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三八式步槍(日語: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年式步槍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從甲午戰爭以來,以法國M1874步槍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準的村田槍。這兩種步槍也因其發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槍。


有坂在設計三十年式步槍時起初設定了三種口徑作為研發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年式步槍(三十年式歩兵銃)於1897年進行制式化生產,並於1903年完成日本全軍更換整裝。日本陸軍換髮三十年式步槍後,日本海軍陸戰隊也跟著換槍,有坂成章將設計案轉將給部屬南部麒次郎上尉負責進行改進。南部麒次郎只進行了小改良,將表尺改為直立式,並且加上槍機蓋,並命名為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五年式海軍銃)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1904年至1905年日軍在中國東北戰場上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槍表露出有一種細小的沙塵進入操作機關內,導致操作不良,三十年式步槍另外有根很容易折斷的撞針。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戰爭後有人提出討論與進行改善,這時候已經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然而增加防塵蓋的立意雖然良好,不過卻又為操作時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音。其他改進包括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三八式步槍機械瞄準具早期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期採用覘孔式照門。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槍的改良後,於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開始制式化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進行生產。雖然正式的制式化量產從1907年開始,不過南部麒次郎將新改良開發的步槍仍然以明治天皇年號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開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槍逐漸成為部隊的標準配備;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隊中的三十年式步槍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槍取代了。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騎槍為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正式名稱為中正式步騎槍,最早在1935年由鞏縣兵工廠(兵工署第11廠)組織生產,以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名。從生產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騎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1935年鞏縣兵工廠(兵工署第十一廠)開始試生產,因造於民國二十四年原定名稱為“二四式”。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四式步槍籌備、試生產過程中,受到蔣介石的重視,1933年、1934年先後兩次偕夫人宋美齡到鞏縣兵工廠視察,並對“二四式”提出改進意見。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蔣介石認為毛瑟槍的槍長是根據歐洲人身體設計的,而中國士兵比歐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議將槍托略微縮短、刺刀加長。為表示對其尊重,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得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中正式”槍身短了,便於攜帶,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長了,在拼刺刀時還是不吃虧。蔣介石的建議符合步兵緊湊化、輕型化的發展趨勢,也符合中國國情,使“中正式”成為中國士兵喜愛的步槍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由於三八和中正式在戰爭年代的特殊地位 使得現在的各種抗戰題材影視劇中分分出現兩款槍的身影 這兩種步槍也就成了國人從小就熟悉的武器

圖為三八大蓋和中正式步槍的不可發射靜態影視道具 國防展覽陳設模型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三八大蓋vs中正式 魔鬼與天使的較量​​

(文章部分內容取自網絡 如有侵權 請提醒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