容調回第3師團增防,將強行軍百里到達德山的第十軍預十師擊潰,孫師長明謹陣亡,解圍失敗。

老蔣急眼了,第六和第九戰區都積極起來了,可惜餘程萬已經血戰兩週,再也頂不住了,殘部突圍。其實常德會戰的後半段打的還可以,當日軍發現國軍兩大戰區主力兩線壓來時,選擇了放棄常德撤退,會戰期間損失也不小。

餘程萬與新11師會合後,反攻常德,鬼子就留了一箇中隊斷後,反攻“大獲”成功。

而以張靈甫同學在抗戰時期的狀態,不可能出現作戰不力或抗命不遵的情況,要不怎麼升的軍長。


度度狼gg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薛嶽在常德會戰裡面的指揮失誤,他搞錯了日本人的進攻方向,使得在常德這個方向上只有74軍在這裡駐紮,其他的部隊在得到常德被進攻的時候才剛剛收拾起東西往這個地方趕,跑來跑去,那點時間連跑這一段路都來不及,等於就是說正面戰場上面對付日軍的只有74軍的51師,58師,57師,張靈甫在這個時候是58師的副師長。

日本這一次進攻可以說是準備充分,光百以內的常設師團就有四個,再加上一個百字以外的特設師團,還有大量的偽軍,日本人在這個方向上面集中的10萬人最巔峰的時候,兵力達到16萬,而國軍只有3萬人,雖然後來國軍總部隊人數達到22萬人,但是一開始跟日本軍隊接戰的只有3萬人。

74軍一開始擔當的任務就是作為機動部隊,機動部隊的含義就是這個地方,它並不是屬於交戰地區,他的設想是等到其他戰線吃緊的時候,74軍再過去增援。此時此刻,日本軍隊突破石牌到達這裡就已經很說明整個戰區的佈防問題。

本來74軍如果能夠固守常德市,能夠等到其他的援軍過來增援,但是在開羅開會議的蔣介石自然是咽不下自己還在這兒開國際會議呢,自己軍隊被人打敗這樣的事實,所以老毛病遙控指揮,他立刻命令74軍分成三個部分,就這三個師,其中餘程萬率領57師在常德城內固守,51師和58師立刻在常德城四周機動,尋找戰機殲滅日軍一部分。

日本人可不管那些有的沒的,他們的整體作戰部署就是由3萬人負責,(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主攻常德,剩餘的7萬人在外圍部署,等待中國軍隊咬餌了以後派出軍隊來圍點打援!

說一句實話,比起當時有陷可守的餘程萬的57師,當時張靈甫手下的58師還有剩餘的那個51師面臨的情況更加困難,他們要在野外跟日本人用來圍點打援的7萬大軍做周旋和機動!並且牽制住他們,還要完成蔣介石交給他們的主動出擊,尋求戰機這樣的鬼命令!

就這樣,時間一直持續了五天,張靈甫率領的58師還有51師在外圍不斷的尋求戰機,不斷的跟敵人作戰,戰鬥進行十分慘烈,如果說這個時候張靈甫一開始就率領58師與餘程萬的57師匯合話,那麼,常德程所面臨的壓力更加巨大。

但是這個時候作為74軍的最高指揮官王耀武很快就看出來問題所在,日本人打算先解決在常德城固守的餘程萬的57師,然後再分兵對58師進行包抄,並且餘程萬那裡打的快要支持不下去了,趕緊要派人去支援他,就這樣在外圍作戰了五天的張靈甫接到了命令以後,迅速向常德城方向靠攏,但是後面跟隨著大量的日本軍隊的51師和58師還不能完全靠攏於常德城,講一句實話,戰場上命所有支援57師的中國軍隊都能夠像常德盛靠攏,但是51師和58師兩支軍隊不行,他們更多的是選擇與日本軍隊周旋,機動,看看能不能把日本軍隊甩掉以後,然後再去增員,否則的話,一下子帶領這麼多的日本軍隊進入常德城的話,不僅給餘程萬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很有可能攻擊常德城的日本軍隊會和後面尾隨的日本軍隊一起聯手將74軍這兩個師給圍剿了。

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其他的那些中國軍隊,我會發現,由於薛嶽將軍部署的失誤,再加上當時中國戰區之間那種官場上的勾心鬥角,餘程萬死守常德達兩週之久,竟然沒有見到一支援軍,就已經很證明當時中國戰場上面軍隊建制的問題。

張靈甫率領部隊在外面拖住這麼多敵人,並且主動向常德靠攏已經算得上是他和57師是屬於兄弟部隊,都是74軍的,看他這份情誼上,張靈甫已經做到極致了,你要這輪到其他人,讓他的軍隊在野外跟兩個百字以內的師團血戰,這個想都別想。

將再外軍令有所不受,所以這一回我們如果真的要排個主要責任的話,蔣介石算一份兒。薛嶽也得承擔一半兒的罪責!如果說74軍能夠一開始就集結在常德城附近三個師共同面對敵人的話,那麼戰局不可能處於這樣一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偏偏是本來人數劣勢的74軍還調出去兩個師進行外圍作戰,這就使得這兩個師即便是有力氣去增援常德程,也會因為自己身邊圍繞著大量的日軍部隊兒不敢去,最終孤立無援的餘程萬的57師被日本人圍毆致死這一點就真的不是什麼稀奇事!可是如果你就因為餘程萬的57師幾乎全軍覆沒,就說張靈甫沒有就他或者是無所作為,那你就真的是冤枉張靈甫了。張靈甫做的事情也是值得很多中國人敬佩的,甚至說他在這一場戰役裡面所發揮的作用跟餘程萬可以說平起平坐,51師58師跟日本人進行血戰,這一點有誰比57師差?


漩渦鳴人yy




首先看當時的情況,一開始日軍的進攻意圖並不明顯,國軍最高統率部不知道應該如何抉擇。

當日本人的進攻方向非常明確的時候,一切已來不及了。餘程萬的8000虎賁軍已被3萬日軍團團包圍,以日軍的戰鬥力,常德的陷落已不可避免。


因為常德處在第六和第九戰區的交叉部,因此周邊有20幾萬的國軍。周邊的日軍除了圍攻常德的3萬人外,還有7萬圍點打援的部隊。

以當時的戰力來看,20幾萬的國軍是沒有辦法打敗10萬日軍的,但日軍也有日軍的短板,那就是當戰爭進行到下半場時,日軍的物資已非常匱乏,難以支持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能集中資源和兵力猛烈進攻幾個月,然後轉入休整。



當餘程萬在與日軍苦戰時,張靈甫的58師正在常德外圍慈利激戰。74軍是抗戰中讓日本人吃了不少苦頭的部隊,對於這支軍隊,日本人從來不敢小看,直接出動了兩個師團的兵力還阻擊張靈甫。

日本正常的兩個師團大概有5萬多少人,就算不滿編制也有3-4萬人,日軍的裝備和戰術素養當時在亞洲是最高的,就算美國人也怕他們三分。

以這樣數量的軍隊阻止74軍是很容易的,就算反過來,讓74軍防守,日軍兩個師團進攻,74軍估計也很難吃得消。何況日軍是在防守,74軍是在進攻。


張靈甫的58師和51師能吸引日軍兩個師團的防守,就說明他們也拼盡全力在向常德運動了,只是侷限於自己的力量有限,無能為力罷了。

也就是說,以74軍51師和58師,根本沒有辦法突破日軍的防線的,當然吸引日軍的兵力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74軍實在輸不起。

在長沙戰場上,74軍是少數的王牌軍,是讓日本人害怕的軍隊。日本人曾多次想尋找機會消滅掉這支軍隊,都沒有成功。

在蔣介石的規劃中,74軍是機動部隊,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沒有直接作戰任務;它的唯一任務就是尋找戰機,消滅日軍。

如果74軍打沒了,對於長沙戰場來說,會對士氣打擊很大,會讓日軍更加肆無忌憚的進攻,74軍基本上就是日本人的惡夢。

74軍就算用盡全力,也殺不進常德城。況且74軍這個招牌就是拿來嚇唬日本人和打擊日本人的,不管在任何一個層面上講,是一定要保住的。

張靈甫的58師和背後的74軍雖然能打,但也不能戰勝同等數量的日軍。也就是說在常德會戰中,張靈甫的58師並非見死不救,而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就算拼光了,也不一定能突進常德。


新知傳習閣


常德會戰,張靈甫時任國軍74軍58師師長,戰爭開始之前,由於國軍上層對日軍戰爭意圖的錯誤估略,導致當時駐紮在常德周圍的部隊很少,其中張靈甫的部隊就被放在了常德的外圍,離常德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常德保衛戰打響以後,日軍又調出了部隊對常德周圍的國軍進行了阻擊,不幸的是,我們的“戰神”張靈甫部隊就在其中,雖然在五天的苦戰中,張靈甫聯合友軍消滅了將近一千多日軍,並因此獲得了蔣介石的嘉獎,但對於大勢已經是於事無補了。


所以從常德保衛戰之前到戰爭結束以後,我們對於張靈甫的58師“不作為”不能定義成“見死不救”,而是“想不得,救不得”。何為“想不得”,就是在戰爭開始之前,國軍上層對於日軍戰略意圖錯誤的估計,使得他的部隊去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遠離戰場的位置,讓他“想不得”。

何為“救不得”?等到日軍意圖暴露的時候,也就是戰爭打響的時刻,而當時的情況是日軍部隊用於攻城的人數不到一半,一大半都被用來打阻擊了。張靈甫的58師就被隔絕到了慈利一帶,並且了日軍強勢師團的阻擊,使得他根本沒有機會衝破防線,這是他的“救不得”。



常德保衛戰中虎賁萬歲的虎賁軍以8000人的兵力抗住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武器彈藥更是遠遠落後於日寇,但他們仍然以犧牲7000多人,僅百人生存的代價死守常德十六天,可以說非常壯烈了,這是一支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之師。而對於張靈甫不能馳援常德,我們也應該抱以理解,畢竟許多事情並不是人力可以達到的。


一樹梅花一放翁


常德會戰,是1943年11月至12月。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發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次會戰。日軍集結了七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第九戰區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

張靈甫為何見死不救?不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張靈甫,原51師師長,當時臨危受命就任58師副師長。承德會戰之時,蔣介石正在開羅,國軍群龍無首,沒有蔣的督戰,戰區和集團軍軍官士氣不振,導致貽誤戰機。餘程萬所部57師八千人,守衛常德十八天,孤軍與數敵血戰。等待援軍到來。



張靈甫所部,摔新軍58師趕來支援,手下不服其調動。(因原師長廖齡奇),在外省。由張副師長帶領趕往前線。

這時餘程萬已經血戰兩週,在也頂不住了,摔殘部突圍,這時,日軍發現國軍兩大戰區主力兩線壓境。後來選擇了放棄常德。餘程萬與58師張靈甫會合子後,開始反攻。這時鬼子只剩一箇中隊的兵力,反攻取得了勝利。


後來蔣介石要槍斃餘程萬,,當時承德的政要和民眾聯名上書求情,餘程萬逃過一劫。58師師長廖齡奇,反到成了蔣介石殺雞儆猴的祭品給殺了。

由張靈甫接任廖齡奇任58師師長。之後又提升為軍長。

張靈甫在承德會戰中出現的抗命不遵,見死不救,作戰不利的情況視為誤解。如果是那樣他不可能被升官加職。


任馳贏天下


常德會戰是抗戰後期國軍戰鬥力發揮至頂點的一場硬仗。張靈甫第58師見死不救?天呢!我怎麼沒覺得?先來看作戰命令,1943年11月14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電令第74軍,“該軍除第57師應堅守常德,主力即控制於慈利東南白鶴山、雞公巖、燕子橋間之地區,保持機動,爭取外翼側擊敵人”。

於是,張靈甫率部推進慈利縣境,11月17日與日軍第13師團主力正面接戰,雙方反覆爭奪落馬城、羊角山陣地。日軍感到壓力,抽調第133聯隊改由第11軍直轄,並向黃石馳援。戰至29日,第58師奮勇隊衝入黃石城區,上校師附楊劍秋壯烈殉國,擊斃日軍第116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長山田男。



與此同時,常德守軍第57師傷亡很大,8000餘官兵最後僅剩300餘人。12月3日凌晨,師長餘程萬南渡沅江迎接外圍援兵,留守城內的官兵大部戰死。中午,在張靈甫的嚴令之下,第58師第172團敢死隊攻入九溪,中校團附謝中框英勇犧牲。黃石、九溪位於常德以西五六十公里,也就是說,第58師的任務是在外圍纏鬥日軍,並非直接救援常德。退一步說,第58師很賣力,先後陣亡一員上校和一員中校,怎麼可以指責張靈甫見死不救呢?
當時奉命增援常德守軍的是第九戰區所屬的第10軍、第99軍主力、暫編第54師等,其中又以第10軍最接近成功,12月1日晩上攻抵常德南站,與市區隔沅江相望,但因找不到船隻渡江,只好遺憾收場。


馮傑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參戰各部隊中,王耀武率領的74軍表現最為突出,其中張靈甫的58師、餘程萬的57師表現尤為突出。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1941年3月,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1941年10月24日張靈甫接任58師師長。在抗戰會戰期間,張靈甫率領的58師積極抗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與軍魂。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日軍精銳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主力5個聯隊猛攻慈利,慈利地區正面主陣只有張靈甫58師孤軍作戰,日軍另一精銳師團第三師團全部和13師團剩餘部隊一起與74軍另一師51師,100軍激戰在慈利附近地區,74軍,100軍頂住日軍兩個精銳甲種常設師團5晝夜的進攻,其中13師團慈利戰後傷亡近一半,張靈甫轉守為攻,向13師團殘部發起猛攻,率58師收復黃石,九溪。58師略事整頓,於12月8日復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師團發起進攻,與51師一起夾擊漆家河東北之敵,第13師團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敵師團長赤鹿理也在督戰時負了傷。所以在常德會戰期間,張靈甫不是見死不救,而是各有防禦任務。

常德血戰得到全世界同盟國家高度讚揚,大大提高我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國際威望。常德會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舉行開羅會議,並發表《開羅宣言》,《開羅宣言》決定,戰後將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四省和臺灣、澎湖列島全部歸還中國。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澎湖列島迴歸祖國來之不易,這是眾多抗日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緬懷抗日英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記歷史,毋忘國恥,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天帝賴元和


常德會戰張靈甫第58師為何見死不救?這其中包含著許多的無奈,因為一開始日寇作戰意圖不明顯,所以國軍根本沒有打常德會戰的準備,也就是說常德不是會戰的一個核心。但是常德會戰爆發之後,國民黨高層才意識到日本集中了重兵進攻常德,而此時張靈甫第58師有點進退維谷了。

當時如果張靈甫決定營救的話,其實也沒有把握可以擊退日軍,第一就是情報不夠,再有就是當時日軍是有備而來,張靈甫的第58師如果前去,那麼保不齊是羊入虎口,包括蔣介石在內的一大批國民黨官員,在那個時候採取的是選擇性的犧牲。就是放棄一些城市,保住主要城市。

張靈甫在常德會戰爆發之後,面對日軍十萬人的部隊,一直猶豫到底救不救援,最後失去了最好的救援時機。張靈甫最後也選擇了妥協,坐視常德守軍與日寇血戰,要知道當時離常德最近的就是第58師。還當時蔣介石正在開羅,沒有蔣的督戰,自然沒有人敢輕易下令出兵。

整個常德會戰其實檢驗了國民黨內部的許多問題,例如將領的貪生怕死,各個派系之間的利益鬥爭,以及各個將領之間的紐帶關係,一場常德會戰就把國民黨內許多問題反映了出來,國民黨確實是敗在了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