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掌握权力对于清朝来说是福是祸?

尔朱少帅


老子的《道德经》中曾经说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具正反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是福也藏祸。慈禧太后统治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期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瓜分的对象,从这点来说,慈禧掌权所带来的毫无疑问是史无前例的天大之祸。

时代背景

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妃子,替咸丰生下了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七月,因英法联军攻入京城而逃难到热河的咸丰帝在避暑山庄病逝,享年31岁。长子载淳继位为帝,尊嫡母、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尊生母,咸丰帝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两宫并尊。咸丰病危时,曾召见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并下旨任命为顾命八大臣,共同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载淳处理政务。

发动政变

慈禧太后对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颇有旧怨,据说是因为肃顺向病危的咸丰帝建议效仿汉武帝杀母留子的做法,以杜绝外戚干政,被咸丰帝不小心说漏了嘴,让慈禧知道了。慈禧害怕肃顺掌权后会对自己不利,因而征得慈安太后同意,派人联络在京城主持政务的恭亲王奕訢,在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之时发动政变,夺取了朝政大权,将顾命八大臣或杀或贬,革职流放,史称“辛酉政变”。政变之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实行

垂帘听政,封奕訢为议政王,主持朝政大小事务,慈禧太后从此掌握了清朝统治权。

主政时期

两宫垂帘听政时期,重用汉族官员,推行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在经济和民生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清朝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史称“同光中兴”。不得不说,慈禧太后在这段时期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与英法议和,组建团练镇压太平军,各项处置和措施都非常到位。这归结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慈禧与慈安共同垂帘听政,而慈安做为咸丰帝皇后,地位比母凭子贵的慈禧要高出一筹,因此,慈禧在处理政务,下达圣谕时需要得到慈安的同意,凡事当然不能做得太出格。另一方面,恭亲王奕訢当时权柄很大,是实实在在主政的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奕訢是晚清时期精通洋务的重要人才,是洋务运动的缔造者和推行者,在他的努力推动下,西方的文化、技术、人才等逐渐引入中国,带动了晚清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改变和提升,并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企业,如轮船招商局,金陵制造局等。

晚年昏招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薨逝,慈禧的权力再也不受任何人束缚,为了掌握权力,囚禁了推行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之后又因洋人干涉她的统治而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被八国联军再次攻入京城,并赔偿4.5亿两白银。更为可耻的是,在西方列强的淫威之下,竟然恬不知耻得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来,看来真是被洋人吓破了胆。这段时期,慈禧的统治是她一生中的污点,永远无法抹除。1908年11月18日,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临死前留下遗言两则:

一是此后不许女人干政,有违祖宗成法。二是严防太监擅权。听听,明明知道女人不可干政却偏偏在轮到自己的时候破例,这大概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由来吧!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