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盐碱——用海水种出的“红色水稻”

海水稻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水稻呢?是种在海里?还是有海的咸味?

不怕盐碱——用海水种出的“红色水稻”

提到水稻,“袁隆平”三个字一定是绕不过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海水稻,也跟“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

1995年袁隆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1997年他开始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目标。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实现稻米增产20多亿公斤。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便知道袁隆平先生的水稻研究对中国的影响多大,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今天能永远不愁米饭吃,袁隆平先生功不可没。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水稻事业,立志解决所有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盐碱地的海水稻

近日,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在迪拜沙漠基地试种大获成功,使海水稻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

海水稻不是大家看到名字所想象的种在大海里,而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这种水稻跟一般的杂交水稻的根本区别是,是极强的耐盐碱力,能够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

经过三十多年试种,“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诸多特点,它在pH值9.3以下,或含盐量千分之六以下的海水中都会生长良好。

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多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2018年,已经达到亩产六百多公斤的海水稻将在全国大范围的试种。

红色水稻的营养价值

在含盐量很高的海水中生长的这种海水稻,病虫害是非常少的,也根本不需要施肥和打农药,非常绿色健康。

海水稻的米粒因为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所以呈现红色。

“海稻米煮成的饭,我们也吃过。它不咸,它的pH值就是8.8左右。”,食品安全评估专家李新兰说,:“海水稻的稻米与普通精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高出4.71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海水稻的重大意义

亩产越来越高的“海水稻”的研发,可想而知,将又是世界粮食生产的一个重大突破,不止对中国影响重大,对提高全球废弃盐碱地的利用率,养活更多人口,都功不可没。

一、利用废弃盐碱地,增加可耕地面积(2018年全国大范围试种成功后,“海水稻”将在我国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地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

不怕盐碱——用海水种出的“红色水稻”

我国盐碱地

  • 荒地利用
  • 东部滨海盐碱地
  • 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
  •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
  • 半荒漠内陆盐土
  • 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

二、节约淡水资源(海水稻可以用源源不绝的海水灌溉,有效的节约淡水资源。)

二、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海水中可供吸收的微量元素很多)

不怕盐碱——用海水种出的“红色水稻”

四、海水稻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在条件恶劣的盐碱中,几乎没有病虫害,也不需要农药。)

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海水稻”的红色米粒很快就能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