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甲午战争以来,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枪。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枪。


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歩兵铳)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着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进行改进。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小改良,将表尺改为直立式,并且加上枪机盖,并命名为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五年式海军铳)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1904年至1905年日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枪表露出有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十年式步枪另外有根很容易折断的撞针。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战争后有人提出讨论与进行改善,这时候已经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好,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枪的改良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开始制式化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进行生产。虽然正式的制式化量产从1907年开始,不过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骑枪为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正式名称为中正式步骑枪,最早在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11厂)组织生产,以取代国民革命军所装备的汉阳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骑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1935年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开始试生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四式步枪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1933年、1934年先后两次偕夫人宋美龄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改进意见。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蒋介石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为表示对其尊重,1935年8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中正式”枪身短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长了,在拼刺刀时还是不吃亏。蒋介石的建议符合步兵紧凑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使“中正式”成为中国士兵喜爱的步枪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由于三八和中正式在战争年代的特殊地位 使得现在的各种抗战题材影视剧中分分出现两款枪的身影 这两种步枪也就成了国人从小就熟悉的武器

图为三八大盖和中正式步枪的不可发射静态影视道具 国防展览陈设模型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三八大盖vs中正式 魔鬼与天使的较量​​

(文章部分内容取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提醒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