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烏龍山剿匪記》為代表的一系列以湘西匪事為題材的影視劇紛紛熱播,湘西給人的印象是風景如畫,處處都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且還有趕屍、蠱術、落洞女三大未解之謎,充滿了神秘色彩。但不可否認,湘西卻也是一個多年以來土匪多如牛毛的動盪之地,從清朝末年到民國的幾十年間,上山為匪是相當一部分人的生存手段和生活方式。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1965年,新中國已經成立整整16年了,這年春天從湘西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潛伏十多年的巨匪覃國卿再一次浮出水面,為了殲滅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個土匪,湘西成立了專門的指揮部,調動部隊、公安、民兵達三萬餘人進行了長達幾十天橫跨大半個湘西的大掃蕩,並最終擊斃覃國卿。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民國時期土匪最大特色在於只要是手裡有幾桿槍就有了被招安的機會,也就是說,一夜之間,匪可以變成官,官也可以變成匪,覃國卿被招安後仍然是暗中進行綁票販毒等勾當,等到解放軍進入湘西,國民黨正規部隊潰敗,覃國卿又上山為匪,在解放軍不斷的圍剿中,覃國卿最後只剩下五個手下了,只得仗著地形熟,跑進深山打游擊。這遊擊竟進行了十六年,創下了中國現代土匪之最。湘西多匪患,其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一點就是五方雜處,民風剽悍。湘西既是湘、黔、川、鄂數省的交界地帶,同時也是漢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的雜居之地,多年以來,處於邊境四不管和五方雜處的多民族混居狀態,決定了這裡民風剽悍。歷史上湘西的各個民族尤其是漢族與其他幾個少數民族之間有著數不清的糾葛,這些糾葛長期得不到排解,往往就會演變成個人與個人之間、家族與家族之間的血腥仇殺。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二點就是歷代屯兵,崇尚武力。正因為湘西乃五方雜處,多省交合的要地,歷代中央政府為了鎮壓少數民族叛亂,無不在此駐紮軍隊,但因為湘西交通不便,這些駐軍的給養成了很大的難題。自明朝開始,朝廷創設了世兵制度,天下平定之初,隨朱元璋打天下來自江淮地區的將士被安排屯駐在以今天的鳳凰為中心的湘西地區,但他們不再是中央政府的正規軍,而是一支世襲的地方武裝。歷史上來自湘西地區的士兵一直以勇猛善戰著稱,如戚繼光曾招募湘兵抗擊倭寇,晚清定海總兵葛雲飛曾憑藉湘兵抵抗英軍。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三點就是湘西地區山深林茂,謀生艱難。雖然湘黔川鄂邊境的雪峰山並不高,但是異常險峻,山深林茂的地理環境加深了湘西人謀生的難度,歷史上雪峰山腹地的湘西男人只有困守山林,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或者直接靠狩獵為生,於是不少的湘西漢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紛紛加入到了土匪的行列。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四點就是天下鼎沸,佔山為王。國民黨敗退前收編了各種隊伍並且給這些隊伍的首領封以各種亂七八糟的司令或者總指揮的頭銜,並慷慨的委任為中將、少將,並且把大量的武器彈藥留給他們,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要剛剛解放的大陸不得安寧。

中國的一個地區,風景如畫,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匪患猖獗的地方

於是就這樣共和國建國之初湘西匪事愈演愈烈,為了平息匪患,二野四十七軍集中全部兵力和地方武裝在湘西東西兩百里、南北四百里的中心區域展開搜剿行動,經過長達兩年的清剿,湘西匪患之火才被基本撲滅。現在的湘西,在共產定的領導之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早已變成了人人稱羨的新湘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