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撒币10亿!

2018年的第一个创业风口——直播答题,就这样伴着烧钱的节奏呼呼滴到来了。

“江苏姑娘拿到101万奖金”、“上海小伙拿到百万奖金”,这样的新闻,刺激着无数的眼球。成为百万富豪的口号继续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激素,全民癫狂,躺着赚钱的“白日梦”似乎就在眼前。

我们采访到的陈飞是直播答题的积极参与者,最初他是被同事安利的,因为眼馋各种直播答题节目的奖金,陈飞成为办公室里最沉溺的一个:即便工作日,他也见缝插针尽量不错过任何一趟答题场次,加入各种答题qq群、微信群,淘宝购买复活码和题库。 王小川那些太贵的作弊神器他还没准备入手——等我赚够作弊神器的钱,我就去买,这是投资,陈飞对自己说。他觉得直播答题会是今年春节走亲串邻的新聚会场面。

掀起这个风口的,是思聪公子。30岁生日当天一个“我撒币、我乐意”的口号,就轻巧的掀起一场直播变革。其实在此之前,这个直播问答在国内已经推行了几个月。 但以“烧钱”换取“一夜成名”的商业模式能不能继续?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这几年,创业的风口越来越癫狂。2016年以来,最高能的风口莫过于共享单车,天量的资本扎堆入局。但死亡也瞬间到来,2017年破产的共享单车哀鸿遍野,最近两天甚至独角兽公司ofo都传出了资金链紧张的传闻。

而这一次直播答题的“撒币”大战,烧钱力度甚至大于共享单车,它会走共享单车的老路吗?还是说破灭的速度可能超过共享单车?

1

10亿能够烧多久?

直播答题模式起源去年8月上线美国的HQ Trivia,当晚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40万。这对萎靡不振的直播平台来说,这绝对是救命级的稻草,而且复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谁不抄谁傻!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继王思聪当晚在“冲顶大会”撒钱10万后,奉佑生的映客“芝士超人”,从张一鸣“百万英雄”到周鸿祎“百万赢家”争先恐后疯狂撒币。从一开始的5万、10万一场,到现在动辄百万的奖金池,奉佑生也随之放出“撒币10亿”的豪言。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但我们来算笔账,看看这10亿能烧多久?简单计算,每天3~4场,即便以较低标准投入100万,一个月3000万,一年超过3.6个亿。但从当前来看,许多平台单场的奖金已经从10万~30万几十万跳到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了,每天3~4场变成7~8场。

比如百万英雄目前就就设有每场50万、100万或300万不等的每场奖金额,当前每天8场投入的成本差不多在600万级别,这样计算,10亿元也就能烧个半年。

那么,10亿元撒完后呢?

显然,一个纯粹烧平台的钱是维持不下去的。虽然有人预测直播答题可以接广告、利用给用户提供“乐子”或是知识补给、打造超级IP实现闭环。比如趣店1亿支持“芝士超人”,美团赞助“百万赢家”。

但这种美好愿景很难实现。直播答题的本质是引流,如果从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段的用户获取成本来看,它是非常划算的,比如1月12日晚西瓜视频百万英雄300万奖金场曾显示在线用户数超过300多万。但从长期来看,这种靠烧钱补贴吸引的用户,一旦哪天不补贴了,或者钱少了,大量玩家立刻就消失了,甚至你的用户还会快速流向竞争对手——如果你的对手还在继续补贴。

所以“撒币”是一条不归路,钱必须持续烧下去。而且随着越来越多新平台加入,奖金不断加码,平台投资资金将越来越多。但随着热度降低,新用户减少,均摊到同时在线群体与时间却会越来越少。

不同于外卖、打车等为满足刚需提供便利的业务,答题在人们生活中的必要性极其弱。对于用户而言,随着“答题平台”的增多,而且是同一时间被抢夺,在玩法上和模式没有创新的话,长期以往用户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当参与者过了新鲜劲、而节目的奖金逐步下降到有可能盈利空间的值之后,如果玩家今天不想答题,答题该怎么办?

如果想赚广告费,还不如拿着一百万去多拍两集奇葩说。 如果想打造家庭娱乐项目——这个也简单,做个大富翁4精简版,全家玩得也很嗨。人们设想的接广告、供“乐子” 模式轻易就能被取代。撒币、大撒币虽然热闹哄哄,但10亿撒完,直播答题恐怕也难以成为独家兽。

2

风口癫狂,创新苍白

直播答题能成为现象级产品,除了赤裸裸的“撒币”,根本原因是同质化的游戏规则、容易复制与无门槛。

它极为容易被复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加入大战的直播平台之中,除了主持人不同之外,界面几乎一模一样。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这样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是竞争激烈,通常都需要大量烧钱来筑高门槛。而即便是翻越了门槛,门槛的另一端是天堂还是深渊,完全无法预测。

前两年,那么多死亡的O2O项目,就是证明。有的项目还融到了巨资,名噪一时,也没有买来多少存活的时间。

就像2017年,中国城市似乎在一夜之间,铺满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赤橙黄绿青蓝紫已经都被占用,似乎颜色成了门槛,各种单车要靠大量烧钱才能维持运作。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发生在共享单车行业的投资行为至少有20次,2017年开始,资本疯狂进入的势头更加猛烈,约有30多家资本杀入。

那么,曾经风光无限各方资本抢占进入的共享单车目前情况如何呢?一份“2017年共享单车死亡名单 ”让人唏嘘不已。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到了现在,市场上仅剩下的也就是大众熟知的摩拜、ofo和hellobike,日子也并不好过。

前几天,摩拜天使投资人李斌公开吐槽共享单车行业的烧钱补贴现象,认为补贴是“万恶之源”,直言摩拜的商业模式是“倒贴钱”,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其实摩拜单车这个项目的诞生,是深谙互联网思维的李斌想出来的,连Mobike品牌名都是他起的。如今,这样公开的言论,可见李斌对摩拜烧钱任性的失望至极。

无数的互联网铁律都证明了,这种烧钱模式的创新,未必能颠覆什么商业概念,烧出一片新的天地,形成新的产业, 它只会烧出一个大坑,留下一地鸡毛。那为什么这种烧钱模式还层出不穷呢?

在过剩资本的追逐之下,人类创新模式的想象力日益匮乏。因为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迭代和创意化创新,只能盲目地认为,钱是万能的,能把所有的不可能变得可能。长此以往,才形成了恶劣的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到今天为止,2017年最大风口的共享单车还没有一例盈利的。比共享单车更任性烧钱的直播答题呢?它能走多远?

未来直播答题还会面临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麻烦——可能会遭遇政策上的钳制。

比如前几天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在朋友圈提问:知识问答市场一个月内会发生什么?并给出3个选项——

A: 更多玩家跟进;

B:出现单场千万奖金额;

C: 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严格限制。

马化腾选了C。

没多久,花椒就炸了第一颗雷:在一道题中,将香港、台湾和加拿大同时列为国家,而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END-

摩斯开通打赏功能了!

读者赞赏通道:

撒完10个亿后,直播答题能撒出一个摩拜来吗?

直接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