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沉默中成長」的「一號尖刀」

王喜:“沉默中成长”的“一号尖刀”

武警永州支隊機動中隊特戰排一班班長王喜。武警湖南總隊楊寧供圖

王喜的微信朋友圈裡靜靜躺著一條4年前的鏈接。那是2014年10月9日的新聞——《湖南永州一男子挾持9歲女童 武警官兵從天而降制服歹徒》。

“想不到我上新聞了”——鏈接轉發就留了這一句話,沒有表情,樸素得連標點符號都沒有。

那大概是今年27歲的王喜人生中第二個重大的拐點。論第一個,那一定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兩度折戟終於在2011年12月如願從軍;而第三個、第四個拐點,則更不在他自己的預料範圍之內了——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當選“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被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沉甸甸的軍功章和獎牌掛滿了胸前。

時隔4年後的炎炎夏日,在武警湖南總隊永州支隊見到王喜,記者問他如何看待這麼多的榮譽時,小夥子的第一反應依舊是憨憨一笑:“想不到。”

從一個農村貧困草根青年到驍勇善戰的武警戰士;從一個初中輟學打工青年到全軍“精武先鋒”典型;從“山村苦娃”到“陽光喜娃”,從“三湘勇士”到“忠誠衛士”——許多人驚歎王喜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士兵突擊》許三多”。而王喜的領導、武警湖南總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溫常青則評價說:“他不特殊,他的經歷可以說人人都能從中汲取力量,他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兵,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了‘一號尖刀’!”

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激勵、鍛造、成就了這個青年?這個青年又迸發出何等的生命力量,使之不斷在人生攀登中勇往直上,不斷在強國強軍路上燃燒青春呢?

王喜:“沉默中成长”的“一号尖刀”

武警永州支隊機動中隊特戰排一班班長王喜。武警湖南總隊楊寧供圖

賡續:血液裡流淌的紅色基因

“前面戰士倒下了,後面的戰友踏著血跡衝上去,有的手腳被打斷炸斷也不下火線……”

出生在滇東邊陲、雲嶺之南、紅土地上,王喜是聽著殘酷的戰爭故事長大的。

王喜的家鄉在馬達村,離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烈士陵園不足8公里,沿鄉間小路向西20公里,就是老山主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最壯烈的一仗就在這裡打響,王喜的父親就是當年老山前線擔架隊的一名民兵。

在“老山精神”激勵和父輩言傳身教影響下,王喜的心中懵懂地埋下了從軍報國的種子。

但好事多磨:18歲那年,王喜第一次入伍體檢,因靜脈曲張被刷了下來;翌年,又因患重感冒再次與軍裝擦肩而過;第三年,父親查出癌症晚期,彌留之際,囑咐他一定要去當兵。帶著父親的遺願,2011年底,王喜終於拿到了入伍通知書。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王喜參軍入伍來到紅色熱土永州——紅軍血戰湘江最慘烈的戰場。紅軍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的壯舉,彪炳史冊,昭示後人。第一次祭掃陳樹湘墓時,王喜就被英烈的血性與膽氣感動得熱淚盈眶。

“為什麼要當兵?當一個什麼樣的兵?”英烈的事蹟深深地觸動了王喜,也激活了他幼時的記憶:“我小學時有個比我大兩歲的同村娃,就是玩耍時被打仗時殘留的地雷炸斷了腿,殘廢了。我從小就知道戰爭的殘酷,現在更懂得守衛和平的光榮和珍貴。”

“尚武崇文、枕戈利劍、果敢無畏、一擊必勝”,這是王喜所在機動中隊的“隊訓”。榮譽的傳承和使命的召喚讓王喜骨子裡流淌著不膽怯、不退縮、不怕死的軍人血性。

心裡裝著戰場,眼睛盯著戰鬥。入伍7年來,王喜先後參與大型活動安保13次,參加處突維穩12次、搶險救援6次,參與公安禁毒、打黑等專項行動11次,摧毀3個暴恐組織聯絡點,查獲管制刀具、仿真槍、毒品等違禁物品60多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解救被困群眾700餘人。

武警湖南總隊政治委員蔣建宇說:“王喜用奮鬥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官兵學習踐行習近平強軍思想、擔當強軍重任的價值追求,他的經歷鮮明地回答瞭如何培養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怎樣爭當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的時代課題。”

王喜:“沉默中成长”的“一号尖刀”

王喜在訓練中。武警湖南總隊楊寧供圖

淬鍊:永不服輸的錚錚硬氣

沒有誰天生就是英雄。一開始,王喜並不是現在這樣像只衝鋒陷陣的猛虎,他曾因案例錄像中的血腥畫面和恐怖場景而心慌得一夜睡不著覺,也曾面對劫持人質靶雙手發抖,遲遲不敢開槍。

2013年寧遠“1?07”抓捕行動中,王喜第一次作為特戰隊員跟著中隊長周昌祥執行任務。面對手持利刃的犯罪分子,王喜都嚇懵了,周昌祥一把將王喜拽在身後,奮不顧身與犯罪分子展開搏鬥,拼死將其擒獲,手卻被劃破,鮮血直流。生命中頭一次看到流血負傷,渾身戰慄的王喜內心卻被一種力量深深震撼了。

事後,王喜問中隊長,“你不怕嗎?”這位二等功臣告訴他,“那一刻也顧不了那麼多!一心只想趕緊拿下他!”他指著身上大大小小的13處傷疤告訴王喜:“我們作為軍人,任務永遠是第一位的,上得去、打得贏是我們的起碼追求!”那一刻,王喜熱血沸騰,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特殊“勳章”。

曾經有人總結王喜“三不高”,個子不高、學歷不高、悟性不高。應徵入伍的時候,王喜已經過了20歲,文化底子薄,柔韌性、靈敏度等身體素質也比其他人差了一大截,經常拖了班裡的後腿。

正如電視劇《士兵突擊》裡“許三多”一樣,王喜也有一股“傻勁”——他每天比別人提前半小時起床,推遲半小時休息,連節假日也要和訓練場較勁:跑步,他繫上沙綁腿、穿上沙背心;做俯臥撐,他在背上綁了兩塊磚頭;練單雙槓,別人做8個,他堅持做30個;射擊瞄準訓練,他在槍管吊上裝滿水的水壺,第一個端槍最後一個放下。

然而,他又不同於“許三多”,他一邊琢磨一邊練,每一次訓練都要做記錄,想方設法比前一次提高一點點。

新訓結業考核,王喜拿下3個第一、1個第二,並被表彰為“訓練標兵”。

精武之夢在艱苦的訓練中砥礪而生,尖兵的心永遠向著更遠處。小小的勝利並沒有讓王喜滿足,很快,他又找到了新的方向:當特戰隊員!

好不容易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了特戰排,可是,在第一次摸底考核中就被潑了一瓢冷水,澆了個透心涼:成績墊底,列入候補。他認識到,距離一名真正的特戰隊員,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不斷給自己開“小灶”,不停地“自找苦吃”。為了去掉“候補隊員”的帽子,王喜積極爭取每一次鍛鍊機會,學理論、練技能,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瘋狂訓練:練定力,他在槍管上擺彈殼,一趴就是一上午;練眼力,他成百上千次穿針引線;練耐力,無論酷暑寒冬,他每天堅持兩個五公里武裝越野。皇天不負苦心人,王喜成為同年兵中的第一個特戰隊員!

2013年參加支隊軍事比武獲多個單項第一和全能第一;2014年參加總隊特戰比武榮獲“三湘勇士”勳章,並帶領取得團體第二名的支隊比武歷史最好成績;2015年代表總隊參加總部特戰尖子比武,獲團體第二名;2016年在“魔鬼周”極限訓練中因表現突出被評為武警部隊“極限訓練勇士”;2017年總隊年度軍事考核,王喜在快速精度射擊科目中打出98環的優異成績,被考官豎著大拇指稱讚道“忠誠衛士果然名不虛傳”。

王喜的微信名叫做“沉默中成長”。人沉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人怕說錯話而不敢說話,有的人沉默是因為麻木不求上進,還有的人,比如王喜,他們在沉默中思考,在沉默中蓄力,為下一步的飛躍蓄勢待發。

王喜:“沉默中成长”的“一号尖刀”

“一號尖兵”王喜。武警湖南總隊楊寧供圖

守拙:不忘本來的感恩之心

“我的家鄉文山州很窮很窮,初二沒念完就外出打工,當過鎢礦礦工、磚窯搬運工,進過打印廠、手機廠,每個月工資1000多塊,天天省吃儉用也攢不下幾個錢,感覺很迷茫很沒有希望。”說起從軍前的經歷,王喜深深感激自己的選擇。

他也坦言,“能當兵入伍到部隊,剛開始我的想法很簡單,一是從小有個當兵的夢想,二是希望找一條出路,在部隊長見識學本領,最好能學個技術轉個士官賺工資,還清父親生病時欠下的債,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立功受獎當忠誠衛士這些我聽都沒聽過,更沒想過了。”

荊棘加冕,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王喜說,“這一路走來我有太多太多太多需要感謝的人。”

剛入伍王喜連普通話都說不好,自我介紹要老鄉翻譯,總擔心別人嘲笑而不願多開口。班長邢煒航開導他說:“毛主席說話還是湘潭腔呢,多說才會說,大家不會笑話你!”不僅如此,邢煒航還塞給他一個MP3,裡面有演講、朗誦的音頻,讓他有時間多聽聽跟著說,有時安排他上講臺讀報紙和點評新聞。看著臺下戰友們期待和鼓勵的眼神,王喜越來越自信,普通話進步很大,還很快當上了小教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王喜特別感激幹部骨幹的關心和戰友們的幫扶讓他走到了今天,中隊前任指導員王衛平卻說,只要在中隊當兵,大家都是這個“待遇”。比學趕幫超,王喜所在的永州支隊2014年以來參加總隊軍事比武競賽均名列前茅,先後有18人獲評“武警部隊極限勇士”、10人獲評總隊“三湘衛士”、6人獲評“總隊優秀教練員”、7人獲評總隊訓練標兵,圓滿完成搶險救援、反恐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150多起。

“我的榮譽都是部隊給的,本事都是在部隊練的,作為一個老兵班長,就要當好強軍酵母,多做點貢獻,只要部隊需要,即使當不了軍官,我也一定要當個兵王!”王喜這樣說。

有人說,人當了一回兵,就像土燒成了陶,永遠不會回到那土的狀態。即使碎成片,也永遠區別於土,每一個顆粒依然堅硬,依然散發著特殊的光彩。而土,就算是捏成了形,塗上了炫目的顏色,一旦受壓,又迴歸鬆散,其間區別,就在於一場火的淬鍊!

強軍路上,淬火青春,無悔人生!(中國青年網記者 吳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