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18世紀前期,英、法為爭奪殖民地和制海權而矛盾重重;奧地利和普魯士為爭奪薩克森、波蘭等地區和德意志諸侯國的霸主地位,鬥爭日益激烈;俄羅斯先後戰敗瑞典和土耳其,成為歐洲強國,但普魯士的強大成為俄進一步南下擴張的嚴重障礙;瑞典想從普魯士手中奪取波美拉尼亞。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積極展開外交,尋求同盟,歐洲逐漸形成以英、普為首和以法、奧、俄為首的兩大同盟集團,戰爭不可避免。

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1756年7月,法奧俄同盟反普呼聲高漲。普魯士國王腓特烈為防止反普勢力聯合,決定採取主動進攻,爭取戰爭的主動權。他把軍隊分成4路,用3路大軍防守和牽制俄國,他親率第4路大軍於1756年8月28日對薩克森發動突然攻擊,一舉攻佔了德累斯頓,封鎖了皮爾那,迫使薩克森投降。前來支援的奧軍被普軍在羅布西茲擊潰,普軍乘勝進攻布拉格。

普軍入侵薩克森,法、俄等國極為震怒。於是,法奧俄聯盟決定出動50萬大軍圍攻普軍。面對聯軍的大舉圍攻,腓特烈並不害怕,他頻頻調動軍隊,抗擊各路敵軍。

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11月5日,普軍和聯軍在羅斯巴赫附近相遇。聯軍統帥索拜斯憑藉兵力優勢,想迂迴側翼突擊,力求速戰。腓特烈識破敵方意圖後,立即命令部隊移師賈納斯山上。索拜斯誤以為普軍在全面撤退,下令全面追擊。聯軍的整個隊形雜亂無序,盲目進攻,預備隊也衝到前面,側翼完全暴露出來,給普軍的進攻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負責監視的4000名普軍騎兵在聯軍攻近時,如尖楔一般插入敵人的正面和右翼。賈納斯山上的普軍炮兵同時向聯軍發出猛烈的火力,撕開了聯軍的整個隊形。在普軍的攻擊下,聯軍潰敗,損失8000餘人,普軍僅傷亡500餘人。

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賈納斯山大戰結束後,腓特烈並沒有宿營過冬,而是採取突襲策略,連連打擊聯軍。12月4日,聯軍在魯騰佔領了一個較好的防禦性陣地,沿著陣地,聯軍排列陣形長達8千米,兵力是普軍的3倍。5日凌晨,對地形極為熟悉的腓特烈發現敵人陣地過長的弱點,於是派小股騎兵佯攻聯軍的右翼,把優勢兵力隱蔽起來,以防止暴露作戰意圖。受到攻擊的右翼聯軍誤認為是普主力軍,遂從預備隊和左翼調兵支援,左翼兵力薄弱。腓特烈立即命主力軍由4支縱隊變為2支縱隊,採用斜切戰鬥隊形向敵人左翼發起突然襲擊。局部人數佔優的普軍使聯軍陣形大亂,不久便潰不成軍,普軍騎兵趁勢猛衝敵人陣地。雙方激戰至夜幕降臨,聯軍全部崩潰,其中奧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隨後的時間裡,普軍和聯軍互有勝負。

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1759年8月12日,俄奧兩軍聯合在普魯士腹地庫勒爾斯多夫與普軍展開會戰。僅有2.6萬人的普軍仍採用主動出擊策略,向擁有7萬餘人的俄奧聯軍陣地發起長達3個小時的猛烈炮轟,隨後以斜切隊形發起進攻,順利奪取了米爾山陣地,向聯軍中央陣地發起衝擊。聯軍被迫頑強防守,猛烈的炮火阻擊住普軍精銳騎兵的進攻。接著,聯軍展開猛烈的反攻。已精疲力竭的普軍抵擋不住敵人的衝擊,紛紛逃離戰場。

英法七年戰爭-英法的春風得意與黯然失色

這次戰役成為七年戰爭的轉折點,從此,普軍元氣大傷,被迫轉入戰略防禦。戰爭隨後又拖了4年之久,雙方各有勝負。同時,英、法的海上戰爭也十分激烈,各國之間爭戰不休,歐洲陷入一片混戰之中。1762年,英國人背棄了普魯士,率先與法國單獨締結停戰協議,使普魯士陷入孤立。交戰各國這時都已精疲力盡,無心再戰,遂相繼簽訂停戰協議,一場規模浩大、席捲歐洲的戰爭宣告結束。

七年戰爭使英國真正成為海上霸主;法國受到削弱,新大陸殖民地喪失殆盡;俄國加強了在歐洲強國地位;普魯士的特殊地位在德意志得以鞏固,歐洲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