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兩大著名外交家的纏鬥

戰國兩大著名外交家的纏鬥

合縱家蘇秦與連橫家張儀

三國時期,諸葛亮氣死周瑜,周公瑾臨終前口吐鮮血說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頗為經典。

歷史上,類似他們兩位一樣火星撞地球般的智力較量早就有。戰國時期著名連橫家張儀、合縱家蘇秦之間鬥智鬥勇,打破了七國爭霸的平衡格局,最終勝出的一方得以稱霸天下。

歷史上最神秘的人物名稱鬼谷子,要說哪位為人師者真正桃李滿天下,古往今來非他莫屬,其弟子的成就完全碾壓孔孟。例如: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樂毅、毛遂、趙奢、李悝、徐福等人均是鬼谷先生的學生,排名前兩位的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戰國兩大著名外交家的纏鬥

神秘人鬼谷子

頭懸樑、錐刺股的好學生蘇秦

蘇秦出生卑微,家境貧寒,從小對達官顯貴充滿了羨慕之情,有志於成為名垂諸侯的棟樑之才。他在鬼谷子先生那裡學到不少能耐,眾所周知的“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講述的就是他為了學業有成,不允許自己睡瞌睡,這樣的人的確夠拼。蘇秦未得老師准許就忙於下山成就功名,臨走時,鬼谷先生送他的警句是“敗在西,成在中,死在東”。

蘇秦下山後,第一站去了洛陽,企圖協助周天子振作起來光大祖業,但很快發現周朝氣數將盡,已無回天之力。他轉而去了秦國,此時秦國剛殺了變法功臣商鞅,遊說之人一概不受重視,他在被秦惠文王數落一頓後,默然離去。《羋月傳》裡講述他認識秦國公主孟嬴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段時間,他的出現還讓本身親如姐妹的孟嬴和羋月形同陌路。

之後就跟《羋月傳》裡一樣,他去了燕國,受到了重用。燕國君主非常贊同他的合縱計謀,出資讓他遊說其他國家。蘇秦之後相繼去了趙、韓、魏、齊、楚六國,他的聯合六國共同對抗強大秦的戰略最終獲得成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合縱之舉。

戰國兩大著名外交家的纏鬥

頭懸梁錐刺股

巧舌如簧的外交家張儀

張儀的出生和蘇秦一樣,在當時也是一名普通的泥腿子、莊稼漢。他窮困潦倒到身無分文,經常破衫襤褸,一副叫花子形象。《羋月傳》裡的葵姑給他送了一件像樣的外套,他卻並不以為然,說大丈夫怎能滿足於一件合身的衣服,可見此人也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

他從鬼谷子先生那裡出師時,蘇秦已經功成名就,成了身掛六國相印的眾約長。張儀下山後,剛開始也是到各國遊說,但都吃了閉門羹,隨後才找到老同學蘇秦,沒想不但大腿沒抱成,反而被蘇秦當做下人對待,對其大加羞辱,最後蘇秦還是推薦他去了秦國。

這就是所謂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蘇秦考慮自己在除秦之外的各國都受到重視,張儀再和自己為伍,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且六國合縱對抗秦國應該是勝面更大,所以讓張儀去秦國,以後當自己的手下敗將亦很不錯。

張儀到秦國之後,秦惠文王對他非常賞識,提拔他當了秦國的客卿。隨後張儀開始遊說諸國,開始了他的“連橫散縱”之行。

當時“三家分晉”之後,從北到南依次為趙、魏、韓,其中魏的實力最強。張儀首先到魏,告訴魏候,如果魏退出合縱的行列,秦願意將此前攻佔的河西土地歸還。魏率先倒戈,願意與秦友好相處。

隨後,他到楚,採取同樣的方法,許諾將商於六百里地讓於楚,前提是楚必須與其他合縱國決裂關係。很快,楚退出了合縱國行列,但是秦承諾的六百里土地並未兌現。楚懷王(羋月的皇兄)大怒,向秦發起了兩次大規模戰鬥,但都以失敗告終,還喪失了漢中郡。在楚與秦交戰的同時,韓、魏等國也對楚趁火打劫,楚只好割地求饒,與秦結為盟。自此,六國合縱的局面徹底被打破。

戰國兩大著名外交家的纏鬥

戰國地圖

後來,秦又通過下嫁公主到燕,將與自己不接壤的燕拉攏過來。這樣一來,與秦交好的國家達到了三個,韓、趙皆屬實力不強的小國,可以一併拿下,而實力稍強的齊遠在東海岸,對秦不足以構成威脅,這個局面為秦完成統一大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兩位“縱橫家”結局依然慘淡

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從小就痛恨張儀,張儀深知繼續留秦已經沒有意義,主動辭去相位之位回到他的出生地魏國,在魏當丞相一年後去世;蘇秦輾轉到了齊,受到齊王重用,本想借機消耗齊國實力,減輕對燕的威脅,但被民間有識之士識破,被刺身亡,其一生完全兌現了鬼谷先生的“敗在西,成在中,死在東”的預言。

現在:“縱橫捭闔”一詞指“錯綜複雜的政治和外交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