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只是当下,未来值多少钱要看下一步怎么走!

最近这两天,小米上市的消息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科技媒体都聚焦在小米身上。看了一圈儿各路媒体的报道,有八卦的,有吐槽的,有质疑的,有摇旗呐喊给小米加油的,一副不亦乐乎的样子,还有不少趁着人家“缄默期”不能说话而玩花式报道的。就连小米和雷军自己也频频刷存在感,小米董事长雷军的一封公开信,题为《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奋斗?》,结果引发了一大批企业的跟风,“小米体”再度火爆网络。但其实热闹归热闹,八卦归八卦,我们还是想给上市路上的小米提个醒。

小米上市,创始人和员工能赚多少钱?

上市这回事,对所有互联网的创业人和员工来说,都是最高理想,虽然情怀和梦想的故事得讲,但套现、退出、身价暴涨,这种刺激才能驱动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折腾不止”。那么,小米上市,对雷军的创始团队和一干米家同学们来说,又能获得多高的财富呢?

小米上市只是当下,未来值多少钱要看下一步怎么走!

针对这个有些八卦的话题,很多媒体有诸多版本的猜测,疑问也有不少,比如雷军是不是可以超越马化腾、马云、许家印、王健林这些曾经的中国首富,米家员工有多少人可以财富自由了?

如果按小米1000亿美元的市值来计算的话,根据小米披露的招股书中的股权比例,可以推算出9位核心创始人的财富——雷军持股31.4%,对应的是314亿美元;二把手林斌持股13.3%,价值133亿美元;黎万强、洪峰和黄江吉持股均为3.2%,每个人的股票市值是32亿美元;许达来持股2.9%,市值29亿美元;刘德持股1.5%,值15亿美元;王川持股1.1%,值11亿美元。

小米上市只是当下,未来值多少钱要看下一步怎么走!

不比不知道,算完这笔账后,估计很多人心里是拔凉拔凉滴——现在很多还在创业奋斗期的公司,可能抬头看到的梦想仅仅是为了成为一家独角兽俱乐部的企业,估值门槛突破10亿美元,但小米一上市,以一人之力赶上“独角兽”企业体量的就有6个人。想想,摩拜单车战斗了两三年,最终卖身也就不过37亿美元,小米的估值几乎可以买下25个摩拜或ofo。

当然,还有一个疑问,雷军到底能不能当上首富呢?这两天看到雷布斯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已经坐到一起了,看来对首富的位子还是有想法的。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小米估值是700亿美元、800亿美元,抑或1000亿美元,市值这个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小米后续业务经营增长强劲,营收和利润数字好看,早晚都有机会冲击顶部,但如果像国内a股上市一样,火一把就萎了,那首富不首富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商业模式what?小米到底价值几何?

一家企业要去上市,究竟值多少钱,很多时候全凭讲故事。小米是绝对不会讲硬件的故事的,因为联想、惠普、三星这些硬件厂商在那摆着呢,联想每年的营业额是小米的三倍,但市值只有60亿美元;惠普的收入600多亿美元,市值直接打了个五折,才350亿美元。遥想2010年的那个时代,惠普市值最高冲到过1000亿美元,但硬件的估值却一直是下滑的。所以,小米是绝对不承认自己是一家手机、电视和IOT设备的硬件公司。

前两天,雷军在手机新品发布会上放出了“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的烟雾弹,当时我就认为,小米这是要与硬件彻底划清界限了,相当于给投资机构的喊话。当然,事实也如此,哪怕是到了今天,即使不考虑会计因素,按照去年53.6亿元的利润核算,小米的综合利润率也就4.7%的水平。

小米确实很“聪明”,只不过,美中稍显欠缺的是,小米对外说自己是互联网服务、智能家居公司、IOT的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但收入组成结构上还不是完全匹配,硬件依然占大头。按照小米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小米收入主要由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三大部分组成,2017年,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硬件收入为805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99亿元,IOT业务营收为234亿元。

从2015年、2016年一直到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的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80.4%、71.3%及70.3%,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4.9%、9.6%及8.6%。可见,智能手机依然是小米公司收入中的“大头”,而更能得到溢价的业务板块是互联网服务收入,只不过,这一块业务收入的增长并不高,2017年的收入增长还远远低于硬件的增长率,收入占比还下降了。看来,下一步,小米需要好好运营下用户和梳理下互联网服务了。

小米上市只是当下,未来值多少钱要看下一步怎么走!

其实还可以对标一下苹果,苹果2017年实现了2292亿美元的收入,利润达到了483.51亿美元,目前市值约9000亿美元。小米2017年的收入不足200亿美元,利润还不到9亿美元,分别是苹果的1/10和1/60左右,但估值却达到了苹果的1/8。如果这一数字成立的话,那说明小米的商业模式要比苹果更先进,投资者能给更高的估值。可见,这方面,小米还有课要补,一旦补齐短板,小米巨大体量的用户才更具真金白银的价值。

要提防硬件收入的波动,长期必须补齐短板

这两天,雷军对外讲了一个小米成长的故事,谈到过,现在的小米强调的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概念,但其实仔细想想的话会发现,这三者关联在一起,并不是一个闭环,远不如最早小米提及的“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生态协同性更强。而且小米讲互联网和IOT的故事的话,在内容和应用端存在瘸腿的现象,这一块仍然是小米的短板,需要后续补齐。

换句话说,小米如果在互联网的业务收入方面不能形成稳定增长的话,就可能需要面对硬件收入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拿手机行业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相当普遍,一度在中国市场占据老大位置的三星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时,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在20%左右,但截止到2017年底,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一路下滑到了2%。同样遭遇的还有之前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前段时间被推到风口浪尖的金立、魅族等手机品牌。即使是小米在2016年也曾遭遇过低谷,随后雷军亲自上马,并通过布局线下小米之家的新零售模式,才最终走了出来。

总体说,小米上市很值得尊敬,可以体现互联网、新零售、IOT的概念和故事,但故事仅仅影响的是小米的开局,随后的股价能不能走出上扬的行情,长期还要看投资者会不会认可。打铁还需自身硬,小米还需要在营收数据上实现从硬件到互联网、IOT的服务收入的转换。因为转化和运营代表的是未来小米的未来,而硬件出货量仅仅是当下,这样的小米才能支撑起更大的市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