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非常茴香豆


文|佳文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明成祖朱棣却是在朱元璋死后发动靖难之役逼死侄儿朱允炆。那么朱棣为何不敢在朱元璋生前搞事情呢?说到底李功劳太大,而朱元璋能力太强,父子间能力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时间点的造反。


我们先来看李世民,从打薛举、薛仁杲父子开始,当时的李世民就很懂得排兵布阵,身先士卒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到后来奠定唐朝基础的东进中原,大战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为父亲李渊打下了半个江山。更厉害的是李世民聚拢了大批卓越人才,很早就开始谋划大事,而早年的朱棣不具备这条件。



朱元璋是一个狠角色,说他狠不只是表现在杀戮功臣这一点,还有就是他对局势精确的把控能力。当红巾军兴起之时,他投奔郭子兴建立功勋,借助其他红巾军的阻挡,避免了和实力强大的蒙古军队正面交锋,很快取得了自己的根据地。要是朱棣在朱元璋在位时期举事,很大可能会死的很惨。



李世民敢动手是有利条件出现的比较早,而朱棣则不然。当时朱元璋的儿子里,宁王朱权也是位骁勇善战的人物,可以制衡朱棣的势力,更何况打天下的将领们对朱元璋本人还是很敬畏的,在老子面前动手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归根结底,朱棣动手是在等待一个好的借口,所以打起了清君侧的名目。而如果在老爹在世时就动手,会陷入不孝的骂名之中,削弱反叛的合法性。而李世民这一家族本身有很大的少数民族特性,对忠孝并不是很敏感,这也可以解释唐代父子关系的持续紧张。



1、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2、明朝的政治变迁历程,吴晗

3、明朝那些事,当年明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中国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


生猛历史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是老子与老子不同,儿子与儿子不同。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

(朱棣,图片取其意)

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

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棣想都没想过要造反。

朱元璋对大臣们很刻薄,利用了“洪武四大案”,处置了不少开国功臣。在所有开国皇帝中,他是杀开国功臣最厉害的一个皇帝。但是,他对他的儿子们非常不错,把他的儿子们都封为藩王,给予他们很大的特权和优待。

从西汉开始,中央政权一直在打击藩王的存在,一直在试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到了唐宋元的时候,可以说,藩王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皇帝当然要封自己的儿子、兄弟及亲戚为王,但一般都只是让他们当富贵闲王,不会让他们管事,也不会让他们去封国。所以唐宋元这些朝代,都没有藩王作乱,都没有削藩这样的事发生。

朱元璋对他的儿子们很好,把之前废弃的制度又捡起来(当然和西汉、西晋那时候的藩王概念有区别),目的就是,让他的儿子们大家都享有坐天下的感觉。

而对于朱棣来说,他更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因为他是朱元璋儿子中最能打的那个,朱元璋长期和他浴血奋战,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朱元璋把他放在边关,专门让他对付蒙古人,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可以说,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想过要造反。甚至后来,如果朱允炆不在大臣的撺掇下削藩,他也没想过要造反。

(李世民,图片取其意)

李世民的情况和朱棣不太一样。

前面说了,唐朝的王都是富贵闲王,没有明朝那么大的权力,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封国。因此,当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就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落差。他在打江山时候拥有的一切,包括军队,包括那些拥戴他的集团成员,都会很快失去,他的未来,除了还有一个“王”的称号外,其它都不再属于他了。

因此,李世民迟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这些特权,就是承受不住这样的落差。

这个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对唐朝已经建立后,四海之内已经太平后,李世民还手握重兵,还有那么一大帮拥泵者非常不满。他不愿意等到李渊去世后,再向李世民动手。那时候,李世民已经坐大,动手也搞不定了。更何况,当李世民手握重兵,身边又有那么多人才的时候,太子之位会不会一直在自己屁股底下,自己将来会不会当上皇帝,都无法确定。所以,李建成不得不动手。

而李建成一动手,李世民便先下手为强,率先把李建成干掉。

(玄武门之变)

干掉李建成后,就面临着要受到他爹处罚的问题。(李渊也不可能不处罚李世民,不处罚,完全无法向天下交代)。要想不受李渊的处罚,唯有让他爹提前退休当太上皇,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来,天下都由自己说了算,也不可能承担啥责任了。

由此可见,朱棣不是不敢造他爹的反,是不会。李世民不是敢造他爹的反,是迫不得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做个总结:唐朝皇帝李渊和明朝皇帝朱元璋不在一个档次。唐朝太子李建成和明朝太子朱标,也不在一个档次。李世民面对的对手,和朱棣面对的对手不同。一个是哥哥,一个是侄儿,造反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世民,其实李世民的功绩比哥哥李建成要大得多,最开始发起反隋的人是不少李渊而是李世民,李渊打心里不敢造反,因为当时李渊在做官掌握兵权,李世民建议老爸造反,李世民给了他勇气,李渊做皇帝还真是李世民的功劳。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之前,一路过关斩将,军事成就很大,大唐江山没有李世民是万万不能的。李渊曾经还答应把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只是李建成是长子,虽功绩虽没有李世民这么大,但是也没有犯什么过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除非李建成死了,要不然李世民就不可能做皇帝。

所以,兄弟相残在所难免。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影响力不如李世民,所以想除掉他。其实,李世民也想做皇帝,毕竟李建成是嫡长子,无可奈何。当然,也没有机会杀掉太子,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李世民抓住了机会。在玄武门李世民先发制人,先干掉了太子。太子都挂掉了,李世民顺理成章的是皇位继承人,李渊不同意也得同意,太子都没有了,李渊别无选择。

我们再来看看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皇帝,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在历史上除了刘邦,他是第二个平民出生的皇帝。大明的江山是他靠实力打下来的,而李渊基本靠儿子李世民。在军事成就上,李渊根本没法和朱元璋来比。所以,朱元璋非常有魄力,他说一,儿子都不敢说二。

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朱标是最具才能的,能文能武,又能能服众。朱棣虽然也具有军事才能,但是朱棣的功绩没有朱标的功劳大,影响力也不行。另外,朱标是嫡长子,是朱元璋重点培养对象。朱标在众多兄弟当中,都相处融洽,他做太子几个兄弟心服口服,没人反对他。所以,朱棣不具备与朱标较量的资本,更别提跟朱元璋作对了。

朱元璋在太子死后把帝位传给他的孙子,足见朱元璋是多爱朱标。假如,朱允炆不急于削藩,朱棣估计也不会造反。当然历史的发展是这样子的,如果朱标做了皇帝进行削藩,朱棣估计也会造反。这个和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相同。所以,朱棣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造反,简直就是找死。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更别说了。


孟子说史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也没有造反,他只是“被逼无奈”杀了太子李建成,并没有大张旗鼓要推翻李渊,只是“委屈”他做了太上皇。

朱棣和李世民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开国之君的儿子,都不是皇帝第一顺位继承人,最终都坐上了皇位,而且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的时候动手,而朱棣只能抢自己侄子的皇位呢?

李渊和朱元璋的差距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国之君,期间一步一个脚印,可以说大明王朝完全是他一手创立的,是在他不断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反观李渊在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的存在感都是比较低的,不是说他名气不大,而是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渊好像并没有特别出彩的表现。好像从谋划起兵再到东征西站,再到建立大唐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当然这或许是史书中故意削弱了李渊的作用。

不过有一点是基础,那就是李渊的贵族出身在唐朝建立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世民为什么要反

李世民不是太子,但他必须得去争太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好好活下去。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有不世之功,克长安,攻洛阳,扬名虎牢关,击溃刘黑闼,常年征战,李世民在军中有了很高的威望,并有了一大批誓死效忠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却不是太子。

即便将来李建成继位,有李世民虎视眈眈,李建成恐怕皇位也坐不稳,“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所以李世民如果当不了皇上,那么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必须“反”。

朱棣为什么不敢反

再看朱棣,他的一切都是朱元璋给的,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张士诚夺天下,等朱棣长大成人后,大明王朝早已固若金汤,朱棣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在父亲的庇护下去北平当他的燕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朱棣和皇位基本是绝缘的,即便是朱元璋死了,太子朱标继位,朱棣也绝不敢反,甚至建文帝继位后,如果削藩不是这么心急,朱棣也未必会反,因为朱棣的实力差太多,造反几乎是“十死无生”。

综合以上来看,李世民不反也得反,而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完全没有造反的理由,踏踏实实替他爹守国门挺好,即便是将来朱标继位,朱棣还得踏踏实实给朱标“看门”。


一点点历史


是是非非,谁人说得清。

个人觉得还是时机和所处环境不同。李渊本没有削蕃之意,隋末唐初,强大的匈奴人和其他叛军一直虎视眈眈。秦王李世民虽说有功高震主之实,但当时当景,上无削蕃之动机,下有抵抗外敌之需。

朱元璋不同,朱元璋到晚年,先是将自己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一处决,这点可以看出老朱的小家子气,比起宋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老朱是个狠角色。老朱之所以分封给自己儿子,第一觉得他们不至于跟老子造反,第二关键部位还是需要人来进行把守,自己儿子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可是,老朱没有想到的是,剩下的封疆大吏在他眼里是儿子或者可摆布的棋子,但在他的孙子眼里这些人比外姓实权派更可怕。他们既有王室血统,又是实权在握,随时存在独立一方或对皇位取而代之的可能。这是李建成和朱允文作为王储(朱允文实际登基做皇帝了)所后怕和必须解决的。

朱棣不存在敢与不敢的问题,第一,时机上,朱允文没有像李建成那样,在朱元璋还在主持大局的时候就对朱棣这些叔叔藩王动手。第二,紧迫性。朱棣封为燕王,驻守北京地区,主要就是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其地位,相对其他的藩王,未必就是位高权重,只是重要。再一个,就是李渊和朱元璋,有人说李渊不是雄才大略之主,个人觉得不恰当,李氏家族比较显赫,李渊能够在太原起兵,打败多路叛军,隋兵,统一天下,其人就一定很有手段。包括东征西战的李建成,其实他们都不过是李世民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李渊和朱元璋再怎么狠,想较而言也会“虎不食子”。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他们削不削蕃的比较条件。

当然,历史总是给人以遐想,是是非非,谁人说得清。世间真假,功与过,任人评说。




来自水泊不是梁山


简单说,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不能不反的问题,不反就得死。

世界上好多事情看似复杂,实际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利益。李世民和朱棣造反前都遇到了同样的双选题:造反or被弄死。两个人选择了相同的答案:前者,既证明两人的勇气和魄力,也说明了古人的至理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玄武门之变的背景

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也就是说,随后的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李世民是不得已为之,否则早晚死于太子之手。

2、靖难之役的背景

朱棣造反前,朱允炆已废削五王: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由于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先装病,后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随后,朱棣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可以说,朱棣造反是必然的:如果不反一定被朱允炆的手下抓捕,之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将他贬为庶人都是命大的,杀掉他有很大可能。毕竟其他藩王们都在看着,朱棣此时处于风口浪尖上,朱允炆需要找只鸡杀给猴子们看。

综上所述,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亲情友情之说,只有利益才是唯一选项。敢不敢这时候就放其次了,或者说,平时不敢的也敢了。再比如这位老兄:

武二郎:这是敢不敢的事吗?不打死他俺就变成菜了!


朴刀sword


太子朱标不死,太祖朱元璋不会为皇太孙巩固皇位而诛杀功臣,朱棣连朱标都不敢反哪里还敢反戎马打天下的太祖朱元璋,

唐太宗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不得不反第一皇位争夺惨烈,第二背后的勋贵集团逼他更进一步。

靖难之役

太祖朱元璋为了确保国祚永存,分封各皇子到各地为藩王,各地藩王拥有军事指挥权,辖军三护卫,各地藩王军队数量少则几千,多则一二万,太祖朱元璋在世之时,各地藩王安守本分不敢有非分之想,然而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建文皇帝继位以后,由于朝中大量功臣被诛杀,各地藩王尾大不掉,建文帝为帝位着想,秘密商议削藩,北地燕王不肯,举兵造反,历时四年占领南京登帝位。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其实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背后的二大利益集团的冲突,李建成真的是有那么弱鸡?未必,李建成在唐朝建立之初就被成为太子,坐镇京城长安,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子,形成了太子集团。李世民则开始东征西讨,不断建立军功,他的威望、功绩也迅速扩大,以他为首的一套文武班子也开始建立,逐步形成了秦王集团。

这两大集团刚开始表现还风平浪静,他们的矛盾大规模激化始于洛阳、虎牢之战。李世民经此一战一举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此时问题就来了,占领的土地资源如何分配。李世民攻取洛阳后,迅速地将土地、人口分配给了他麾下在此战中立下战功的诸位将领。对此李建成的太子集体非常不满——认为后方为了支持前方作战,付出太多,需要补偿。当时,此后每打胜一次战争,唐朝控制的土地和财富就更多一些,围绕这些土地和财富的分配两大集团的矛盾就更深一些。

在当时的社会,要想保护自己的土地和财富,就必须掌握政治权利。之后就是两个利益集团不断发生冲突,各种算计和谋划。最终在公元626年7月2日那天在玄武门爆发,不得不说,因为久经沙场,刚毅果断的李世民和他的秦王集团在执行力、谋划、团结程度上要高于远离战争多年的李建成集团,最终侥幸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真是如司马迁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的斗争都是利益的争夺!

胜者拥有一切,败者一无所有,历史是个小姑娘,在谁手里谁打扮!


扬眉的南石





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是因为他的战功在李渊之上,当初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出的主意,父亲李渊被鼓动下,才开始反隋的。那时,他还承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原因是他这个儿子有远见和胆识。唐王李渊起兵后,率先攻取长安,正式将自己的封号,建为大唐,那时的大唐被隋末军阀包围,它算上只有河东和关中。李世民掀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李渊那时是很器重这个儿子的,每每出战都用他,因为这个儿子会打胜仗,而其他两个儿子呢,他们三个都是一母所生,他俩都不及李世民的胆识和谋略。这是以后为什么李世民不服李渊这样的安排,立李建成为太子,而不立他,玄武门之变和逼宫退位的种种结果都是因它而起。


李建成那时已经是太子了,位居高位,他却不满足,生怕有谁抢他的饭碗,那个抢他饭碗的人恰恰确是他的兄弟李世民,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在府邸里招贤纳士,培养势力,手下有杜如晦,房玄龄,武将有秦琼,敬德,朝中也有他的支持者长孙无忌。李世民打心底就想显示自己的实力,靠着他们,带兵南征北战,现在大唐在带领下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大唐因他而走向统一,这一点,李世民很自豪,原因大唐是他打下的,而坐在深宫享清福的太子哥哥和父皇却对他另眼相看。只封了他区区一个大将军兼秦王,李世民感觉自己被埋没了,他不希望自己靠实力拼搏的功劳化为乌有,一味的给他们打工,于是有夺皇位之心,太子位才是他真正要的,李渊当初承诺成一张白纸。等李世民还没主动出击时,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慢慢钻进自己的设下陷阱里。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兄弟俩,处处为难李世民,他们联合朝中有权位的大臣裴寂,魏征等,想将李世民势力排挤出去,两方因此发生冲突,李渊看在眼里却疼在心上,当初立李建成为太子是有他的道理,必须长幼分明,现在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任事情发展下去。该到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曾经恶意想毒死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被李世民部下当初击毙,走上了隋朝太子杨勇后路,李世民变成隋炀帝,他更果断,凭借强大的军力后盾,逼其父退位,当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时只能用悲伤擦洗心中的悲愤。他之所以不敢公然指责李世民手足之残,原因他心里明白整个唐朝是他给打下的,这个皇位等于是李世民把他捧上来的。李世民后来当上皇帝,成为闻名于世的唐太宗,与他的超人的远见和才能分不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敢造反的原因。



而朱棣为什么不敢造反呢,原因他父亲朱元璋是位政治强人,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为人专狠,手段恶劣,他白手起家,从一个无业的和尚,经过风风雨雨,带兵打败一个个对手,推翻元朝,才建立起了明朝,而那时的朱棣呢,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皇子,排名老四,他是朱元璋一手培养出来的,早年在开平坐燕王,常年随蓝玉征大漠,历练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还没有胆量和朱元璋叫板。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奠基者,他废除了丞相制,诛杀胡惟庸,严办蓝玉案,大力封王于全国,为老朱家控固了江山,燕王朱棣那时也是随父愿镇守北方边陲的。他还算干的不错,朱元璋都曾器重他,原因是这位儿子和他有同样的血性,但抹不去一点就是太残忍了,这是朱元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其中还有个原因是长幼之分,应当把长子放首位,没立多久,而他喜欢的朱标恰恰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朱棣已经崭露头角,他和李世民一样,已在诸王子中,战功卓越,可最终插肩而过。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洪武帝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在他眼里,朱允炆要比他器重朱棣好的多,而且仁孝,国家该休养生息了,相反朱棣的残忍会续写他的罪恶史的,若他坐了皇帝,会与他的政策背道而驰。晚年朱元璋的决断,没有让四子朱棣放下念头,他和李世民有同样的观点,皇位应该属于有实力的人,而不是靠恩宠得来的,李世民当机立断逼宫。而朱棣呢,他不敢在强势的父亲面前逼宫,只有等,等到朱允炆时机会来了,趁削藩,靖难之名血腥的夺回了皇位,那时的他就是永乐大帝,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盛世,他之后的政策如朱元璋所料成真,明朝自闭关锁国后一段时间走向开放,郑和下西洋带领大航海时代来临。


路漫漫76416489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李渊,还是朱元璋,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心狠手辣,而且做事不择手段,属于枭雄,因此儿子背叛他们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这二者对待儿子的方式有一些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得说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最近大家一直在看电视剧朱元璋以后感觉对于这个人特别熟悉,朱元璋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喜欢听自己的子孙或者替自己的亲人考虑,他为什么要杀胡惟庸?为什么要杀蓝玉?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给自己的孙子铺路,但是朱元璋自己内心是清楚的,对自己孙子最大威胁的是谁呀?是他那些叔叔但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没有下过死手。

事实上,我说朱元璋一个政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曾经下过一个命令,就是自己的子孙只要是自己老朱家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从国库每年免费的领取很多东西,以至于明朝快要灭亡的那一年,山西省收的粮食还不如给那些老朱家子孙的粮食多,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子孙都是出了奇的好,至少你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我保你衣食无忧,性命无忧,并且对于朱标,他更是不一样的自己一手在那把他的拉扯大,有什么不会的,直接问我,有什么不懂得,直接跟我说,有谁反对你的,直接跟我说,老子亲手宰了他。

但是比起来的话,李渊这个人做老子,就做的有点儿不称职,我们都知道,李渊的太子李建民并不是像演义上所讲的那样残暴啊,或者是一心觊觎太子之位,事实上,这个人有贤名,而且这个人有才能,如果说这个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受到自己父亲一心庇护的话,那么他的结局并不是被自己的二弟给斩杀在玄武门,而是还可以像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能够安安稳稳的坐在太子的位子上。

但是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民,都被他们老子共同坑进了一个局里面。什么?他们老子要当天下的皇帝,所以他不停的压榨自己儿子的所有剩余的能力,你们俩给我挣,而且尽量给我打土地,打到越多,我做的皇帝权利越大,我能够得到的享受也就越多,我越喜欢。至于说你们俩争成什么样子,我不管。亲人之间的亲情在李渊看来就是可以利用的政治玩物,比如说李密,就算我跟你之间属于姻亲关系,又怎样,要整死你的时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事实上,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说李世民他在争太子位置的时候,李渊能够出来说一两句实话。会闹到这种地步?李渊就一直在刺激他这两个儿子的神经,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能够拿到更多土地,我皇帝权力也就越大,我就越开心。至于说儿子闹成什么样子,跟他无关,他是自己享受的,自己儿子生出来就是被利用的。李渊就是怀抱这样的思想,一直在压榨自己,儿子的剩余能力,以至于儿子不堪重负,最后逼反了。

给李渊一个定位,就是现如今社会上很多父母一样,我生了你,你就必须给我去挣着各种各样的名誉,包括奖状,包括名次。但是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不会,老子没读过书,你为什么要问我?你不会去问老师,你不会问旁边一个路人啊,就是千万别来问我,我给你共了这么多钱,我就是让你去赢名誉了,不是来给我找麻烦的,有麻烦自己解决去,你现在来问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我就是认为你不好好去学习,回过头来,直接一顿饿言相向,或者是拳打脚踢,总之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所有责任全推到儿子身上。

讲实际的李世民之所以会谋反。李渊得占八成的责任,李渊一直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我是你们老子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给我去抢土地,必须给我去抢人才,但是这个太子之外,我就是给功劳最多的那个人,你这是逼着你儿子谋反。

你们想想,一个对自己老子都已经产生失望的人,会干什么事情?李世民当时就做了一个可以说一个得不到家庭关爱的孩子会干出来的事情。

并且李世民当时权力可以说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他老子跟他兄长亲自出来压他其他人他都不怕,大半个天下都是他亲自用手给创造出来的,但是对于朱棣而言,他就算权利再大,他能比得过他大哥吗?可能比得过他二哥嘛,可能比的过他三哥吗?就算这仨人他都比得过他比得过胡惟庸吗?他比得过李善才吗?他比得过蓝玉吗?讲一句实话朱棣就算有那点实力,他都不敢去背叛朱元璋,害怕自己就是一个身首异处,胡惟庸厉害吗?厉害,蓝玉厉害吗?也厉害啊,最终还是成了朱元璋的刀下亡魂,所以朱棣自己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配不配和自己父亲作对。


漩涡鸣人yy


说造反可能不太合适吧!

直奔主题,概括为一句话:条件不一样!

1、影响不一样

(1)功绩不一样

于大唐而言,李世民有半壁江山之功。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开创李唐王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一直统兵征战,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率部打下来的。因而,李渊特别给李世民设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并且给予开府置署的特权。

再看朱棣。大明王朝建立时,他还是个十余岁的孩子,对大明王朝的开疆拓土功绩基本可以说是没有!

(2)地位、权力不一样

李世民这个秦王,虽然比太子地位低,但是天策上将加开府置署的权力,基本可以和太子的东宫相抗衡了。特别是李世民又担任着尚书令,百官之上。

朱棣除了燕王的封号,没有其他朝廷官职。并且同等地位的还有其他兄弟,例如周王等。

(3)麾下人才不一样

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人才,占据了大唐王朝当时朝廷能人干将的一半以上。而且还个个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有政治人才,有谋略人才,更是不乏能征惯战之将。

朱棣燕王麾下,那就没法比了。人才少得可怜。要不是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当权者不行,否则朱棣绝对不可能从北京打到南京。

2、能力不一样

李世民是个综合型的统帅。政治和军事都同样出色。

而朱棣,最大的能力是军事方面的。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型人才。在能力上和李世民不可相提并论。

3、老爹不一样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元璋除了对老婆马氏不狠以外,对自己都狠的人,从一介要饭的,走到九五之尊的地位,那是李渊这个世家之后不能相比的。

所以,朱棣没有那个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