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爲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二十四孝》、《搜神記》等歷史名著裡記載了一篇“郭巨埋兒”的故事,至今飽受爭議。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故事詳情。


晉代有位名叫郭巨的人,為人忠厚老實,但家境貧寒。家中有一老母親,年事已高,郭巨和妻子生有一子,還未斷奶。母親非常喜歡孫子,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都要留給孫子,但貧困的家庭提供的口糧有限,母親因此而日漸消瘦。郭巨看見這種狀況,心裡難受,便跟妻子商量說:因兒子的存在,導致母親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自己對母親沒有盡到孝心。他還勸告妻子說,兒子以後還可以有的,但母親只有一個,錯過孝敬母親的機會,以後就再不會有了,決定將還未斷奶的兒子埋了,妻子也無理反駁,同意了郭巨的建議。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也有另一個版本,說是母親想吃奶,但因為兒子每日在吃奶,導致無奶給母親吃,所以郭巨決定埋兒。顯然這個說法有些荒謬,難以讓人信服,我們對這個版本不予採納。


於是郭巨拿著鐵鍬(具體什麼工具不詳,暫且這樣認為吧),妻子抱著兒子,一同來到野外。郭巨準備挖坑,兒子趴在妻子肩膀上觀看,郭巨因想到母親從此可以吃得好一點,自己能更好盡孝,臉上露出愉快的笑容。想起此幅畫面,真心難受,有點像吃了顆青棗卡在喉嚨,下不去也吐不出來的感覺。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郭巨一鐵鍬下去,只聽“砰”的一聲響,挖出一袋黃金,還有字條附上邊,寫的意思是這是上天賜的黃金,任何人都奪不走。郭巨夫婦有了這袋黃金,兒子也不用埋了,也有錢孝敬老母親了,故事到此完美結局。


這個故事被後人廣為傳唱,尤其是在有老人身故時,孝哥里唱得最多,意思是勸告今天的人們要有孝心,多行孝。比如其中有一句歌詞唱到:“郭巨埋兒妻情願,天賜黃金孝感天”,認為老天被郭巨的孝心感動了,故而賜給郭巨黃金,所以民間對此事多持讚賞態度,把郭巨當做孝子中的典型代表。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這裡肯定要說但是了,好吧,就是這樣子。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持反對態度的,很多時候還把這事拿來做辯論會主題,想來倒也合適。反對的理由當然是認為郭巨太沒人性了,竟然能做出將親生兒子活埋的舉動,當然也有人從法律角度說這是犯罪行為,也有人調侃那個無辜的小兒子,看著爸爸挖坑準備埋他時的心理陰影面積。總之“反對派”的呼聲很高,理由很充足,有一種要把郭巨從正面人物打為反派人物的架勢。比較靠譜的理由也有,那就是純粹從郭巨是不是真孝順這個角度分析這件事,認為郭巨在老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她最心疼的孫子埋了,這算孝順嗎?況且,埋子之後,萬一老母親想不開,一氣之下出了大問題怎麼辦?這些理由還算客觀公正。自古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情況下,老人當然期盼兒子早成家,早生子,既然不成家生子已經是最大的不孝了,更何況將好好的一個孫子活埋了呢?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如果故事結局是兒子埋了,也沒有得到黃金,然後老母親伙食得到些許改善,僅此而已,這個故事也就沒有傳唱價值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不做考究,很可能是古人杜撰的。以古人為鏡,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郭巨埋兒”的故事主要目的是教育大家要懂得感恩,孝順父母,初衷是好的。畢竟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孝順的人會得到老天眷顧,無辜的兒子畢竟沒被活埋,又得到了一袋黃金,讓母親衣食無憂足矣。

因為有爭議,所以才不會被人忘記,相信“郭巨埋兒”的故事還將流傳千古。

歷史上爭議最大的孝子:為了母親,他竟對兒子痛下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