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剧的传承现状如何?

陳名芳


1.宗族烙印和传统民俗的影响。好多人都抨击宗族文化和传统民俗啊,仿佛这些就等于落后保守。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想至少潮剧就得益于此。每年年尾的谢神,请戏班唱戏是必须的。每个村子必须有个戏台,一到大节庆就唱个三五天。所以潮剧面临的困境相较其他的剧种小一些。

2.潮汕民系的家乡情节。这对于那些长期在外的潮汕人而言比较常见。因为在外面,家乡的一些都会格外怀念。香港的潮剧发展也是不错的,许云波先生就是香港潮剧表演艺术家,因为潮汕人香港也多,洪妙师傅等老一辈潮剧艺术家甚至都去过东南亚表演潮剧谋生。潮人的家乡情怀较之其他民系真的浓烈了很多。潮剧的传播和生根就是如此。

3.潮剧的生活气息浓厚。潮剧重生、旦、丑,净相对薄弱。因为生旦丑与百姓生活最贴近。潮剧丑角就多达10种,丑角的夸张了的生活化的表演,老百姓是最喜欢的,《柴房会》中李老三遇见鬼后的反应,就被演员以梯子功演绎得很生活化、真实而贴近民众。而生角、旦角,潮剧也更重小生、花旦和青衣,毕竟省尾国角的潮汕大地不兴那么多帝王将相的故事,生活化才是潮剧赖以生存的法则。洪妙大师反串老旦之所以生动形象,离不开他对潮汕众多老妇人的细心观察,表演自然就富于生活气息了。所以,因为贴近生活,潮剧才得以在冲击下生存。

but,潮剧也是戏曲一种,尽管发展比其他剧种境况好些,但也是堪忧的。原因有二。

1、年轻人传承无力。现在潮剧的小生,正被越来越多女演员演着。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证明年轻人,特别是男生,对于戏曲的兴趣是很低的。虽然小生比较文雅,女生反串亦可,但是终究这是一个男性行当,男性唱腔与之才是最匹配的。只有男演员后继有人,这个行当发展才会更有力。而潮剧引以为傲的丑角也是堪忧,丑角对于身体磨炼十分重视,基本功要十分扎实才能完成各种特技动作。折扇功、梯子功等绝技都是要千锤百炼的。年轻人怕苦啊。从唱腔看,潮剧极富特色的活五调,难学难精,范泽华老师唱得公认最好,但是已经没有人能在活五调上演绎出老一辈的风采了。姚璇秋、范泽华、方展荣等大师引领的潮剧辉煌也是难以再现了。青年人,很难耐住寂寞去台下十年功的。

2.现代生活的冲击,老话题了,就不解释了。


wl之王


相比于很多剧种的低迷,广东潮剧还算是发展不错的,最起码在潮剧分布的地区,还有不少人乐于听潮剧的,就像人们会在红白喜事、宗族祭祀上面,邀请一些潮剧团过来演出。

潮剧又叫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曲、潮州白字等名称,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等一些潮州话流行地区,是广东省仅次于粤剧的第二个地方剧。

潮剧在国外也有流传,很多从广东去东南亚、美洲、澳洲、欧洲等华侨区也都有潮剧的分布。是一个极其受潮州话片区民众喜欢的剧种,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剧是宋元南戏传入广东后,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逐渐演变而成的,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当地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是在庙会上演出,是当地民俗的一个文化特色。

潮剧的传承状况,可谓是几经波折。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全国各个地方戏兴起,潮剧也不例外,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剧目及戏曲人才。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潮剧艺术遭到破坏,原有的班社几乎都解散了。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得到重视,潮剧又得意重振,原先的班社人员,又重新组起剧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潮剧的黄金时期,各地专业与非专业的剧团,达到两百多个。

那时候潮剧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人演员,比如潮剧第一代“五朵金花”,分别是姚璇秋、范泽华、萧南英、吴丽君、陈丽华这五人,她们当时两次带着潮剧进北京表演,大大的提升了潮剧在戏曲界的地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潮剧遭到重创,原有的两百多个剧团又纷纷解散,使潮剧文化的传承瞬间瓦解,近二十年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潮剧又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开始发展,由于潮州地区的戏曲底蕴浓厚,潮剧又开启了黄金时期,出现了第二代“五朵金花”,分别是吴玲儿、蔡明晖、孙少华、郑小霞、吴楚珊这五人,她们使得潮剧迅速的发展。

但是这种状况只维持了十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制约,潮剧又开始走向衰落,并且直接从黄金时代衰落到了末法时代,甚至有些濒临灭绝的危险。

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潮剧艺术的发展,潮剧现在已经慢慢的“活了”过来,虽然比不上前两次的黄金时代,但是也比前些年强了不少。不过现在潮剧面对最大的问题,也是戏曲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并且爱上戏曲文化。

不知道几经波折都屹然不倒的潮剧,能否打破这个现状呢?


魏青衣


潮剧,又名潮州戏,已经有4OO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剧,至今流传于潮汕地区,福建省漳州市的部分地区,香港和东南亚有潮人社团居住的地方。

潮剧在这些地区现在还是很流行,每逢过年过节,办喜事,宗族祠堂祭祀都会请潮剧来演出几场。

潮剧是潮人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艺术剧种,也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流长源远,剧本丰富,唱腔优雅动听,历代名人众多,有国家一级演员:姚旋秋,著名潮剧演员洪妙,方展荣,张长城,还有香港的许云波等等知名人物。还有比较出名的剧目是:荔镜记,苏六娘,柴房会,刘明珠,杨四朗探母等一大批地方戏和保家卫国的优秀剧目。这些戏剧都是受到当地人比较喜欢的节目。

潮剧在八十年代后比较盛行,广东省就有几个潮剧团,各市县,各乡镇,村都有成立自己的潮剧演出团,每年都有受邀请到国外演出。那个时代的潮汕,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男女老小,都可以随时即兴来一二段潮剧。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在近段时间,由于受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生活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潮剧在逐渐淡忘,对潮剧也不太感兴趣,演出时候都很少出现年轻人观看的身影。针对出现这种现状,当地政府,民间团体也都在努力,组织培训,定期举办唱潮剧表演竞赛,选拔优秀演员人才,创作新的优秀剧本下乡下村免费演出,联络乡谊感情,地方电视台也在固定时间播出潮剧,争取把这一传统而古老的地方戏剧传承下去,让这优秀的戏种在这地区永远再生根发芽。

谢谢大家阅读!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圣洁飘香


潮剧历史应该有四百多年,宋元时南戏盛行,有一说出自江西弋阳正字,流传经闽南至粤东潮洲一带,与潮州大罗鼓香火社庆渐渐同化,经时间历史推进逐渐演化形成潮剧这一剧种。潮剧初盛时代应该是清中早期,有一说乾隆六十大寿时,各地戏剧晋京贡演,乾隆微服各街口遊视,看到有一处演潮剧问随从是何方戏刷,报是粤潮剧,即称赞大罗鼓和絲弦曲之妙,特许晋寿时御前清唱。这是我知道的关于潮剧的渊源。


实实2


就目前汕头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汕头的潮剧传承现状还是十分良好的,现在在汕头也能够经常的听见精彩的汕头潮剧。

不过就在好几年前,汕头的潮剧还是经历过低迷期的,尤其是受到现代各种好玩好看的娱乐方式的冲击,手机啊,电视啊,报纸啊等等都很普及的情况下,潮剧基本上面临着很大问题,比如和那些我国其他有名的剧种一样面临的首要问题,那就是基本的传承问题,很难找到适合和愿意的年轻一代来传承和发扬着一些古老的技艺,甚至还有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遗失在时间的长河中,毕竟人都会老的,老的一代人需要新的一代人来传承。

不过还好汕头潮剧及时的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积极的扶持汕头潮剧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和有志的年轻人的加入,使得汕头潮剧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又能在汕头这片土地上表演了。再加上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现在人们日益关注到,发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必要性,大家都在一起努力的保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潮汕地区,很有历史传统的一种剧目,还是期望在未来,汕头潮剧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哦!


人在佛山


潮剧好象历史比黄梅戏、越剧和京剧的历史还要悠久,说是源于南戏演变而来,有五至六百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一句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引申下一句就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潮州音乐和潮剧,所以潮剧广泛流传于漳、潮地区和东南亚、台湾甚至欧美。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流行文化和各种网络游戏的冲击,对这些传统优秀文化没有老一辈那么喜欢,给潮剧的传承造成一些困难。

但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也设了潮剧基金,戏曲学校等。当然还得益于潮汕地区各种"老热"都要请戏给“老爷″助兴,使潮剧能植根于民间,也可组织潮剧、潮乐走进校园,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凤江鱼


戏曲,属于一种高雅的艺术,集唱腔、做功、服饰、舞美、剧情。。。等等于一身。而现代可供娱乐和欣赏的渠道太多了,且在这个讲究高效率的年代,已没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去看一场戏曲了,除了一些比较有这方面艺术素养、或比较怀旧的一些老人。所以,现在好多地方戏曲都可以说是接近尾声。。。。

汕头潮剧,恰切的说,应该叫广东潮剧或潮汕潮剧,有着几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盛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潮汕本土!也出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如洪妙、姚旋秋、范泽华、黄清城、张长城、方展荣等等,数不胜数。喜欢听潮剧的人,更是没有一个不知道香港许云波先生的,那充满磁性的唱腔,不知道迷倒又多少潮剧粉丝。。。。

那么,潮剧的发展前景如何呢?可以这么说吧,再过五百年,就算所有的地方剧种皆成往事,潮剧也不会消亡!为什么呢?这应该得益于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潮汕人的迷信,逢年过节、祈神拜祖,传统上总是少不了要请一台大戏!如果少了这一传统,潮剧成往事,那是迟早的事。。。

而纵观现在潮剧现状,新剧目少,自主剧目少,多的都是泊来的或让人听腻了的老剧目,更别说什么经典了。再一个就是演员,有一个怪象就是某一演员出名了,舞台主角就一直占下去,甚至四五十还演小生、小花旦,自已不烦,观众都看疲劳了。应该让年轻演员有机会崭露头角,这方面潮州和潮阳剧团做得比较好!

再有就是唱腔和表演方面,在保留传统的艺术基础上,也要稍微贴近时代,使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只要把握得好,我相信潮剧的发展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


君子如兰2287942156


当潮剧转为潮戏的时候就被认可了。

潮剧都被演坏了,男人都被女人替身了,该柔的不柔,该刚的不刚,这种意识已深入到民众骨子里已很难改变。

还有冗长的唱腔:他们说这句唱曲开始唱时,上个厕所回来这句还没唱完。


江湾新区


我个人觉得不容乐观,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些老传统了,做大戏时观众都是老人家为主,还是要政府引导民间配合挖掘如何保护传承,看看怎么让优秀传统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大家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文化,让传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然传统文化会脱离实际生活的土壤,而渐渐消亡,那我们就成了无跟的浮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