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畫網巾先生傳》(清)戴名世

​白話文:順治二年,清軍佔領江南、蘇​、松等地,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當時泉國公鄭芝龍,暗中投降大清督師洪承疇,於是棄關撤防,福建就這樣被清軍佔領了,而清朝新的命令要求“剃髮,易衣冠”,不聽從命令者就要被處死,然而民眾違反了“剃髮令”的人不可勝數,其中以“畫網巾”先生的事蹟最讓人驚歎。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先生這個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和籍貫,帶著兩位僕人,衣著打扮依然像前明那樣沒有變,藏匿在邵武、光澤山的寺中。這件事傳出去了之後,光澤這個地方的守將吳鎮便派人去逮捕先生,抓到後便送到邵武守將池鳳陽的手中,池鳳陽叫士兵把先生的網巾剝去,並把先生和他的僕人關在軍隊中,並叫士兵嚴加看管先生這夥人。先生頭上失去了網巾後,對兩個僕人說:“衣冠,歷代有各自的規定,至於戴網巾則是我朝太祖高皇帝首創實行的。現在我遭遇國家滅亡就要死了,難道可以忘記祖宗的制度嗎?你們取筆墨來,替我在額上畫上網巾。”於是兩位僕人幫先生畫上網巾,畫完以後,先生這才戴上帽子,兩個僕人也互相畫上網巾,每天他們都如此。清軍中的士兵都笑話他們,先生沒有透露自己的姓名,於是大家都叫他“畫網巾先生”。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庚寅年夏天,四營軍在紹武的禾坪被打敗,池鳳陽假稱先生是俘虜,並把他獻給提督楊明高,楊明高的軍隊到了泰寧,把先生從囚車裡放出來,對他說:“如果今天你投降我,我還可以免除你的死罪。”先生說:“我原來就認識王之綱,應當到他那裡決斷這件事。”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王之綱,這個人是福建總兵,是攻破四營軍的功臣,楊明高非常高興,押送先生到王之綱那裡。王之綱說:"我並不認識你。”先生回覆到:"我其實也不認識你,今天不過特地到你這裡來死罷了。”王之綱一聽趕快追問他的姓名,先生說:“我空有忠心卻不能報效國家,留下姓名就是侮辱國家;空有智慧卻不能保護家庭,留下姓名就是侮辱家庭。國家危難之時,不能立即獻身,留下姓名就是侮辱自己。軍隊中人都把我叫作“畫網巾的”,你用這個稱呼我就好了。”王之綱說:"天下局勢已定,我原來也當過明朝的總兵,只是因為識時務,到現在所以還不致於失掉富貴。你不過一個平民,倔強而死有什麼好處?”然後指著他的頭髮罵道:“都禿髮了,還不肯剃髮,為什麼呢?”先生說:“我對於網巾,尚且不忍心除去。更何況頭髮呢!”王之綱大怒,命令士兵先殺死先生的兩個僕人.一群士卒便上前揪住先生的僕人。兩個僕人睜大眼睛,叱罵他們說:“我們兩個人難道怕死嗎? 即使是死,也應該死得有禮節,要和我們家先生告別再死罷了。”於是向先生下拜,並且告辭說道:"我們能夠給您打掃黃泉之下了!”然後欣然被處死。王之綱又對先生說:“你難道就這麼辜負別人心嗎?堅持正義而死雖然好,為什麼做人要固執到這種程度呢。”先生說:"我辜負什麼?辜負我的國家罷了,一個計劃都沒有實施出來就被你們抓了,和奴婢有什麼區別呢?又用這個來交換節烈的名聲,我恥笑古今以來的遵循舊例而辜負節義的人,所以感到羞恥,不要再說什麼了。”於是先生在泰寧的杉津接受死刑,泰寧的一些民眾在郊外的杉窩山埋葬了先生的骸骨,並在先生的墓碑上,寫上"畫網巾先生之墓",每年都不斷會有到墳墓來祭奠的民眾。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小編後言:網巾,這種東西,是一種用來束髮的網子,明代男子“人無貴賤,皆裹網巾”。

下圖為日本繪《萬國人物圖說》中的明人形象↓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而網巾佩戴位置較高,在畫像常常中會被頭巾遮住。↓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網巾在明代傳到了朝鮮、越南這兩個國家。在韓國古裝劇中的男子,經常可以看到網巾,而中國古裝劇特別愛披頭散髮,基本看不到網巾。

中國古裝劇愛披頭散髮↓(古人並不喜歡)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韓國古裝劇,髮飾比中國古裝劇正經多了↓
剃髮易服史的“畫網巾”先生的故事


1980年,網巾製作技藝列入韓國第66號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定傳承人李受汝。

2001年,韓國文化財產廳製作了網巾製作紀錄片。

不得不說,很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