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鄭路鎮,駐地北部,有個梁王冢村,全村土地121.2公頃,人口367人。因有梁王冢遺址而得名。

梁王冢遺址位於村西北500米處,北與前進河相鄰。據1936年編修的《重修商河縣誌》記載:“冢甚高大,上有廟數楹,無碑誌。相傳即梁惠王所言,東敗於 齊,長子死焉,遂葬於此”。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據記載:相傳戰國時期,梁惠王“東敗於齊,長子死蔫遂葬於此”,長子戰死後,梁惠王本欲將其葬於泰山南麓,時值著名的陰陽五行家鄒衍路過,知情後勸其把太子葬於此地,但需從東海之濱運黑土至此堆積成冢,此處乃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孃家只需在冢頂修一奶奶廟,上設一玉皇頂,其靈氣可通泰山,到此冢如至泰山。且在冢東南鑿一深井。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深井於東海相通,需用二十八塊青磚(與天地二十八星宿相應)修井口,於天井正對,無論旱澇,井水不枯。廟上有靈芝草)(又名無根草),必用此井水澆灌,方有藥用,百病皆治。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據史載:每年三月三日,此井為來梁王冢廟會的數萬人供水,旱而不枯,澇而不溢。使此井水做豆腐,潔白如玉,香嫩可口。從戰國築井已兩千餘年,流傳至今。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現今遺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呈狹長橢圓狀,土質深灰色,結構緊密,遺址頂部和邊沿斷面處,均有古建築遺址、遺物暴露,多為鬲足、鬲沿、瓦片等。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質地為夾砂灰陶、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火候較好。鬲足高矮不等,口沿有圓唇外侈和方唇外折兩種。紋飾為粗、細繩紋及網紋。冢南端距地表1米處,有一灰坑,深約2米,內含鬲足、獸骨等物。據有關專家鑑定,此冢系春秋以前的遺址。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每年三月三日,十里八鄉居民,乃至四區八縣的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祈福、逛廟會,粱王冢眾仙雲集,香火鼎盛,求財求福,求子保平安,百求百驗,鼓子秧歌、特色小吃、民俗娛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商河有個梁王冢村,村裡有口神井,旱而不枯,澇而不溢,萬人來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