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驻地北部,有个梁王冢村,全村土地121.2公顷,人口367人。因有梁王冢遗址而得名。

梁王冢遗址位于村西北500米处,北与前进河相邻。据1936年编修的《重修商河县志》记载:“冢甚高大,上有庙数楹,无碑志。相传即梁惠王所言,东败于 齐,长子死焉,遂葬于此”。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据记载:相传战国时期,梁惠王“东败于齐,长子死蔫遂葬于此”,长子战死后,梁惠王本欲将其葬于泰山南麓,时值著名的阴阳五行家邹衍路过,知情后劝其把太子葬于此地,但需从东海之滨运黑土至此堆积成冢,此处乃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娘家只需在冢顶修一奶奶庙,上设一玉皇顶,其灵气可通泰山,到此冢如至泰山。且在冢东南凿一深井。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深井于东海相通,需用二十八块青砖(与天地二十八星宿相应)修井口,于天井正对,无论旱涝,井水不枯。庙上有灵芝草)(又名无根草),必用此井水浇灌,方有药用,百病皆治。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据史载:每年三月三日,此井为来梁王冢庙会的数万人供水,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使此井水做豆腐,洁白如玉,香嫩可口。从战国筑井已两千余年,流传至今。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现今遗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呈狭长椭圆状,土质深灰色,结构紧密,遗址顶部和边沿断面处,均有古建筑遗址、遗物暴露,多为鬲足、鬲沿、瓦片等。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质地为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火候较好。鬲足高矮不等,口沿有圆唇外侈和方唇外折两种。纹饰为粗、细绳纹及网纹。冢南端距地表1米处,有一灰坑,深约2米,内含鬲足、兽骨等物。据有关专家鉴定,此冢系春秋以前的遗址。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每年三月三日,十里八乡居民,乃至四区八县的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祈福、逛庙会,粱王冢众仙云集,香火鼎盛,求财求福,求子保平安,百求百验,鼓子秧歌、特色小吃、民俗娱乐,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商河有个梁王冢村,村里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涝而不溢,万人来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