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街亭一戰的致命漏洞

這次要從清末說起。清末的時候,攝政王載灃看袁世凱非常的不爽,因此愣說袁世凱腳有毛病讓他提前退休。回到河南安陽的袁世凱名義上是在賦閒,實際上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他心裡清楚,一旦天下有事,載灃是搞不定的,還得請他出馬。因此在那個時候,袁世凱家裡的電報機比朝廷的還要忙。

與之類似的就是同樣在河南賦閒的司馬懿先生。司馬懿心裡明鏡似的,雖然現在自己被冤枉被奪權,但是有朝一日朝廷一定會啟用他。因為在當時,最瞭解司馬懿的人是諸葛亮,而最瞭解諸葛亮的人也是司馬懿。司馬懿心裡清楚,自己被罷官,最爽的不是華歆、王朗,而是諸葛亮。果然在司馬懿被罷官不久,諸葛亮就大出祁山,先敗夏侯楙,再敗曹真,整個曹魏朝廷已經蔫了。因為當時曹魏的依靠就是曹真,曹真都被打得大敗,那朝廷只有啟用司馬懿才能對抗諸葛亮。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街亭一戰的致命漏洞

司馬懿的情報網也在密切關注西北的局勢,因此司馬懿雖然未出宛城,對前線戰事瞭如指掌,甚至連自己如果被啟用後該怎麼去打都想的一清二楚。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對人傑,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像,不過從能力上講,呼風喚雨的諸葛亮始終都勝司馬懿一籌。但是司馬懿有一點令諸葛亮望塵莫及,他有兩個非常優秀的兒子,一個叫司馬師,一個叫司馬昭。

司馬師是一代梟雄,司馬昭是一代奸雄。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司馬懿的兒子們,一點都不比孫堅的兒子們差。

說完兒子們,就得說孫子了。哦對了,這個孫子說的是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曹叡現在很不爽,諸葛亮節節勝利,眼看就要打到長安了。關鍵是現在無人能擋得住諸葛亮,萬一諸葛亮打下長安,那在洛陽的曹叡真要和諸葛亮當鄰居了。這是怎麼辦?開會研究吧。目前朝廷最春風得意的就是太尉華歆,曹真快掛了,王朗已經掛了,曹休在東南,司馬懿被貶,那朝中就數他最具有實權。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當魏明帝曹叡問計於群臣的時候。華歆當時就出了個餿點子,讓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可是皇帝陛下只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他也不會打仗啊。一般皇帝親征的前提都是有個靠譜的太子監國,魏明帝還沒有太子,把朝廷留給哪個大臣都不放心。還一點就是皇上都上前線了,哪個大臣敢說不跟著去?這事有先例啊,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晁錯建議皇帝親征,他留在朝廷監國。漢景帝很憤怒,就殺了晁錯。

朝臣之中,三朝元老鍾繇實在不想上前線,於是跟皇帝說讓司馬懿去退敵,而且鍾繇用全家性命擔保,這事除了司馬懿誰也搞不定。魏明帝別無選擇,重新啟用司馬懿為將,出兵征討諸葛亮。

說了那麼多魏國的情況,也必須說說蜀國的情況。這這段咱聊點什麼呢,就聊聊魏延那個頗有爭議的子午谷奇謀。

早在諸葛亮一出祁山的第一階段,先鋒趙雲屢戰屢勝,讓魏軍膽寒。這時候諸葛亮催動大軍出斜谷攻祁山,蜀軍二把手魏延提出率領精兵走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則配合魏延的行動,大張旗鼓的出斜谷。然後這個計劃被諸葛亮以太冒險為由,拒絕採納。然後諸葛亮堅決的出祁山,取隴右。

那麼說魏延這個計劃合理嗎?成功率大嗎?這事不好假設,我們只能試著去分析一下。魏延的這個計劃其實像極了當年韓信的奇襲陳倉道的計劃,當然也可以參考一下鄧艾偷渡陰平。這種偷襲戰術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陰陽結合,一明一暗。韓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劉邦帶著主力高調的維修褒斜棧道吸引了關中三王的注意,這才讓韓信偷襲成功。而鄧艾的成功是因為鍾會在劍閣牽制住了姜維的注意力,這才讓鄧艾偷渡成功。按魏延的計劃,如果諸葛亮出斜谷吸引夏侯楙的注意力,那魏延奇襲子午谷的計劃有很大的機會成功。

關於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還有一點爭議就是魏延能不能攻克長安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魏延壓根沒想攻打長安。魏延的子午谷計劃跟韓信的陳倉計劃一樣,只是為了佔據關中地區。魏延原話是這麼說的:“夏候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矣!所棄糧草,足可為用也。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若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而可定矣。”魏延的計劃就是佔據咸陽以西的關中地區,把夏侯楙部隊包了餃子。

我們且不說這樣一個計劃可行性到底有多少,也不去分析夏侯楙會不會派人去埋伏。先來看看諸葛亮是怎麼說的,諸葛亮說這個計劃太冒險,欺負中原沒有能人。換言之諸葛亮是個謹慎的人,對對手高度重視,不做冒險的事。所以諸葛亮堅持出祁山而不走子午谷。

可出祁山攻隴右就是穩紮穩打的謀略嗎?恰恰不是,諸葛亮一出祁山所有戰術都是在冒險,每一次勝利都是在“欺中原無好人物”。但凡當初天水的太守是姜維,也夠諸葛亮喝一壺的。諸葛亮就是欺負夏侯楙智商低,曹真、郭淮太嫩,一步步都是兵行險著。諸葛亮出斜谷,打算攻打郿城、箕谷。而蜀軍的糧道街亭就暴露在魏軍面前,諸葛亮就欺負曹真不敢來打,至危險於不顧,堅持冒險打郿城。這個巨大的漏洞一直這麼暴露著。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街亭一戰的致命漏洞

與此同時出現了件大事,新城太守孟達投降了蜀漢。當初孟達就是看劉備、劉封不爽,因此忽悠劉封不救關羽,然後投降曹丕,臨走之前還寫信罵了劉備一頓。按理說孟達和劉禪有不共戴天之仇,畢竟孟達害了他二叔,忽悠他大哥,罵了他爹。不過孟達就是敢投降,因為他不怕劉禪,他知道蜀國的大事小情都是諸葛亮說了算,自己跟諸葛亮有交情,因此放心的投降。可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被曹叡啟用為將,而司馬懿有發達的情報網,他比曹叡先知道了孟達造反。於是司馬懿點起兵馬,不經請示就帶兵攻打孟達。孟達措手不及,被司馬懿一舉殲滅。孟達一直也沒能表現自己的能力,而且從來都沒活明白。想當初他想法害了劉封,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跟自己一直稱兄道弟的申耽、申儀兄弟倆那可比孟達陰多了。申耽、申儀兄弟倆沒啥節操,誰強就投降誰。因此當初投降了風頭正竟的劉備,後來關羽被害,他倆忽悠孟達投降了曹丕,後來諸葛亮威震西疆,這哥倆又和孟達一起投降蜀國,現在司馬懿打來了,這倆人又投降了司馬懿。這倆人足可稱為上庸的不倒翁。

消息傳到了祁山,諸葛亮大驚失色,甚至驚訝的把鞋都踢飛了。其實諸葛亮不是驚,是深入骨髓的怕。雖然司馬懿不是他的對手,但是現在自己的漏洞別人看不到,司馬懿一定會看到。最最要命的是這個漏洞沒法彌補,街亭就算孫悟空來了也守不住。

司馬懿對此戰志在必得,他啟用了當年鬱鬱寡歡的張郃為將。在司馬懿對張郃的話中我們能看到,司馬懿完全參透了諸葛亮的戰術部署。司馬懿說過,如果他用兵,也走子午谷。如今諸葛亮不走子午谷,偏要攻打郿城、箕谷。那就好辦了,司馬懿讓曹真死守郿城,讓孫禮死守箕谷。而司馬懿與張郃帶主力直撲街亭。

諸葛亮當然知道司馬懿一定會抓住這個漏洞攻打街亭,而且諸葛亮還知道,這場戰爭已經宣告失敗。對於這場戰爭的失敗,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不能承受的。戰前上了《出師表》力排眾議出兵,否定魏延的計策自稱依理進兵安能不勝?這回怎麼辦?好辦,找個人替罪吧。找誰呢?就看誰敢守街亭。諸葛亮作出要攻打郿城、箕谷的姿態,然後問誰敢守街亭。

這活懂業務的都不敢接,因為這個地形根本沒法守,而且都想著去打郿城、箕谷。諸葛亮帶一幫參謀開會,問誰敢守街亭。這要是擱以前,諸葛亮下任務,問誰敢去,那底下人爭任務得打起來。這回行了,都不說話。懂的人不說話,不懂的人可就說話了。此人就是參軍馬謖。

早就說過馬謖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打仗這事他不專業。可馬謖看了幾本兵書之後,非覺得自己專業。從軍事的角度講,馬謖不知道街亭有什麼玄機。但是從政治的角度講,這活得接。既然諸葛丞相這麼看重街亭,說明他想找個人守街亭,這幫武夫不接活,說明他們沒參透丞相的意思。於是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

諸葛亮看有人頂雷,那就去吧。馬謖這個人,無論是劉備還是遠在魏國的司馬懿都知道他不是打仗的料,諸葛亮卻讓他守街亭。是諸葛亮不會用人嗎?不是啊,誰敢說比諸葛亮會用人?諸葛亮這麼聰明,非得用馬謖必然是有深意的。所以根本不用討論換成王平、魏延、趙雲等等去守街亭能不能守的住,因為誰去也守不住。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街亭一戰的致命漏洞

所以後面的故事無論怎麼發展都對戰爭沒有大的影響,屯兵山上還是路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張郃、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些最不好惹的人帶了二十萬大軍攻打街亭,街亭無險可守,就算五虎上將俱在也守不住。而且馬謖戰敗之後,魏延就在不遠的地方屯兵。也就是說馬謖、王平、魏延、高翔四將其實跟魏軍在街亭一帶殊死搏鬥的一整夜,依然戰敗。你說換誰能來守的住街亭?

到這個時候我們再來回憶子午谷奇謀,為什麼諸葛亮否認之後又選擇了另外一種更危險的方式進兵呢?這麼說吧,陳倉大戰,有誰記得是劉邦親率大軍走褒斜棧道嗎?滅蜀之戰,有誰記得是鍾會抗住姜維主力嗎?大家記住的是韓信、鄧艾。同理,子午谷之戰如果成功,大家記住的是魏延,如果失敗,那是主帥諸葛亮失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