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寫好七律、七絕、五律、五絕格律詩?

不忘青春18魏良成


格律詩是唐初興起來的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它脫胎自南北朝的音韻之學,講究音律整齊,平仄相互映襯,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相粘相對,起承轉合,以五絕、五律、七絕及七律最為常見,也有超出七律而寫成排律的,那種排律跟七律一樣,除首尾兩聯外,中間所有的句子都要對仗。格律詩都是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律詩首句用韻,若是平水韻,則可以用鄰韻,新韻不允許。還是拿出習作,具體來談一談吧。

五絕。初學者可作練筆用,但要寫好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字數少,難以修飾,又不好舒展,故而字字珠璣,句句緊湊。我有一首供大家指正。

五絕*入秋感懷*新韻

暈亂風彌動,風悽月愈幽。

不知今日景,可似去年秋。

五律。可以說是兩首五絕,偶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且第三、五、七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要跟第二、四、六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相同,所有格律詩都是如此,否則就是失粘,平仄規律就會亂套。看拙作吧。

五律*紫色楓林生日快樂(新韻*藏頭詩)

紫花開正好,色豔美全群。

楓葉經霜赤,林泉入澗深。

生生擔道義,日日似陽春。

快把蛋糕擺,樂而吟此文。

七絕。以短小精悍著稱,像電影裡的特寫影頭,抓住瞬間大放異彩。唐朝的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牧等是七絕聖手。他們的絕句意境高無,讓人回味無窮。我也舉一首吧。

七絕*泛舟*新韻

玉鑑瓊田三萬頃,殘陽餘照暖江洲。

浮生只願扁舟老。瀲灩波光好個秋。

七律。在五律的基礎上每一句多添兩個字就行了,平仄規律依規律變化。適應於長篇大論,寫景抒情,盡情發揮。律詩都要掌握起承轉合的格局,一首詩中要有出彩之句才算成功。我也列舉一首吧。

七律*群名感賦*新韻

墨染千山多少綠,風行萬里一般春。

觀他堤岸柳容淺,照我堂前花色深。

書畫可將江海繪,酒杯聊作曉昏沉。

我行我素君休笑,月色澄明白古今。


綺閣書生


這個問題提問的好,說明你已經注意到了一般人寫詩不會注意到的問題。相比絕律之間不同的況味,格律只能算是很膚淺的內容,這裡我就不多提,直接進入正題。


唐詩與宋詩有所不同,唐人重意,宋人重理,下面我以唐詩為例。

如何寫律詩

初唐的律詩繼承了南朝齊梁體的詩風,其特點是講究對仗工整,追求音律協調,以及詞藻豔麗。早期的律詩大多是宮體詩,題材比較狹隘,多以吟詠風月,自初唐四傑之後風氣有所扭轉。雖說題材有所放寬,但律詩的特點並沒有變化,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工雅

瞭解這點之後,我們在寫律詩須注意:

  1. 對仗。對仗的形式主要有工對鄰對寬對自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錯綜對,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不多講。但需注意“合掌對”,意思是上下兩句雖然對仗工整,但是所言雷同,寫律詩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避免。

  2. 典雅。這是相對遣詞造句而言,追求語言的凝練精緻,但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詞彙量,無法極盡雕琢之能,那麼也要切忌以口語或四字語入詩

此外,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在風格上還存在些許不同,

五律貴簡樸而自然七律貴雕琢而好典。關於用典一事,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何寫絕句

相比較律詩,絕句在形式上則簡單許多,但也因此側重於章法

在句數上,律詩有八句,因此方便鋪陳或詳實敘述,而絕句只有短短四句。如果說律詩展現的是完整的一面,那麼絕句就是用一條線,引領讀者想象出一面。如此以來,絕句就有兩個難點:

  1. 章法。要求語境連貫自然,起承轉合一氣呵成,猶如江河一瀉千里。

  2. 餘味。我們在寫絕句的時候,應力求言盡而意不盡,留給讀者遐想的餘地。

另外,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同樣在格調上有所不同。

七絕仍以雅為主,而五絕則以高古為宗。絕句可用俗語入詩,但這點使用得當就是返璞歸真,有如點鐵成金,如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果俗而無味,就成了打油詩。


如要再詳細論證,一篇文章只怕是解釋不完,今天暫且到這,如有興趣,歡迎共同探討交流。


詩詞補習班


詩的體制,其實各有章法。換而言之就是各有獨特的套路,以及適合表達的語言。所以不論是五七言律,還是五七言的絕句,所講究的東西都不一樣。既然是說如何寫好,那麼格律上的東西便不談了,且題中羅列的詩體太多,也就只能是“泛泛而談的深入”了。


七律

七律是諸多詩體中,最為講究的一個體制,然則八句共五十六字,字數不多,但是內部結構卻變化繁蕪。以至於很多人寫了一輩子律卻也不敢說自己就會寫七律了。

  • 句式的結構

律詩四平八穩的結構,使得框架嚴明,倘若在每一聯上的句法結構又相同,便極為難看、呆滯。而七律較之於五律,因為字數的增加,節拍的增加,進而句法的變化則更為多變。

  • 章法的結構

一共四句,一般講律詩都是說每一句便是對應的“起承轉合”。這對於初學而言是大體不差的,但要寫好,便需要掌握輕、重之辨,明、暗之辨甚至遠近、大小之辨。最初級的狀態就是選擇恰合主題的聯想意象來突出主題,之後便是如何處理這些意象來顯得情節更加豐滿。

  • 涵養

律詩講究工穩,而所謂的工穩便是在於典故、對仗的工巧。什麼時候該用典,用的自然還是生硬;怎麼對仗顯得工穩不纖細----這些就是涵養。所以初學學唐是很難學的好的,除去杜甫有所示詩之法門,而後宋、清兩代,才能算可學之詩。

五律

在近體之中,五律是最為靠近古體詩的體裁了。俗話講七言如珠,五言如玉,意思就是說七言節奏快而多變,五言節奏就相對雍容一些。所以對於五言的要求就是要“古拙”、“自然”,尤為忌諱七言中出現的討巧的才子氣,同時所謂的“古拙”、“自然”並不是記流水帳一般的不加修飾,而是精練到一定程度上的古拙。舉個例子:

杜甫《登岳陽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這個“撼”字穩重而有力,如果改成“動”便不夠精練,改成“颭”又過於輕佻。

簡而言之,五律比之於七律,更講究氣質和語感,所以更難入門。

七絕

絕句一體,最為風流。也是最難入門的一體,多是一瞬間的情感變化、靈光乍現,又或者是一個片段的剪影。所以絕句須要極有張力,絕不可像杜甫那些把絕句寫成掐頭去尾的律詩。

寫絕句沒有固定的寫法,可以開篇用力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可以結篇用力: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以轉承用力,如“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等等。。。。唯一不可以的便是一貫到底的寫法。

五絕

五絕成形更早於七絕,所以五絕基本上可以看成古體詩了。五絕比之於五律則更要自然,比之七絕,則更加質古。蓋因為它的自由度,反而更加難以把握,更需要功力。用武學招數來看,近體詩如落英神劍掌一樣招式繁多,施展起來招式華麗無端;五絕就像九陰真經一樣,一招一式都需要極深的內功修為來催動,如果從招數入手,像周芷若一般尋求速成之法,不免碰上行家便一觸即潰了。



最後免不了再題一句,如果在一篇文章內,別說要講明白所有近體詩寫法,就單單挑出一體來講就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文僅僅是大概的談一談。其次,詩詞更多的不是靠別人教能學的會的。得自己去思考,去觸類旁通。


無聊到巔峰


同時寫好五言七言的律詩和絕句是不可能的!

後人說杜公少絕,太白少律,不是不會寫,而是不擅長,基本上都是屬於創作中的避重就輕!

樂天的古詩十分精彩,但他的七律後人讚歎的似乎不多。

樊川的七絕萬般精當,但再看他的七律或五律就稍遜一些。

諸體皆工,客觀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宋朝,很多文人詩寫的好,詞寫得就一般。這件事情後來還引起放翁叔叔的納悶,因為陸游是詩也成,詞也成。但即使這樣,陸公為人稱道的還是律詩,因為古今好對偶被他一網打盡了。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同時精於律詩和絕句的可能性真的不大。劉長卿人稱五言長城,即後人對其五言詩的推崇。另一重含義是,他的作品中,以五言詩為最好!

學寫古詩比學寫現代詩容易多了,掌握平水韻,掌握平仄格律,會用一些小技巧,再穿插一些小典故,在一些論壇或朋友圈裡,唬唬人,肯定夠了!如果再刻苦一些,精研技巧與表達方式,寫作時不停地改來改去,以力求字字精當,餘味不絕,那麼在一些專業的論壇上,博幾個讚美也不在話下。

如果以難易而言,七律最易,其次五律,其次七絕,其次五絕。

是的,字數越少,入門越易,但寫好越難!

一般而言,最好從七絕開始(因為五絕太難寫,容易不倫不類,更容易捱罵,七律對仗需要水亮磨功夫),簡單的法子就是前兩句景物描寫,越是自然清雋越好,第三句來一個轉折或承接,最後一句弄得意味深長一些。

七絕寫的要毫無雕琢之感才好,彷彿流下的水,轉折迂迴,都是自然而然,用詞生動而不艱澀。哪怕是用典故,也要用一些被熟知的,而不是偏僻的,典故不能太多,除非是律詩。

律詩難就難在對仗上,這個對仗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對出來容易,對出美來就一定要精於煉字,避於合掌(杜公和放翁的律詩要多仔細看),除了對仗之外,語法結構也是必須要了解的,例如:頜聯的結構是,兩個字的名詞+兩個字的名詞+一個字的動詞+兩個字的名詞,那麼頸聯如果也是這種結構,讀起來就感覺很不爽,彷彿上了一盤餃子之後,又上了一盤餃子,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拍黃瓜好不好?

五絕真的難到死,要對出高古之意,才叫過關。可是高古之意,哪有那麼好寫的?二十個字,除卻前三句寫實之外,要在剩餘的五個字內實現逆襲和翻盤,就相當於給你一筐茄子逼你作出一道雞湯來。

先從七絕開始煉吧,平時玩玩對聯,至於頭條中的那些對聯,不對也罷,平仄不符,意境空乏,一年對一萬個,你對一萬年也提高不了什麼水平。反而會拉低你的LEVEL。

想到哪,說到哪。破碎不堪,見笑了!


亦有所思


1、絕句≠格律詩。絕句分古絕和律絕。

2、韻。律詩要嚴格按照韻書押韻。如《詩韻集成》《詩韻合璧》。流傳最廣的平水韻共106韻,律詩一般只用30平聲韻。五律首句一般不押韻,七律反之。

3、平仄。分平起、仄起。有譜自己查。切忌失粘和孤平。當然有能力可拗救。

4、對仗。律詩一般頷聯、頸聯要求對仗(單對仗一般對頸聯)。首聯、尾聯一般不對仗。長律除了尾聯,一般都要求對仗(首聯也可不對仗)。對仗有工對、寬對、借對、流水對,其實不算太難。

5、最重要的一點,必要時候,平仄、對仗,甚至字數,都可改變。不要錯失佳句。


狂狷古體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我老師說得對!老師的教導:老師講詩歌,起源時流長!四言八句詩,興起即成章!後有文化人,做作裝模樣!條條框框多,一馬萬繩韁!寫詩困難重,束縛人思想!我等現代人,應當作改良!保留基本韻,咋寫憑想象!2018年4月15日


土文化傳播者


我認為尊守格律詩的基本要求,是前提,拋開格律就談不上寫格律詩。要寫好格律詩,則由各人的文學修養,生活經歷,寫作技巧等綜合素質決定,沒有安史之亂,很可能就不會出現“國破山河在”的詩句。此類例子不勝枚舉。經歷安史之亂的絕不止杜甫一位詩人,而惟杜甫有此感慨,竊以為文學修養,生活經歷,寫作技巧,杜甫一樣都不缺。


老戴72402061


悟空問答越來越秀智商下限了,想寫好律詩首先要明白平仄格律,這是可以依靠學習就能掌握的技能,如果想要寫出意境悠遠優美富有哲理的詩句,那就得依靠各自的悟性了。知識可以看書讀報寫個文章,智慧才是真正的精華。

想寫好律詩,一靠行知,二靠悟性。


青峰曉月


怎樣寫好律詩,從形式上講是很容易的。關鍵是主題思想的提煉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就比較難。這與人生歷練和文學素養有關。要寫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主題深刻意境深遠,語言樸實自然又不失文彩,被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律詩就更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