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茅台的背后是“茅房”的狂欢与悲哀

新年伊始,当大家还在还沉寂在“娱乐至死”,“疯狂煞币”的时候,没有想到,茅台的股价可以上涨至最高798元,总市值突破10000亿大关。短短一年的时间,恐怕无论是袁仁国、股民、茅友,谁也不会想到,这家位于贵州“偏安一隅”的白酒企业,可以从不到5000亿的市值蹿升到1万亿。

万亿茅台的背后是“茅房”的狂欢与悲哀

茅台市值一万亿级代表了什么?代表了茅台已超越LV集团,成为了世界奢侈品的王者,代表了茅台超越并彻底碾压了世界酒王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白酒王”,代表了茅台的市值占比达到了贵州全年GDP的85%,并有可能成为隐形的“贵州省”。

在茅台市值疯狂上涨之余,茅台出厂价也逐步拉高,其管理层曾一直强调“将茅台价格定义为民酒消费水平”及“严格控制市场价”,但其指导零售价从1299元提升至1499元,而市场售价已达到了1800元一瓶,且现货紧张。依稀记得,曾任茅台董事长的季克良层表示:“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我一直的主张都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而今日,茅台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成本每瓶80的茅台其市场价值已达到了1800元,并在持续升温中。

茅台到了现在这个价格,其是否存在泡沫呢?借用一句流行话,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那茅台真的没有泡沫吗?首先回顾茅台的暴涨之源,首先从基本面来讲,以茅台、五粮液、郎酒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产销两旺明显,中高端一线二线白酒复苏态势确定,且茅台因其工艺原因,其产能受限,无法满足市场与消费端的旺盛需求,这是心理原因。

其次,从政策层面来说,中高端消费将成为新增长点,居民消费水平上升,中产群体扩容,无形中推动了中高端消费,使得股市中白酒等中高端消费板块表现抢眼。加之,元旦过后春节将至,白酒行业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等特征,节日期间由于人们的各种社交活动频繁,居民白酒量消费大大增加,资本市场也看好白酒市场的“双节”因素,股价因而居高不下。

但茅台现在的市值表现绝不属于正常,这要从茅台的暴跌之源来讲,在三公消费政策发布后,茅台的股价遭受腰斩式的下跌,而市场也都看衰茅台的未来,原因为何,因茅台是“国酒”,所以回顾茅台的发展,总会被国家政策所左右。所以茅台对于“高股价”的身份匹配是名副其实,但这绝不等于“茅台”正常现象的测写,茅台的最大风险也许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国家政策法规,譬如限价令等不可抗拒因素呢。

至少从目前来看,茅台的成长是非理性的,虽然很多人希望这是一场正常的狂欢。正如同茅台官方传递的:“茅台希望其股票是投资者分享茅台价值的载体,而不是短线博弈的筹码。茅台股价是茅台价值的真正体现,而不是因情绪化跟进,甚至投机性冒进而促成的走高”。

万亿茅台的背后是“茅房”的狂欢与悲哀

茅台且行且珍惜,其本质扔是消费属性,但其目前的市场表现,已完全是房子一样的投资品了,所以“茅房”成为了投资市场的最强组合,茅台的短缺不是国人狂饮,而是被装进了投机倒把者的仓库中,而非消费者的餐桌。一旦风向有变,市场渠道和投资渠道同时抛售库存,必然会引起整个行业的恐慌。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底,白酒行业由于投资过热而去库存,有近40%的经销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白酒板块股价也一路下行,跌幅超过100%,整个行业历经了近3年的调整才恢复过来。

其次茅台终究是一款国人消费为主的产品,与曾经的“白酒王” 帝亚吉欧相比,贵州茅台95%的销售额来自国内市场,而帝亚吉欧1/3来自北美,1/4来自欧洲,收入来源更加平衡。但现在茅台未来甚至可能拥有两个“白酒王”的身价,但却还没有“白酒王”任何的一个市场布局,这难道不是一种可悲吗?但可喜的是,目前茅台在海外发展了14家试销商,海外经销商总量突破100家,覆盖五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

最后笔者希望,资本的疯狂可以造就一个万亿市值的茅台,也希望可以造就一个健康的茅台。而消费者在追逐的同时,也可以自冷自静,细细品尝这一口酱香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