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近日,一条“迪士尼内被八岁男孩摸臀,女子上前论理遭其母辱骂殴打”的新闻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这篇报道让我更加觉得,世界上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新闻截图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现场动图(打人者为男孩母亲)

男孩“摸臀”到底是有心而为还是无意之举,不是事件的重点也没有讨论的意义。事件的关键在于其母面对这场冲突下,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的令人反感的所作所为。

我不知道其母的这种举动是本性如此,还是护子心切下的一时偏激。

“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其母素质更令人堪忧的,是男孩的教育问题。

很难相信,在这种对矛盾的“泼妇式”处理手段的“言传身教”下,孩子还能保持“出淤泥而不染”。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有人说当代儿童早熟,八岁其实就该懂点事了。诚然,我们不能把八岁的孩子形容成一张完全的白纸,但是生活中他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需要监护人的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男孩母亲在这场闹剧中的行为很容易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错误的处事思想:

1. 没担当——“我小就算我做错事也完全没关系”。

2. 蛮横——“谁大声谁就有理,再没理我就动手”。

3.自我——“尊重是什么?我开心就好”。

▼部分网友的高赞评论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我想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当场耐心引导孩子道歉:

“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任何人任何部位被人触碰到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你要诚恳地和别人说对不起”。

既不伤害孩子尊严又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处事原则和男女观念。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每个熊孩子身后都站着一对熊父母”。

这句话可能说得太过绝对,但却不无道理。

就像当老师需要一张教师资格证,很多职业需要持证上岗。而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然而事实是,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当父母的“门槛”都太低了。我的意思不是指“熊父母”就该被剥夺生育权,而是希望他们在生儿育女之前能理性地修好“养育”这门必修课,然后做好充分的准备,“持证上岗”。

那些不太合格的父母,尤其是典型的“中国父母”,他们理解的“养育”往往是把孩子生下来,供他吃穿,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建设,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自己能起的只是微弱的辅助作用。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李诞在社交平台上记录着一段对话:

“您是什么时候起陷入沮丧情绪的”

“忘记几岁了,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读到地球在几千年后会被太阳吸进去的时候”。

原以为对话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不料他又补上:

“然后我把这事儿告诉了我爸,我特别希望他会说书上写错了,或者我们已经有了解

教育观念上的“本末倒置”是很多中国父母的缩影和通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过分重视学习,而看待问题时往往忽略“情绪”二字。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小孩子的情绪哪里藏得住呢?

但是,父亲,孩子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看不出他的焦虑,更察觉不到他的沮丧,关注的重点永远只是儿子今天又学到了什么了不起的知识。

有些父母即便察觉到孩子的负面情绪,也会用“小孩子叹什么气”“一个小屁孩怎么会有烦恼”等类似话语一笔带过,似乎在他们眼里,孩子的小情绪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不能说他们是完全失败的父母,但他们的确离合格还差得很远。

最该“持证上岗”的,是父母

教养教养,教高于养。

合格的父母,不仅要“养活”孩子,更要“养育”孩子。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要乐于倾听孩子的欢乐与烦恼,勤于体悟孩子的感受与情绪,并言传身教,教他懂礼,教他知耻,教他自律,教他坚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