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情節,乾隆為了滿足自己和後宮眾嬪妃的口福,特意命人從福建移植了四十棵荔枝樹,通過海上線路運送到皇宮裡來。荔枝樹到宮裡時,恰巧是荔枝成熟的時候。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吃到新鮮荔枝的同時,也不至於因千里迢迢運送成品荔枝上京而勞民傷財。的確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起荔枝,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大眾最喜愛的水果之一。現代人想吃荔枝,簡直是易如反掌。就算是現摘的荔枝,也大可以買張火車票直接去荔枝產地吃個夠。而在古代,交通極度不便利的情況下,想吃上幾顆新鮮荔枝,那對於尋常老百姓來說,卻是一種奢望。就算是王公貴族,也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比如唐朝著名的皇帝唐玄宗,就曾為自己的寵妃楊貴妃吃幾顆荔枝,煞費苦心。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據歷史記載,楊貴妃也是非常愛吃荔枝的。唐玄宗為了滿足他的需求,竟命驛站的驛卒騎著快馬,以千里急行的速度,往京城送荔枝。古詩有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記載當時楊貴妃吃荔枝的情景。荔枝味雖美,可如此勞民傷財的運送荔枝,最終也為“安史之亂”以及“楊貴妃自殺馬嵬坡”留下了隱患。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後世人總結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教訓,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運送荔枝進京了。可是荔枝的美味是古代帝王和皇親貴胄們不可抗拒的,於是乎,嘴饞的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對荔枝的“相思之苦”。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把荔枝裝進密封的器皿裡做成荔枝蜜,用以保鮮,可是荔枝密屬於果脯的範疇,與鮮荔枝根本就不屬於一個性質的東西。後來,到了清朝時,有人甚至將南方的荔枝樹直接移植到京城。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可是,我們都知道那句古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那些從南方移植過來的荔枝樹,不是枯萎致死,就是因為水土不服,而一顆荔枝都不接。移植荔枝的辦法,也只得宣告失敗了。正當大家都洩氣的時候,有個好漢站出來了。他想了一個辦法,頃刻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就連當時的皇帝乾隆爺聽了都忍不住拍手叫好。此人名叫滿保,當時官居正二品閩浙總督,乾隆二十四年他給皇帝上了一個摺子,這道摺子的大意是:“我在視察荔枝產區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可以運輸荔枝,而荔枝的味道不受損失的好辦法,那就是用盆栽小荔枝樹,4月荔枝開花後,即刻將盆栽荔枝裝上船,然後由福建水路,直航京城。”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乾隆看完奏摺,隨即用御筆硃批道“愛卿此計甚妙,著愛卿置辦此事,事成之後必有重賞。”為了拍好當朝皇帝的馬匹,這位閩浙總督果然盡心盡力的處理運送荔枝的事情。根據清朝的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五年,一批送到紫禁城的荔枝盆栽,共有40顆荔枝樹成熟。乾隆經過仔細計算,皇太后送了兩顆,餘下的十多名嬪妃只能一人一顆。

為了過一過嘴癮,乾隆竟然用這一招來運送荔枝進京

講到這裡,故事接近尾聲。大家不禁要問,從福建到京城,相距一千多公里,路上一路顛簸,就連氣候也在不斷的變換,那吃到皇帝嘴裡的荔枝,還是當初的那個荔枝味嗎?其實當時就有人給出了答案。一位曾在福建當過地方官的大學士有幸分的皇帝賞賜的荔枝,吃過之後說道:“其味遜於閩中遠甚。” 可憐的乾隆,為了吃荔枝,如此的折騰,可是最後吃到嘴裡的荔枝,卻並非原產地的味道。何其悲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