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

片段1

蓝天白云,雪山圣湖。西藏,一个烈日和雪花可以共存的地方。

“来浪卡子县已经两个月了,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山上光秃秃的,县城里很少能看到树。现在山上渐渐有了绿色,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青稞结穗了,各种颜色的花儿遍地,一片生机盎然。”

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

这是来自我们援藏队员传回的话语。七月和八月是浪卡子最好的季节,万物复苏,氧气也是最充足的时候。我们援藏队员经过了头晕、头痛、气喘、腹胀、鼻腔出血、口唇干燥、失眠等高原反应考验后,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调整好身体,井然有序地开展起自身应担负的工作了。

“浪卡子县医院的住院病人大多数是产妇,因自身条件有限,不能行剖宫产,再加之离上级医院较远,救护车跑一趟来回车程需要半天,转诊非常困难,所以这边情况危重的新生儿也比较多。”援藏队员更新的动态告诉我们,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们已经成功地帮助医院抢救了10余例病危患儿,这其中包括新生儿NRDS、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病例都是在浪卡子县医院首次确诊并抢救成功,得到了患者家人、同事及县医院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援藏队员说,在他们到来之前,由于没有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浪卡子县医院已经很久没有开展外科手术了。“我们对手术室进行了打扫、消毒,并对手术室的器械和药品进行了整理。”对于医生来说,对手术室的器械准备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主动联系,医院手术室的崔钦琳老师帮助申报了完整的采购计划。但这里的采购时间比想象的长,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购,目前基本具备了开展一般手术的条件。

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渐渐了解了浪卡子县医院的基本情况和病种结构。”在介绍时队员说,这里的住院病人绝大多数是产妇,碰到难产的产妇只有转拉萨,而到拉萨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所以这一批援藏队员没有妇产科医生是比较遗憾的。产妇多新生儿就多,所以儿科医生司登高在这里很忙碌,不光要面对许多早产儿的患者,还要对当地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相对而言,外科韩亮医生病人不是很多,但是他想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把一些急诊手术先开展起来。此外,最近两个月,韩亮医生门诊已经接诊了十余例急腹症病人,韩亮手把手地向当地医生传授查体、辅助检查的选择等对急腹症的诊断流程及进一步治疗措施。韩亮还准备开展专题讲座,对全体医生进行培训,使浪卡子县医院的医生在急腹症的诊断治疗水平上提一个台阶。

“去年医院引进了腹腔镜设备,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我整理了一下腹腔镜器械,发现部分手术器械没有配齐,我已经向医院提出了申请,可能因为资金问题,到目前还没有配齐,在我这半年里不能用这台新的腹腔镜为浪卡子县人民服务,但希望我做的工作可以为下一批援藏队员做铺垫。”韩亮医生写道,在这里他不仅是一名普外科医生,更多的时候是一名骨科医生、脑外科医生、眼科医生、口腔科医生,只要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到目前,他碰到过断指的、碰到过头皮挫裂伤的,还碰到一个在山南市人民医院做了包虫病手术、切口经久不愈长达三个月的病人。

“我知道这个切口会很麻烦,换药会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不能因为这个手术不是我做的而推脱。”在韩亮看来,在这里援藏队员肩负的是安徽人民对西藏人民的关怀,代表着铜陵人民对浪卡子人民的关心,他们需要维护几代援藏人树立的光辉形象。

片段2

“援藏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目前我们四名援藏队员(其他两名队员分别是中医院的张伟和四院的钱跃龙)身体一切都好,就是太想念家乡的一切。感谢医院给我们配置的制氧机,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感谢医院领导对我们的牵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不负家乡人民的重托,在海拔4500米的浪卡子县继续为当地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想用一句口号激励一下自己‘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我们的援藏队员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做的也都是普通平凡的工作,他们在平凡的援藏岗位上书写着非凡的人生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凡铸就了伟大的事业。

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影响,医院在硬件改造、设备采购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依然薄弱,援藏队员们仍不断遇到制约,受援医院发展中如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采购周期长,药品种类少,当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等突出瓶颈问题,对顺利开展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但援藏队员们仍克服重重困难,不遗余力地开展工作,并针对浪卡子县医院管理滞后、医疗流程不顺畅、医疗制度不健全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条件有限,但是一颗真心无限。每当看到患者(患儿)病情缓解,身体恢复正常;每当看到病患将分发的药品视如珍宝,小心翼翼地收好,双手合十致谢;每当感觉到病人出院的时候患者或家属紧紧拉着医生的手所传递出的温暖。总有一种感觉:这一切付出神圣而值得。

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

片段3

在铜陵,这个季节已经有接近40度的高温,但在西藏浪卡子县的大多数时间里,援藏队员们还是需要穿冬装。刚从城市来到这里的人,也许会感到新奇,而时间长了,援藏队员们内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宁静。

改革开放近40年来,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西藏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已派出6批共11名援藏医疗队员,分别是王自泰、胡本红、章健、吴书仁、杜爱武、李仁宝、汪杰、胡海燕、姚孝平、司登高、韩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援藏队员的坚强后盾,不少援藏队员的爱人也是医生。这次市人民医院援藏的韩亮、司登高的爱人同样是医生。我们的援藏队员其实各自肩负着照顾各自家庭的重任,但是正是有了家属的无私、默默支持,队员们才能够安心的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援藏方式已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这是可喜现象,但是也意味着培养本土医疗人才队伍的“传帮带”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的援藏队员们已经在帮扶受援医院建章立制、规范诊疗行为、优化医疗流程,特别是在培养本地医疗人才独立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播撒在雪域高原。

援藏医疗队员们将继续不畏艰险、勇于履职,用平凡铸就非凡,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西藏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故事∣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市人民医院医生援藏小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健康铜都

叶海华、退伍残疾军人徐金龙家中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