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斃阿部規秀——湘中名將陳正湘

74年前,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凋落在太行山上。

“摧花”者,湘中名將陳正湘。

陳正湘,1911年10月出生於新化縣圳上鎮圳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入唐生智部當兵,參加過北伐戰爭。1930年9月在江西新城起義,加入紅軍,1931年1月入黨。解放後,先後任過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12月逝世。算起來,今年是他逝世20週年。

3月下旬,記者到圳上採訪時,那裡許多人都知道阿部規秀死於陳正湘指揮的炮口下,也都為山溝裡出了名將而自豪。

那麼,陳正湘是如何“摧花”的呢?

1

布個“口袋”讓敵鑽

1939年秋初,日軍華北方面軍以兩個師團、兩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秋冬季大“掃蕩”,其中第二獨立混成旅團矛頭直指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軍區首長命令各部隊做好反“ 掃蕩” 準備。陳正湘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一團團長。一團是軍區主力團之一。

11月1日晚9時,一分區楊成武司令員給陳正湘打來緊急電話:據可靠情報,淶源日軍準備分路合擊我軍;軍區聶榮臻司令員指示,一分區要集中主力,利用雁宿崖至三岔口峽谷地段,首先殲滅日軍左路主力。楊成武接著命令陳正湘,率團“ 在1小時內由現地出發……如敵情無變,應於明日拂曉前隱蔽進人雁宿崖、三岔口東山伏擊陣地……”

當夜10時許,陳正湘告別新婚燕爾的妻子,集合一團,進行簡短動員後,率部沿著山間小路,在濛濛的雨夜裡開進。

第二天中午,陳正湘帶幾個人先去雁宿崖東山勘查地形。只見從淶源到銀坊只有大小各一條道,過了內長城,兩邊都是高山,中間夾著彎曲的河床。從三岔口到張家墳一帶,山高谷深,河溝寬僅一二百米。雁宿崖是一長達幾百米的懸崖峭壁,坐落在三岔口和張家墳的河床西岸。崖下是有幾十戶人家的雁宿崖村。村東邊是連綿起伏的山地,海拔千多米,西面是千多米的銀石山。這種地形是天然的“口袋”,日軍進入後,八路軍只要南堵北截,便插翅難逃。返回途中,陳正湘思考著明日的行動方案, 取勝之心更加堅定。

2

阿部驕闖晉察冀

來者何人?阿部規秀!在日軍中有“名將之花”、擅長“新戰術”的“俊才”、“山地戰專家”的光環。他以偽“蒙疆國駐屯軍總司令”身份,接替1938年被八路軍擊斃的常崗少將,統率日軍精銳之師獨立混成第二旅團。1939年10月2日,阿部剛晉升中將,急欲報效天皇,10月中旬即率部進攻晉察冀邊區。

臨出發前,他給東京的兒女寫信說:“爸爸今起去南邊戰鬥,回來的日子是11月13、14日,雖然不是什麼大戰鬥,但也是一場相當規模的戰鬥,8時30分即乘汽車從淶源出發!我們打仗的時候是最悠閒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

好不驕狂!

信發出後,阿部規秀即率旅團主力1500人,分乘90輛汽車從張家口到達淶源城。

10月31日,阿部在作戰會上部署:兵分兩路,提赳中佐率獨立步兵第四大隊,從插箭嶺進攻走馬驛;辻村憲吉大佐率獨立步兵第一大隊從白石口進攻銀坊。11月2日午夜以後行動。

日軍行動計劃被我情報人員所獲,也就成為利用雁宿崖、三岔口峽谷佈置“口袋”設伏的依據。

3

正湘智誘“花”上嶺

11月3日早晨,陳正湘率部在雁宿崖東山與日軍作戰。經過一天激戰,與兄弟團隊共同殲滅辻村大佐部600餘人,只剩辻村等人化裝逃脫。辻村大隊遭殲滅後,阿部規秀惱羞成怒,於11月4日凌晨親率第二、四大隊,向一分區腹地撲來,欲尋找八路軍主力進行報復。

陳正湘“接招”,命令一團二營、三營從4日中午到6日黃昏,緊緊拖住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地與敵周旋:忽而堅決堵擊,忽而大踏步後撤,像翻飛的鷂子緊緊纏住獵物不放,使阿部規秀既求戰不能,又追趕不及。阿部規秀在又損兵200餘人後,氣得暴跳如雷,“名將之花”失去了冷靜,果然上鉤,轉向東進,被誘至八路軍既設戰場黃土嶺。

八路軍決心殲敵於黃土嶺地區。楊成武根據聶榮臻的意圖,即令陳正湘一團,11月7日拂曉佔領寨頭西北一線山頭陣地,令分區迫擊炮連趕到寨頭,配屬一團,令二十五團趕到寨頭歸一團陳正湘指揮。陳正湘迅速調動部隊,搶佔寨頭西南793主峰陣地,並將團指揮所設在上面。

11月7日8時許,日軍主力沿黃土嶺以東河溝緩慢跟進。當日軍先頭部隊正向寨頭開進時,陳正湘率一團從正面——寨頭方向予敵以迎頭痛擊。與此同時,參戰各團也分別從其他方向陸續趕來,撲向敵人。

激戰至下午4時,日軍傷亡過半。陳正湘在指揮所用望遠鏡瞭望整個戰場。突然,一個情景進入鏡頭,讓他好不驚喜。

4

發現日軍指揮所

陳正湘發現了什麼?

“日軍主力麇集在教場東西山谷的河灘中,正在組織兵力搶佔孤石山高地西南、教場北偏西的山頭及教場南面山腳一線狹窄的山樑。在南山根部東西間的山樑,有三個向北凸出的小山包,我發現中間那個山包上有幾個挎戰刀的日軍軍官和幾個隨員,軍官們正舉著望遠鏡向我高地及上莊子方向觀察。在教場小河溝南面距南山小山頭幾十米左右的獨立小院內,有不少日軍出出進進。根據觀察的情況,我判斷獨立小院是日軍的指揮所,南面小山包則是日軍的觀察所。我當即令通訊主任邱榮輝跑步下山,向炮連楊九坪連長傳達命令,調迫擊炮迅速上山,在團指揮所左側立即展開,隱蔽地構築發射陣地,準備炮擊這兩個目標。”

5

4發炮彈斃阿部

當炮兵連進入陣地、楊九坪和炮兵到指揮所領受任務時,陳正湘給大家示範,用望遠鏡指著那兩個目標,問迫擊炮能否打到?楊九坪目測距離後說:“直線距離約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內,保證打好。”當炮手們迅速做好準備後,陳正湘再次要求,必須一次就將那兩個目標摧毀。隨即,陳正湘抬起右手向下一甩,並喊一聲: “打!”四發炮彈呼嘯著飛向高空,在目標點爆炸。

“爆炸聲在群山中迴響,當硝煙在目標地消散後”,陳正湘又在望遠鏡中看到了這一幕:“小山包的日軍拖著死屍和傷員慌忙滾下山去,獨立小院的日軍也跑進跑出,異常慌亂。”

另一個當事人李二喜是如此回憶:當他攜帶火炮趕到了炮位後,以最快速度測距定向,調整炮位。隨著一聲令下,他手起彈出,連發兩發。不偏不倚,炮彈在小院開了花。隨後,他又眼疾手快地調整炮位,朝小山包打了僅剩的兩發。

當時陳正湘、李二喜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在抗戰史上寫下輝煌的一筆:炮彈下斃命的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

6

日本媒體道真相

11月21日,東京廣播電臺,公佈了阿部規秀在11月7日在黃土嶺戰鬥中陣亡消息。

第二天,日本《朝日新聞》更以通欄標題“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詳細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經過。

日軍戰史是這樣描述阿部規秀之死的:阿部規秀進至堤討伐隊後方,聽取堤大隊的情況報告後,把指揮所遷至附近一家獨立院落中。在準備下達整理戰線的命令時,突然飛來幾發迫擊炮彈,在院裡爆炸,阿部規秀的右腹和雙腿數處負傷。接著,日媒大肆吹噓阿部規秀的“視死如歸”,說他“未被重傷所屈服,仍大聲疾呼:‘我請求大家堅持!’然後,跪在地上,俯首向東方遙拜,留下最後一句話:‘這是武人的本分啊!’說著就倒了下去。負傷後約三四個小時,即7日晚9時50分死去。”

日本報紙哀嘆:“ 皇軍自創始以來, 在以往眾多的戰役、事變中,中將級將領的戰死未曾有先例。”

擊斃阿部規秀——湘中名將陳正湘

陳正湘將軍

7

生前不說當年勇

雁宿崖、黃土嶺戰鬥,先後殲滅和殺傷日軍1400餘人。

然而,包括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內,當時並不知道阿部被埋葬在黃土嶺上。

日方公佈這一消息後,蔣介石向朱德總司令發來嘉獎電報:“將阿部中將擊斃,足見我官兵殺敵奮勇,殊堪嘉慰。”消息傳到晉察冀軍區,則是“延安拍來賀電”以後——戰後的一天,聶榮臻司令員突然給楊成武司令員打來電話:“好消息啊!延安拍來賀電,說你們打死了阿部規秀中將……”

陳正湘得知阿部規秀死於自己“揮手之間”的事,當然又在楊成武之後。黃土嶺激戰時,他沒像《亮劍》中的李雲龍一樣,當場就搞清楚那四炮到底“撈了多少大魚”,因為戰事並沒有結束。他得指揮部隊繼續“堅守在山峰之巔”,在風雨交加之夜、指戰員們凍得直打顫的情況下,鼓勵大家“咬緊牙關堅持”,更要為搞到足夠的彈藥而操心。

就是明瞭這件事之後,他也從不張揚,以致一般人都不知道是他所指揮而為。在他逝世之後,王平、孫毅、羅文坊等老將軍才在回憶文章中談及此事。1995年,中央電視臺為紀念抗戰勝利50週年,播放了電視劇《黃土嶺1939》,劇中展示了陳正湘指揮擊斃阿部規秀的場景。

8

紀念亭裡懷將軍

今年3月中旬,記者來到新化縣圳上鎮政府對面那個山頭。茂密的山林中建有一個紅琉璃瓦蓋的小亭,亭中有一座青石石碑,上面陰鏤著“陳正湘將軍紀念碑”幾個大字,題寫者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首道,時間為1995年3月。石碑背面,刻有將軍的生平事蹟,其中擊斃阿部規秀有著重重一筆。

隨行的鎮政府幹部告訴記者,圳上人都尊敬將軍、愛戴將軍。正因為如此,在陳正湘1993年去世後,圳上人迎回了他部分骨灰,就安放在這個亭子裡。當然,也是遵照將軍的遺願而為。故鄉情重,落葉歸根,陳正湘也是。

擊斃阿部規秀——湘中名將陳正湘

擊斃阿部規秀那門炮

據原圳上公社書記予友益說,陳正湘14歲那年因丟了地主家的一條牛,從他嬸嬸那裡借了4個銅板,出了鄉關,直到1973年、61歲時才返回故鄉,也是他的最後一次返鄉。

22年後,將軍又“回”了——落葉歸根,再不走了。

眼前這個亭子,將讓圳上更多的人知道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