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我們大家都是。我們總在孩子的成長中一起成長,摸索出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育兒方法,無非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教育出一個健康、樂觀、陽光、擁有積極心態的孩子。

劉芳老師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媽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這位年輕媽媽是典型的上班族,平時沒時間在家裡帶孩子,恰好家裡老人又願意幫忙帶孩子,分擔一些壓力。但隨著孩子長大,兩個人的教育觀念產生了明顯分歧。

其實,我們很多的年輕父母都面對著隔代教育的問題,我們不僅是爸爸媽媽,也是單位的員工,社會上的勞動者,要為了家人和孩子的生活更好而努力。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尋求老人的幫助,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也就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網上有數據說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出於種種原因,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早已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照顧、教育孩子的責任往往被老一輩扛起。

但家裡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就算小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們一般都會採取滿足和順從的方式。

1、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容易犯一些錯誤,老人們也會經常性的選擇忽略,久而久之,就會讓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成自私和任性的個性。

而且到了後期的時候就算爸爸媽媽們想要教育孩子,小孩子依然會有恃無恐,因為家裡的老人已經充當了他們的保護傘。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2、很多人長大之後發現自己的獨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明顯要低於同齡人,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顯然不是在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們造成的,大多數情況都是小時候家裡的老人過度的保護孩子。

比如小的時候幫孩子整理玩具,或者是在吃飯的時候直接喂孩子,生怕小孩子會受傷或者受累,既不讓小孩子進廚房,又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付出的生活。

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的發育比同齡人發育遲緩,而且造成較差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時也會造成之後不會處理正常的人際關係。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3、許多家裡的老人除了晨練或者是去超市買菜之外,大多數的時候都會待在家裡,而讓小孩子跟著家裡的老人長期生活的話,一方面會因為運動量的不足,造成身體體質較弱。

而另外一方面會耳濡目染,由於極少接觸新鮮和流行的事物,從而讓孩子失去天真與幼稚,提早讓心理年齡進入老年化。

而且由於時代的變化家裡的老人在各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都會一定的差別或者是侷限性,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朝夕相處的孩子。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在之前的媽媽是超人節目中,演員鄧莎面對隔代教育出現的分歧時,做出了一個值得我們參考的舉動。

外面下雪了,大麟子跟外婆說外面的植物很冷,想要搬進屋子,自己又搬不動。外婆拒絕了他並說大樹要經歷風吹雨打才會成長。大麟子幾次請求都被外婆拒絕,媽媽坐不住了,主動幫大麟子把植物搬進屋子。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這件小小的事情。其實大麟子和外婆都的教育方式都沒有錯。外婆說,小樹需要在外面經歷風雨才能成長,但是從大麟子的角度來看,外面那麼冷,小樹那麼小會凍死。

鄧莎的行為就很大程度的保護了大麟子的童真,並且尊重孩子的想法, 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還能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網友們更多的支持鄧莎,這樣才能給孩子盡情體驗,自然成長的環境,也容易讓孩子更加開朗,善良和樂觀。畢竟孩子就是要在該童真的年紀保持童真嘛。

鄧莎這種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讓大麟子自然成長,和大麟子共同體驗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其實,對於小孩子們來說,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協作教育,相輔相成。

隔代教育有分歧,明智的媽媽到底該怎麼做?

既能夠體驗到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他們的寵愛,但同時有了爸爸媽媽的監督,又能夠讓他們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意且有原則的家庭,孩子,長大之後怎麼會差呢?


孩子和自己關係不親近怎麼辦?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頭條號:【劉芳聊親子】。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