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清朝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黎小魚



沒有為何,只是巧合,清朝收復新疆,完全是局勢所致,按當時情況,清朝是不願意拿下新疆的,原因那時清朝已經有廣闊的領土,東北包括整個中原還有西藏,部分外蒙,只是新疆當時出了個準噶爾汗國,事就不好辦了。準噶爾汗國自從興起後,一直和清朝有扯不斷的恩怨,兩不想讓,都想建立地區性帝國。準噶爾汗國呢?認為清朝只是些東北女真遊獵部落,佔領中原,對蒙古早有威脅,起先的臣服變得很微妙,而自己則想恢復成吉思汗曾經的輝煌,不想被他們染指,原因是成吉思汗當時早已不把金朝放在眼裡,中原應當是屬於蒙古的,大元的,就因為他們曾經有過這樣的輝煌,所以,他們不甘示弱,噶爾丹就是一位,一度打到離北京不遠的烏蘭布通,想角逐中原,可惜實力不夠。


康熙帝雖然擊敗了噶爾丹,但準噶爾汗國仍在,還盤踞在新疆,元氣未損,他們時不時損害清朝的利益,進攻周圍各地,清朝這次出手也是沒有辦法,是被逼出來的。清朝認為,準噶爾汗國是他的臣子,漠南,漠北都臣服了,西蒙古準噶爾自然沒話說,只是西蒙古仍沒有被清朝統治而已,就是因為被清朝疏遠,所以得意忘形,他敢挑戰這樣偌大的中原王朝,肯定有資本。準噶爾靠著沙俄對周邊用兵,以為清朝無從插手,畢竟有沙俄撐腰。但他們想錯了,清朝這時候已是康乾盛世,只有等著慢慢消化對手。


在清朝皇帝眼裡沒有必要吞併準噶爾汗國,就是所謂的新疆的地區,他們只想扼守明朝故土而已,只是後來的結果,讓他們不得不面對,噶爾丹被擊斃後,原本康熙還想安穩一下,可沒有多久,他的大侄子策妄阿拉坦布又在西藏搗亂了,他們甚至大軍逼近四川,康熙帝看不下去,發兵征討,平定西藏。到後來,雍正和乾隆帝時,準噶爾又起鬨了,原本噶爾丹策零說好臣服,可又叛變了,將目標對準外蒙科布多一帶,清朝皇帝沒辦法只有打,這一下出兵可把準噶爾汗國給打趴了。乾隆帝在位時,更是不遺餘力,為了徹底除掉後患,派兵出兵新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一路向西打到哈薩克。




清朝在當初還是不畏懼沙俄的,沙俄卻恰恰相反,他們不敢出兵介入清軍進入新疆的統一戰爭,原因是他們也領教了康熙帝在雅克薩之戰的威力。康熙帝和雍正帝時和沙俄分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都算公平條約,和平契約,因此沙俄不敢得罪清朝,怕他的遠東地區受影響。乾隆帝在當時外交方面還算很厲害,當時土爾扈特人東歸時被沙俄百般阻攔,乾隆帝直接給當時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寫信,讓他不要阻止土爾扈特人,干預他回到祖國,如果繼續幹預,那就或以兵伐或以議和。如此強勢的做法,清朝後期那些皇帝更是望塵莫及,落後就要捱打,如此窩囊的做法讓沙俄不騎到大清頭上才怪,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就因為此,李鴻章還提出放棄新疆等內地,主要守衛海疆政策,原因閒他浪費內地兵力和財力。


乾隆帝時的清帝國,雖然已是閉關鎖國,仗著地大物博,愚昧無知,不知西方科技優越,當做玩物觀賞。但卻在維護統一方面下很了力氣,他收復了自唐以來失去的西域地區,完整的海棠葉版圖出現,這一時期,歐洲自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滲透亞洲,印度被英國佔領,沙俄向中亞推進,西方勢力可以說已完全包圍中國。中國當時的閉關鎖國也許是怕了他們,不敢吸收新鮮空氣,但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主權完整。

同樣乾隆帝在當時向新疆進軍也相對維護了西北的安寧,防止西方列強滲入內地,他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點就是像祖輩一樣開疆拓土,一路向西,新疆這塊地方和特殊,收復它意義重大。先看看他的歷史吧!新疆,自唐朝以來一直不屬於中原王朝管轄,宋朝版圖小了,哪裡卻成了回紇人的天下,後來遼朝敗亡,殘餘勢力西逃新疆中亞,建立西遼,新疆這塊地方也算受點中原文化影響,可是仍然處於隔離狀態,高昌回紇統治哪裡,後來蒙古人出現,取代了西遼,可到了元朝分裂成察合臺汗國,明朝時仍承襲元朝疆域,新疆仍處於割據政權,這個曾被遺棄達一千年的領土,直到清朝才被收復,乾隆帝的功績更是不可估量,難怪他被稱為十全老人,恢復了漢唐西域的第一人。


路漫漫76416489


元朝時期,統治新疆(西域)的政權是察合臺汗國,它佔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只有東疆一帶才是元朝的領地。等到元朝滅亡以後,由察合臺汗國分裂而出的東察合臺汗國逐漸蠶食了元朝在東疆的殘餘領土,直接與明朝版圖接壤。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恢復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新疆)並不感興趣,他只是在1387年派遣大將鄧愈出兵青海,招降了吐蕃,並沒有制定征討整個新疆的方略。筆者認為明朝不重視西域地區(新疆)的原因主要有2點:

第一、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已經斷絕多年,西域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明朝不願意耗費巨大的財力出兵西域。

第二、明朝主要的敵人是漠北的蒙古各部,新疆地區(東察合臺汗國)對明朝構不成太大威脅。明朝全力防禦北方,無暇西顧。

明朝極盛形勢圖


明朝末年形勢圖

明朝末年時,蒙古分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蒙古勢力。準噶爾部落、和碩特部落都是屬於漠西蒙古的部落。它們遠離中原腹地,遊牧於新疆、青海地區。其中,準噶爾部發展得最為壯大,變成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和碩特部演變為了統治青藏、青海地區的和碩特汗國。三大蒙古之中,漠南蒙古已經被清朝兼併,漠北蒙古也在名義上對清朝稱臣,只有龐大的漠西蒙古各部遊離於清朝統治之外,各自為政。清朝康熙年間,受到沙俄煽動的準噶爾汗國與清朝敵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從康熙年間起,清朝不斷對西北、西南用兵。西北重兵的重點就是從甘肅、青海、內蒙抽兵攻擊新疆地區的準噶爾汗國;西南用兵的重點就是打擊吳三桂等藩王勢力。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不斷往新疆(西域)用兵,才最終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乾隆年間,清朝將天山南北一帶改名為新疆,意為“新開闢的疆土”。

清朝收復新疆(一)

清朝收復新疆(二)


清朝收復新疆(三)

清朝佔領新疆的時候,距離唐朝安西都護府的淪陷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之久。筆者認為清朝之所以熱衷於收復新疆,有以下三個原因:

1、佔據著新疆的準噶爾汗國已經對清王朝構成了致命的威脅,清王朝擔心準噶爾汗國與沙俄勾結起來,形成更大的隱患。

2、清朝已經瓦解了漠南、漠北蒙古,北面沒有了像樣的威脅,可以騰出手來往西北擴張,不像明朝那樣因為受到漠北制約而投鼠忌器。

3、清朝的祖先建州女真(滿族)原本是驍勇的漁獵民族,骨子中的擴張慾望要高於傳統的農耕民族。

清朝最大版圖(1820年)

小結:從漢宣帝劉洵建立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標誌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國開始,一直到清朝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愛新覺羅·弘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再次將新疆歸屬於中國為止,時間跨度長達1800多年。在這段時間裡,如果中原王朝強盛,則必會出兵河西,佔據西域(新疆);如果中原衰弱,則由新疆自治(高昌回鶻、西遼、察合臺汗國)。可以說,乾隆皇帝平定新疆的事蹟為我國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外歷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因為在當時的西域地區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也在崛起,與當時正在蒸蒸日上的清帝國構成了競爭關係,那就是雄踞漠西的準噶爾汗國,永遠消除來自西部的巨大威脅,鞏固大一統,是清政府收復西域的最大動力,舍此無他。

第一、想讓準噶爾汗國和清朝和平相處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準噶爾汗國其野心非常之大,嚴重威脅到了清政權的統治。

在噶爾丹時期就有過東進消滅清朝,“奪取黃河為馬槽”的“雄心壯志”。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奪取了喀爾喀蒙古居住的漠北之地,迫使喀爾喀部南遷,其後以追擊喀爾喀部為名,繼續向東進攻,一直到達距離京師七百里的烏蘭布通,清京師震動而戒嚴,如果說噶爾丹此時此刻沒有滅亡清朝的想法,那就是騙鬼了。

準噶爾遂乘勝長驅而南,深入烏闌布通,距京師七百里。

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成為準噶爾部的領袖後,隨著其部落實力的強大,又開始有了大膽的想法,意圖吞併西藏和青海,又成了清廷在西部的一大威脅。而其子噶爾丹策零在雍正九年於和通泊重創清軍後,又與雍正十年親率大軍東出,幸有喀爾喀策凌親王率三音諾顏部奮力抗力,才化險為夷。


所以,在清政府眼裡,滅亡準噶爾部是第一要務,容不得半點懈怠,就像某電影說的“你不死,我睡不著覺啊!”

二、西域準噶爾汗國的存在還嚴重威脅到了清朝的宗教民族政策。

清朝早在未入關前就認識到黃教對控制蒙古有著巨大的作用,對這一點皇太極表達的是相當明確的。

太宗諭諸貝勒曰:“蒙古諸貝勒舍其本國之語、名號,俱學剌嘛,致國勢衰微,當以為戒。”

大漠南北及西北地區的蒙古人都信奉黃教,清朝向來利用其作為統治、聯絡蒙古人的工具,所謂“黃教服,而準、蒙之番民皆服”


所以,對清朝來說加強對西藏地區的控制顯得極為重要,而準噶爾汗國則不斷和清廷爭奪西藏,這對清朝構成了威脅,對其統治大為不利,這也構成了清政府必滅準噶爾的原因。

第三、阿睦爾撒納之亂準噶爾各部復叛清廷讓乾隆皇帝看到了直接控制西域的必要性。

在乾隆二十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後,乾隆皇帝仍然想讓西域一帶進行羈縻統治,重建衛拉特四部,使其互相牽制。

自綽羅斯渾臺吉汗強盛伊犁,始為四部盟長,抗衡中國者數世,上欲俟事定,仍眾建而分其力。

但是阿睦爾撒納牽頭準噶爾各部叛亂後,乾隆皇帝徹底對厄魯特蒙古放棄了幻想,在叛亂平定後決定直接將新疆置於中央控制之下。

以上三點就是清朝為何要將西域收復的原因。


論史


新疆,故土新歸的意思。

公元808年,大唐的安西都護府徹底淪陷於吐蕃之手。

從此,歷經宋元明三代,中原王朝始終未能將西域納入版圖。

直至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西域,定名為新疆。

近千年的時間,那麼清朝為什麼一定要收復西域呢?

這要從公元1635年說起,這一年大蒙古國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被皇太極擊敗,從此清朝繼承了蒙古大汗的汗位,從此一統蒙古便成了清朝統一天下的一部分。

但是,此時的蒙古分為三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林丹汗直接統治的只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並不承認清朝的汗位,於是戰爭不可避免。


公元1691年,康熙與蒙古諸部多倫會盟,此後漠南和漠北蒙古同歸清朝管轄。

而漠西蒙古――準噶爾並沒有臣服,準噶爾汗國的主要地盤就是新疆。

從公元1690年至公元1757年,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終於滅準噶爾汗國,一統西域。

從此,蒙古三部全部歸清朝統治。

也就是說,大明在公元1368年建立後,蒙古北歸一直都存在,是清朝最終一統大明和蒙古(西藏也歸漠西蒙古),清朝不僅是中原的皇帝還是蒙古的大汗,這便是清朝一定要收復西域的原因。


心向青山


西域,即今新疆,自西漢設西域都護府開始,西域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然而漢朝滅亡後,中原陷入了紛紛擾擾的亂世局面,雖然曾短暫統一,但很快就又陷入混亂,一直到隋朝建立後,中原再度統一,開始向西域動手。

短暫的隋朝只佔領了西域東部,唐朝則將觸角直達西亞,西域處於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治下。在唐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漸弱,對西域的管控也愈來愈弱,唐朝以後,西域逐漸遊離於中原以外。

遼國覆滅前夕,耶律大石率部西遷,在西域建立了西遼政權 ,後被蒙古所滅。蒙古汗國時期西域大部分地區為察合臺汗國,其餘少部分為元朝佔據,這兩個雖說源自一家,但打得很歡。

察合臺汗國後來分裂了,其中東察合臺汗國逐漸蠶食了元朝在東疆的殘餘領土,直接與明朝版圖接壤。

明代對西域並不感興趣,只是對西域地區實施羈縻控制,控制力弱。明朝之所以從始至終都沒有對西域進行大規模用兵,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朝始終都掐不死盤踞北部草原的蒙古。

此外,漢唐都是定都關中,河西隴右乃的控制權是關係到國防安全的,而西域之於漢唐,就相當於左膀右臂。

控制了西域,漢唐就可以從容應對來自漠北或者青藏高原的威脅,並對其進行包夾打擊。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利益也很誘人。

不過明朝肇起東南,先都南京,之後定都北京,西域的控制權對於首都家安全來說不是十分重要,且西域沒有出現威脅到明朝的政權。再加上絲綢之路斷絕多年,商業逐漸轉海運,明朝對於西域的經營並不上心。

清朝跟明朝的關係又有不同,清朝立國的基礎是“滿蒙一體”,蒙古各部(主要是漠南蒙古)不是敵人,反而是盟友,他們的人口、財力和軍力支持以及地緣優勢,是滿清能牢固控制中原的支柱之一。

由於蒙古的強大主力,所以歷代清朝統治者才要不遺餘力的加強與蒙古各部落的聯繫,想法設法從上到下地嚴密控制蒙古人。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蒙古絕對不容有失。

北部無憂,反而是西域出了大問題。漠西蒙古一支的準噶爾部逐漸強盛,對清朝發起了挑戰,葛爾丹甚至有和清朝皇帝爭天下的意向。

如果準噶爾部成功控制了漠北漠南各部,那就是統一的草原強權,上一個就是成吉思汗治下的大蒙古國,這樣一來,“滿蒙一體”就將蕩然無存,整個清朝的統治基礎都會動搖。

為了保證政權的穩定,康雍乾三代統治者不惜一切代價,前赴後繼地對準噶爾部開戰,將這個壯大中的草原強權撲殺在襁褓中,以此來維持蒙古對清朝的信服。

威脅到國家安全的事,清朝當然要不遺餘力去做,後來在準噶爾部被消滅後,回部又起來了,乾隆揮兵平定,將西域這片新歸舊土命名為“新疆”。


平沙趣說歷史


為何清朝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這是因為自明末至清朝中期,西域出現了足以威脅中央王朝腹心、乃至京城安全的強大政權——準噶爾汗國,這是決定明清兩朝對西域態度的關鍵原因。

漢朝之所以成為第一個經營西域的中原王朝,是因為漢朝最初還沒有力量直取漠北一舉殲滅匈奴,先取西域,斷匈奴右臂,是正確策略。到了明朝,從朱元璋到朱棣,挾強大武力和中原王朝千年以來積累的對付漠北遊牧民族經驗,有能力一再對北元蒙古採取的是直搗巢穴,沒有多大必要如同漢武帝那樣採取平定西域、斷匈奴右臂的間接策略。

在此基礎上,鑑於西域經濟價值低下,其財政不能自給;且當時氣候比漢唐時期惡化許多,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經濟價值問題;當時西域也不存在足以威脅中原腹心的強大政權(帖木兒帝國與嘉峪關還隔著很遠距離,且曇花一現),明朝前期諸帝沒有興趣收復西域。

然而,隨著準噶爾汗國崛起於明清之交,上述決策依據發生變化,噶爾丹率領的準噶爾大軍曾進逼直至距北京不過數百里的烏蘭布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與之鬥爭百年,一旦抓住機會,必然要追求根除後患,徹底滅亡準噶爾汗國,拿下西域。

其次,清朝統治者始終擔心漢族人民反抗、推翻其政權,採取聯合蒙古、共制漢人的策略。拿下西域並作為八旗軍事統治地,可望擴大聯合扼制漢人的陣營。


(清代今新疆地圖,圖中可見,今日東疆直至烏魯木齊屬於甘肅省,伊犁及南疆合稱“甘肅新疆”)


最後,安史之亂後漢族政權、漢語漢文、中原政制曾長期存在於南疆,這些聯繫對於後來清朝平定並管理西域有很大助益。

“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西域近千年”——嚴格說來,這個表述本身並不準確。安史之亂之後,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及河西走廊邊防軍精銳主力盡數東調參加平叛戰爭,吐蕃趁虛而入,中央王朝從此對西域地區喪失直接行政管轄權近千年之久。但這並不意味著安西、北庭兩都護府淪陷之後西域地區就沒有漢族政權和漢族居民,相反,在此期間,高度漢化、使用漢語文和唐朝政制的于闐李氏政權依然長期存在發展,轄地橫跨千里,而且始終心向中原,在唐朝後期與河西走廊歸義軍政權、在五代十國時期和北宋時期都與中原王朝建立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五代十國的後晉時期,于闐王李聖天以藩屬身份派遣使臣馬繼榮入貢,晉朝向于闐派遣張匡鄴、高居誨率領的使團出使于闐,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得到于闐王李聖天的熱情款待。根據高居誨等人的記載,當地從黎民百姓到國王李聖天,衣著均與中原無異,建築民風一派中州景象,都城宮殿皆向東開,名曰“金冊殿”,有樓叫“七風樓”……。此後,于闐又數次向中原朝廷派遣使臣入貢。北宋建立之後,于闐又與宋朝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使臣往來頻繁。在此期間,于闐被中亞、西亞諸國視為“中國”之代表,當時中亞、西亞國家頗有些君主娶了“中國公主”,就是于闐王室女子,而不是中原王朝皇帝的公主。直到北宋中後期,于闐王國才在喀喇汗朝及其阿拉伯、波斯等僱傭軍的攻擊下亡國。


(莫高窟第98窟于闐國王李聖天及夫人曹氏供養人像,上圖為臨摹本,下圖為原本)


遼國滅亡之後,翰林出身的耶律大石率領軍民西遷,卡特萬之役以少勝多擊敗塞爾柱突厥帝國素丹桑迦率領的十萬穆斯林聯軍,在西域建立疆域遼闊的西遼王朝,這個王朝也是實行中原政制、以漢文為官方文字的。

……


梅新育


這個問題問的挺有意思的,因為問題答案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作為一箇中原王朝,能收復的故土肯定是要收復的,而作為一個古代王朝,能征服的領土也肯定是要征服的,所以無需什麼特別的理由。具體到西域,則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一些具體情況,使清朝收復了這塊在宋元明等朝代沒有收復的土地。


宋元明時期的西域

西域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後,因為吐蕃崛起,將河西走廊佔據之後,被與中原分割開的。雖然西域都護府在中亞也單獨堅持了差不多40年之久,但最終還是被吐蕃所滅亡。不過吐蕃的統治其實也並沒有特別長久,在公元9世紀中葉,河西走廊的漢人就起兵反抗,最終推翻了吐蕃的統治,建立了歸義軍政權。

中間白色區域為歸義軍政權,曾經成為北宋的藩屬

歸義軍雖然領土沒有完全達到西域,但在當時的中原王朝看來,其實也可以代表西域了。所以在後來宋朝建立之後,歸義軍對宋朝稱臣,封其為歸義軍節度使,對其進行羈縻統治,這也可以看作是宋朝對恢復唐朝西域故土所做的努力。但因為宋朝的軍事力量過於薄弱,所以其努力也只能是停留在名義上了。後來西夏崛起滅亡了歸義軍政權之後,這種名義上的統治也消失了。

元朝時的疆域也曾覆蓋部分西域地區

元朝時期,因為元朝主要是繼承了蒙古帝國時期託雷汗國的領土,所以當時的西域主要被窩闊臺和察合臺兩個汗國所控制。但在元朝建立前後,窩闊臺汗國大汗海都曾在西域與其它幾個蒙古汗國會盟,指責忽必烈已經被漢化,背離了蒙古傳統,因此他長期聯合其它幾個汗國對元朝作戰。而元朝在戰爭中分化了窩闊臺汗國和其它幾個汗國,最終成功地滅亡了窩闊臺汗國,元朝也在西域地區取得了一些領土,這些領土在元朝時曾是甘肅行省的一部分。而且後來佔據了西域大部的察合臺汗國也曾短暫對元朝稱臣,等於當時西域地區也曾短暫成為元朝的藩屬。

明朝時曾經長期冊封哈密王,對西域進行羈縻統治

而明朝建立後其實也繼承了元朝在新疆的影響,不過在元朝後期西域基本完全被察合臺汗國佔領,明朝在察合臺汗國分裂之後,長期冊封佔據了新疆東部的哈密國王為忠順王,仍然進行羈縻統治。但明朝中期以後,國力衰敗,而西域的統治者在此時也相繼改信伊斯蘭教,西域和內地的關係才進一步疏遠。

但無論怎樣,在這些歷史裡已經可以看出,中原王朝一直沒有放棄恢復西域領土的努力。

準噶爾的威脅

而在清朝初年,蒙古瓦刺部中的準噶爾部崛起,而且他們和當時已經擴張到中亞和北亞地區的沙俄建立了盟友關係。在沙俄所提供的大量軍火支持下,準噶爾部迅速擴張,不但將大量西域伊斯蘭地區納入其控制之中,還一度控制了西藏地區,並不斷騷擾漠北蒙古甚至是漠南蒙古地區,對清朝在這些地區的統治造成了嚴重威脅。

更為嚴重的是,在準噶爾部大汗噶爾丹當政時期,準噶爾部甚至在公元1690年東征到了距離北京只有400公里左右的烏蘭布通地區(今天內蒙古赤峰附近),噶爾丹甚至向康熙公開發出了挑戰,對康熙說:

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

描繪清朝平定準噶爾部的畫作

這等於要和清朝平分天下,而且從後來的歷史看,其它在西域和沙俄聯合的政權最終都被沙俄吞併,如果坐視準噶爾繼續坐大,最終西域地區乃至西藏地區都可能成為沙俄的勢力範圍,而這是清朝肯定無法允許的,同時噶爾丹打到北京附近也讓清廷意識到了西域的重要性,所以以烏蘭布通之戰為起點,清朝開始了平定準噶爾部的漫長戰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和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和阿睦爾撒納

四代大汗激戰了將近70年。最終阿睦爾撒納兵敗逃往俄羅斯,在俄羅斯得病身亡,準噶爾部被平定。

當時俄羅斯已成為中國北方強鄰,如果沒能及時平定準噶爾部,後來西域很可能會落入沙俄手中


所以客觀地說,從唐朝失去西域之後,中原王朝就始終沒有放棄重新奪回西域故土的努力,只是在宋元明三朝因為實力等客觀原因,沒有成功。而清朝憑藉其前期強大的國力實現了中原王朝的夙願,不但收復了西域,而且防止了俄羅斯將西域完全變成其殖民地的努力,因此對中國來說確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歷史功績。


桃花石雜談


這要感謝準噶爾汗國,正是準噶爾汗國的存在使得清朝不得不重視西域問題,並最終將西域納入版圖!

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經營,最早起於西漢時期,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史稱“張騫鑿空”,隨後中原地區和西域的交往日漸頻繁。

前60年,漢宣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36國,此舉標誌著西域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西域納入版圖後,經歷了新朝,東漢、以及曹魏、西晉後,中原王朝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西域先後被柔然和突厥佔據,中原王朝鞭長莫及。

618年,唐朝建立。629年,唐太宗滅東突厥。657年,唐高宗滅西突厥,將突厥囊括的西域再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唐朝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下轄安西四鎮,對西域廣大地區進行有效的治理。但是755年,安史之亂後,吐蕃趁機攻伐西域,唐朝對西域的控制力不從心。808年,吐蕃攻陷安西城,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宣告結束。

從此以後,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就再也沒有實現過!

1125年,遼國滅亡,遼國大將耶律大石在西域建國,史稱西遼,但是西遼不是中原王朝。

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後,開始了向周邊的猛烈擴張,隨後在西域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和元朝聯手消滅後,察合臺汗國佔據了西域的西部和北部地區。

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於1391年在哈密地區設置哈密衛,隨後陸續設置了7個衛所,史稱“關西七衛”,關西七衛是明朝的羈縻統治區,勢力延伸到西域東部。

但是,唐朝以後的宋元明等王朝,都沒有將西域完整地納入版圖之中。

1757年,清軍消滅準噶爾汗國,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路,標誌著西域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

關於為什麼清朝可以收復西域,以及為什麼一定要收復西域的問題,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準噶爾汗國虎視眈眈


一般認為,準噶爾汗國是清朝的藩屬國,因為準噶爾所屬的維特拉蒙古曾經向清朝進貢,所以二者是宗藩關係,噶爾丹等人的行為也是國家內部叛亂。

真的是這樣嗎?

在準噶爾成為一個強大的集權制帝國後,雖然也向清朝進貢,但是更多的是噶爾丹等人的障眼法,他們的目的,就是讓清朝默許他們進貢其他盟國各部,包括漠北漠南蒙古,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

噶爾丹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蒙古帝國,並消滅清朝,實現自己的大元夢!

而這,勢必會受到清朝的強烈反制,因為清朝已經在1635年征服了漠南蒙古,在1691年征服了漠北蒙古,準噶爾汗國向東擴張,就等於向清朝開戰!

而且,準噶爾汗國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汗國,而是一個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封建制帝國,是橫亙在清朝和沙俄之間的強大勢力。

對於清朝而言,這不是簡單的肘腋之患,而是威脅清朝生死存亡的心腹大患!

事實上準噶爾也從未消停,在噶爾丹在1690年在烏蘭木通之戰、1696年的昭莫多之戰大敗噶爾丹後,噶爾丹自殺。而後繼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在1716年入侵西藏,並一度擊敗清軍,勢力達到極盛!

所以,清朝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並且佔據西域,徹底斷絕準噶爾汗國對清朝的威脅。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對於清朝和準噶爾而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一定要收復西域!也就是消滅準噶爾汗國!

2、沙皇俄國賊心不死

在清朝三代皇帝不斷經營西域,和準噶爾纏鬥近百年的過程中,北部的鄰居沙俄一直在虎視眈眈。

1685年到1689年,清軍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擊敗了侵入黑龍江流域的沙俄哥薩克,隨即清朝和沙俄談判,劃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將沙俄勢力徹底逐出黑龍江流域。

《尼布楚條約》對於沙俄而言是一個重大挫折,因為沙俄一直在尋找南方的溫暖出海口和不凍港,作為高緯度國家,沙俄的希望就是:南下南下再南下!

那麼在東北失利後的沙俄怎麼辦呢?他們將魔爪伸向了貝加爾湖地區。此時的貝加爾湖地區屬於漠北喀爾喀蒙古,當時還不是清朝的領土,沙俄不斷蠶食,加上準噶爾不斷進攻,終於促使喀爾喀各部投向清朝,清朝遂著手反擊沙俄。

1727年,清朝和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劃定了清俄終端的邊界,此條約承認了沙俄在貝加爾湖地區的領土主權,是清朝的重大損失。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讓步,是因為此時的準噶爾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為了換取沙俄不支持準噶爾,清朝又一次做出了讓步。

《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清俄爭奪的窗口只剩下西域地區,也就是準噶爾汗國。

雍正時期的1731年,清軍在進攻準噶爾的和通淖爾一戰中慘敗,不得不收縮兵力,繼續等待。

過了十多年,準噶爾汗國內部陷入動亂,而恰在這時,一場罕見的天災襲擊了準噶爾汗國,清朝等待多年的機會終於到來。

1757年,清軍開進天山南北,準噶爾汗國土崩瓦解。由於清軍進展神速,在北部等待了多年的沙俄沒有佔得先手,同時由於俄土戰爭的牽絆,最終西域地區徹底被清朝收復。

可以說,如果沒有乾隆皇帝的當機立斷,那麼西域地區很有可能被沙俄竊據,要知道,富饒的土地誰都想要!

所以,本著爭奪土地的原則,清朝必須收復西域地區,即使失去1000年也要收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自公元808年至公元1157年,中原王朝就西域地區未能納入版圖,公元808年,大唐安西都府徹底淪陷於吐蕃之手,後歷經宋元明三朝,都一度沒有能力將新疆重新收復。
公元1635年,蒙古國最後一任大汗林丹被皇太極擊敗,至此清朝統治者繼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從此蒙古就成了清朝的一部分,確切的說清朝只是繼承了漠南蒙古的汗位,因為此時還有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這兩部分拒不承認大清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決定用戰爭手段解決。


那麼清朝為什麼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當時佔據著新疆的準噶爾汗國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威脅,清朝統治者為了自身的統治地位不得不發動戰爭收復新疆,要想消此隱患,必須斬草除根;

其二,清朝此時的軍事實力足以去擴張領土,這就跟明朝恰恰相反,明朝一直受北方的蒙古韃靼、瓦剌等少數名族的威脅,而清朝此時已經解決了北方的隱患,可以騰出手來向西北擴張;

其三,因為清朝已經收復了漠南、漠北等蒙古部落,都已經承認清朝的統治地位,唯有漠西的準噶爾屢教不改,遂維護清朝天威,不得不啃下這塊硬骨頭;
其四,清朝統治者害怕新疆的準噶爾部與沙俄勾結,必須在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之前滅殺之;

其五,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遊牧民族的擴張慾望本性。


南柯多萌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為消除對王朝威脅,才出兵西域,掃滅當時的準葛爾汗國,把新疆納入中華版圖。 1.滿清入關後,用了不到50年時間,掃平了南明、李自成、張獻忠等勢力,並隨後消滅了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潘叛亂,後來又蕩平臺灣鄭成功勢力。此時,新疆準葛爾汗國勢力,影響及進入西北俠甘地區,嚴重危及清王朝。 2.康熙掌權後,平定南方、臺海勢力後,集中力量對付最大威脅的準葛爾汗國,避免類似前朝明英宗時瓦刺的威脅。在歷經康熙、乾隆兩帝征討之後,新疆地區再次迴歸中華版圖,之後,出兵吐番,把青藏地區完全歸平中華大家庭。這樣,歷史上威脅王朝的大陸勢力,基本被消除。 從史料可以看出,滿清入主中原,為避免唐宋以來西北、吐番一帶威脅王朝的政權,基本消滅平定,開創少數民族統統中原時間最長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