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以iPhone的觸摸屏為例,在蘋果的供應鏈上,富士康處於一級供應商的角色,以組裝為主,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真正的技術在於屏幕(二級供應商)和玻璃(三級供應商)。對於這兩個下級供應商,蘋果主導供應商的選擇和商務關係,富士康主要負責訂單層面的日常管理。為什麼蘋果不讓富士康來主導這裡的二級、三級供應商關係?

因為富士康可能做成蘋果——對於供應商管理來說,你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把供應商培養成競爭對手。

相信大家對華碩與戴爾的故事還記憶猶新。華碩最早給戴爾供應PCB。做著做著,華碩對戴爾說,我不但可以幫你做PCB,而且可以幫你組裝起來,做成PCBA。戴爾算了一筆賬,能便宜幾分錢,得,那就做PCBA吧。又過了一段時間,華碩說我不但可以給你做PCBA,而且可以幫你做計算機主板。戴爾算了一筆賬,又能便宜幾分錢,得,那就做主板吧。沒多久,華碩又來了,說不但可以做主板,而且可以做計算機主機。戴爾算了一筆賬,得,華碩就開始做主機。最後,華碩建議,我不但幫你做主機,而且可以幫你設計主機,你只管貼牌就是了。這不,就這樣一步一步,華碩做成了戴爾,成為戴爾在中低端機的強勁對手。

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圖: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 對供應鏈的管控

讓我們再舉個例子。有個企業外包生產,把下級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也全部交給一級供應商。後來,一級供應商的績效不理想,採購方就想換供應商,不過沒多久就被一級供應商知道了,後者就開始限供——根據歷史需求,你要多少,就給多少,讓你永遠建不起足夠的庫存來淘汰我。或許有人會問,一級供應商是怎麼知道的呢?答案很簡單:二級、三級供應商。

原來,該企業把整個供應鏈外包給一級供應商後,下級供應商由一級供應商來選擇和管理,其忠誠度也是向著一級供應商的。採購方想導入一級供應商的競爭對手,但競爭對手沒法帶來整個供應鏈,關鍵的下級供應商還是得用現有的,就向他們詢價。這些下級供應商一看,這不就是自己正在生產的產品嗎?都投產這麼長時間了,怎麼突然又有人又來詢價?你不用是個MBA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個電話打過去,這不,消息就傳到一級供應商那裡了。

再回到蘋果。但對於技術含量高、生產工藝複雜的下級供應商,比如芯片的設計(高通)和製造(臺積電),富士康沒有技術能力來管理,蘋果當時也沒有。

但是蘋果意識到,這些技術是他們產品的關鍵技術,對這些技術類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是核心競爭力,所以就在芯片設計領域大幅投入,建立自己的技術力量,先後投入的資源以十億美金計。大家都知道蘋果是消費電子的巨頭,卻並不一定意識到在芯片設計上,他們完全有能力跟專業的設計公司抗衡。前幾年蘋果跟三星關係正僵的時候,業界甚至風傳蘋果要進入芯片製造領域,也不是空穴來風。

就這樣,蘋果掌控了關鍵下級供應商關係,增強了自己對整個供應鏈的管控,同時也限制了富士康的議價能力。在Gartner的全球供應鏈25強排行榜上,蘋果多年來一直位居榜首,跟他們對供應鏈的管控密不可分;而下級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則是該管控的重要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