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贤妻贤母,丈夫、儿女一定贤能

家有贤妻贤母,丈夫、儿女一定贤能

印光大师是民国初年净土宗的祖师,佛门的大德,精通儒道佛。他非常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他说,“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儿女的教育,而且家庭教育教女比教子更重要。他还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治国平天下的大权,不是男子操得一大半,是女子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世间为什么少贤人?因为没有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贤女长大了嫁人了就是贤妻,生儿育女就是贤母。“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贤妻必定能够帮助丈夫,丈夫要是不贤,这个太太一定会教导他,而且一定是《弟子规》讲的“怡吾色,柔吾声”,潜移默化,身教重于言教,润物细无声,慢慢地丈夫也就从不贤变成贤了。儿女教育就更是如此了。“盖亦鲜矣”,“鲜”就是少。有贤妻贤母,但是丈夫不贤、子女不贤,这种家庭太少了。换句话说,如果有贤妻贤母,丈夫一定贤能,儿女也一定贤能。

“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见”是见地,见地高,道理讲得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周朝开国三太,三位女圣人造就了周朝。“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文王这个圣人怎么出现的?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原因就在于此。“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假如你是一个像三太一样的好母亲,你的儿子纵然不能够成为像王季、文王、周公那样的圣人,但也绝对不会为非作歹,作奸犯科。

我们讲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换成“母”也很适宜,有其母必有其子。如果父亲很贤能,但是母亲不贤,儿子也不容易教好。反过来,母亲贤能、父亲不贤的,甚至父亲早亡的,儿子也能教好。所以母亲的使命多么重要,人类后代的教育在母亲手上,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在母亲手上,所以,女德不能不学。

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骄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这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呼吁。现在溺爱孩子已经愈演愈烈了,尤其是溺爱女儿,从小就给她打扮,教她化妆,教她搽口红,涂胭脂,怎么选衣服,任着她的性子养成那些不好的习气—崇色不崇德的习气,不知道用母仪去教化。“母仪”就是女德,我们将要学习的《女论语》就是母仪,现在学的人太少,我们要大声疾呼,努力去推广,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兴亡、天下治乱,这不是小事,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全天下的事。如果没有母仪、女德的教化,真的是大不幸,为什么?没有可以承继德风的后代,不就是亡国灭种了?这是大不幸,也是大不孝。

“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为什么教育儿女母亲最重要?因为孩子从小跟母亲的时间多,所以受母亲的习染就最深。那现在问题来了,女子也要主外,她要工作、挣钱,她不能输给男子,那家里儿女谁养?挣了钱,请保姆来带。儿女受保姆的习染,长大了肯定是“有其姆必有其子”。保姆带孩子,有一定的局限,一般没有母亲对儿女的那种用心,教育水平也可想而知,那问题就很大了。所以为什么要女主内?儿女最好自己教。一个家庭有多大的福报,多大的造化,才能够找一个贤德的保姆,而且她还愿意用心地来教所带的孩子?那太难得了。

“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女孩长大了,就会为人母。“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这说到点子上了,培植家国,就是使家国有后,教女比教子更为急要。过去有一位王老先生,他就重视女德,办女校,培养贤女,他跟印光大师观点一致,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所以假如你们家里有女儿,可别重男轻女,培养女子关系到一家、一国,甚至整个天下,你的使命太重大了。你能培养一位贤女,这叫功德无量,利国利民。

“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矣。”所以我们不光希望振兴自己一家,或者是将来女儿所嫁的夫家,还要想到一国,要振兴祖国。女德教育最重要的,要培养贤母。没有贤母的资助,靠什么来使家国崛兴?这是根本。所以,“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

摘自《女是主人,男是宾客》(钟茂森博士开讲女子版《弟子规》!)

家有贤妻贤母,丈夫、儿女一定贤能

定价:25.00元

淘宝店铺名:世知东方书店

直销价:1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