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賢妻賢母,丈夫、兒女一定賢能

家有賢妻賢母,丈夫、兒女一定賢能

印光大師是民國初年淨土宗的祖師,佛門的大德,精通儒道佛。他非常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他說,“善教兒女,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是兒女的教育,而且家庭教育教女比教子更重要。他還說,“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治國平天下的大權,不是男子操得一大半,是女子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世間為什麼少賢人?因為沒有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賢女長大了嫁人了就是賢妻,生兒育女就是賢母。“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賢妻必定能夠幫助丈夫,丈夫要是不賢,這個太太一定會教導他,而且一定是《弟子規》講的“怡吾色,柔吾聲”,潛移默化,身教重於言教,潤物細無聲,慢慢地丈夫也就從不賢變成賢了。兒女教育就更是如此了。“蓋亦鮮矣”,“鮮”就是少。有賢妻賢母,但是丈夫不賢、子女不賢,這種家庭太少了。換句話說,如果有賢妻賢母,丈夫一定賢能,兒女也一定賢能。

“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可謂見理透徹。”“見”是見地,見地高,道理講得透徹。“周之開國,基於三太,”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周朝開國三太,三位女聖人造就了周朝。“而文王之聖,由於胎教,”文王這個聖人怎麼出現的?胎教。“是知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之所致也,”原因就在於此。“使其母皆如三太,則其子縱不為王季文王周公,而為非作奸,蓋亦鮮矣。”假如你是一個像三太一樣的好母親,你的兒子縱然不能夠成為像王季、文王、周公那樣的聖人,但也絕對不會為非作歹,作奸犯科。

我們講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換成“母”也很適宜,有其母必有其子。如果父親很賢能,但是母親不賢,兒子也不容易教好。反過來,母親賢能、父親不賢的,甚至父親早亡的,兒子也能教好。所以母親的使命多麼重要,人類後代的教育在母親手上,治國平天下的大權在母親手上,所以,女德不能不學。

而世人只知愛女,任性驕慣,不知以母儀為教,此吾國之一大不幸也。”這是民國初年印光大師的呼籲。現在溺愛孩子已經愈演愈烈了,尤其是溺愛女兒,從小就給她打扮,教她化妝,教她搽口紅,塗胭脂,怎麼選衣服,任著她的性子養成那些不好的習氣—崇色不崇德的習氣,不知道用母儀去教化。“母儀”就是女德,我們將要學習的《女論語》就是母儀,現在學的人太少,我們要大聲疾呼,努力去推廣,因為這關係到國家興亡、天下治亂,這不是小事,不是一個人的事,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全天下的事。如果沒有母儀、女德的教化,真的是大不幸,為什麼?沒有可以承繼德風的後代,不就是亡國滅種了?這是大不幸,也是大不孝。

“人少時常近於母,故受其習染最深,”為什麼教育兒女母親最重要?因為孩子從小跟母親的時間多,所以受母親的習染就最深。那現在問題來了,女子也要主外,她要工作、掙錢,她不能輸給男子,那家裡兒女誰養?掙了錢,請保姆來帶。兒女受保姆的習染,長大了肯定是“有其姆必有其子”。保姆帶孩子,有一定的侷限,一般沒有母親對兒女的那種用心,教育水平也可想而知,那問題就很大了。所以為什麼要女主內?兒女最好自己教。一個家庭有多大的福報,多大的造化,才能夠找一個賢德的保姆,而且她還願意用心地來教所帶的孩子?那太難得了。

“今日之人女,即異日之人母,”女孩長大了,就會為人母。“人慾培植家國,當以教女為急務,”這說到點子上了,培植家國,就是使家國有後,教女比教子更為急要。過去有一位王老先生,他就重視女德,辦女校,培養賢女,他跟印光大師觀點一致,培植家國當以教女為急務。所以假如你們家裡有女兒,可別重男輕女,培養女子關係到一家、一國,甚至整個天下,你的使命太重大了。你能培養一位賢女,這叫功德無量,利國利民。

“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屬莫大功德。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矣。”所以我們不光希望振興自己一家,或者是將來女兒所嫁的夫家,還要想到一國,要振興祖國。女德教育最重要的,要培養賢母。沒有賢母的資助,靠什麼來使家國崛興?這是根本。所以,“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

摘自《女是主人,男是賓客》(鍾茂森博士開講女子版《弟子規》!)

家有賢妻賢母,丈夫、兒女一定賢能

定價:25.00元

淘寶店鋪名:世知東方書店

直銷價:1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