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均7615元 網商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小微細胞

51歲的李愛華,為了帶孩子和照顧中風的奶奶,幾年前在武漢開起了小超市。年底將近,供應商都提醒她要提前備好貨,否則春節期間生意好卻沒人能給她送貨。備貨需要資金,李愛華用支付寶收錢碼積累的3萬元的貸款,備好了貨,還買了幾臺超人拉客神器——搖搖車。

34歲的劉麗敏,6年前開始在湖南邵陽創業,開辦了一家錄音工作室,專門為廣告、電視劇作錄音。現在的觀眾審美品味越來越高,片方都希望能做出大片的效果。今年10月,劉麗敏接到一個非常好的訂單,但是需要一些特殊音效,她原來的設備滿足不了製作需求。還好她一直在用支付寶收錢碼收款,積累了4.8萬元的貸款額度,有了這筆錢,劉麗敏終於添置了設備,成功接單!

1. 專注服務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銀行

網商銀行是中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於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

網商銀行是一家開在“雲”上的互聯網銀行,沒有線下網點的純互聯網銀行,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來驅動業務運營。

網商銀行定位於專注服務小企業的互聯網銀行,業務依託於實體經濟和真實的交易場景,解決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為小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隨著整個社會從IT時代走進DT時代,數據已經廣泛應用於網商銀行各項工作中,如營銷分析、產品創新預測、交易實時風控、業務趨勢判斷、客戶授信等,真正實現了“數據即業務”。

網商銀行推出的電商貸款產品基於大數據對借款人進行了預授信,申貸過程也變得非常簡單,無需抵押,無需人工調查,創建了“310”貸款模式,即三分鐘申貸,一秒鐘放款,零人工介入,大幅降低了放貸成本,也有利於降低貸款利率。

2017年6月,螞蟻金服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在兩週年之際,推出針對線下小微企業的“多收多貸”服務,只要用收錢碼收款,收到越多客人的付款,能貸款的額度就會越高,燒餅店、小賣鋪、街邊攤這樣的小商家也能方便地在網商銀行貸款。

全國的小微商家主體有數千萬,但因為缺少抵押和經營數據,小微商家一直存在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而“多收多貸”的出現有望為這個難題提供解決思路。小微企業通過“收錢碼”收款越多,網商銀行對其風險的瞭解就越深入,提供給它們的貸款支持就越多。這樣只要流水穩定,連路邊攤都有可能獲得貸款。

僅僅6個月,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雙十二期間,網商銀行推出的“碼商金融狂歡節”,短短17天就有超過36萬碼商申請並獲得了貸款,超過209萬碼商開始使用商家專屬的現金管理工具“餘利寶”,活動總參與人數超過了1095萬。

在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務首次規模化觸達了這批最小微的線下經營者群體。

2. 筆均7615元 服務實體經濟小微細胞

與大企業滿額貸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經營者更為精打細算,為了節省利息,只有必要時才申請貸款,並且儘快還款,有需求再貸,“小、急、短、頻”的特點明顯。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卻達到35%。

目前,網商銀行的線下小微經營者貸款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2個省342個城市,其中武漢、杭州的貸款戶數最多,二三線城市的線下小微經營者對貸款的需求普遍旺盛,鄭州、蘇州、溫州、成都位列全國前十位,且排名超過北上廣深。一方面二三線城市的線下消費市場活躍,另一方面網商銀行有效填補了這些城市對小微經營者的金融服務空白,為他們提供了貸款渠道。

3. 不良率僅0.78% 線下小微商家也能實現大數據風控

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線下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用“碼”實現線下商家的互聯網化後,網商銀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了這些限制,徹底改變金融風控模式。

“剛開始探索線下小微企業的貸款時,我們也心裡沒底。但隨著不斷的探索,我們發現線下小微經營者用上移動支付之後,能夠沉澱下來的部分數據維度甚至比線上電商還要豐富,再結合我們的風控能力和經驗,為他們提供貸款服務就有了基礎。”網商銀行資深總監胡曉東表示。

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專注服務小企業10餘年,積累了10萬+的指標體系,100多項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

而針對線下小微經營者,網商銀行創建了多套針對性風控措施,能有效識別經營屬性、判斷交易有效性、預測商家經營能力。人工智能,甚至能夠在1秒鐘內通過轉賬關係鏈判斷出是個人還是個體經營者,排除虛假交易,並在支付數據基礎上結合商圈人流、同類商家經營狀況等綜合緯度,給用戶一個最合理的授信額度。

“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後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這也是網商銀行能夠在短短半年服務這麼多線下小微商家的原因。

截止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時還款。

4. 開放合作 共同服務線下1億小微經營者

從行業看,網商銀行服務的“碼商”主要以服務行業的經營者為主,其中服裝店、超市便利店、菸酒雜貨等零售商家佔19%,餐飲、教育、美容、維修、家政等純服務性商家達81%。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經濟數據,2016年中國第三產業的產值佔GDP的51.6%,而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則超過7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第三產業大量的個體戶、小企業得不到貸款的支持,是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最重要的原因。科技的發展,讓金融血液能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每條毛細血管,滲透到每個細胞,將助力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中國經濟結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

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過去一段時間,第三產業對GDP貢獻度已經超過製造業,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正逐步從原來滿足工業企業為主的服務模式,向滿足服務業轉化。

和人們衣食住行緊密相連的服務業商戶,他們的典型特徵是以小微、零散形式存在,這也和現在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有關係。這種情況下,傳統金融明顯表現出對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不適應。傳統金融主要服務第二產業,以服務大企業為主,模式也是批量、大規模的抵押貸款模式,但對小微、零散、依託互聯網展開的服務業活動,傳統的融資模式很難適應,因為成本太高。

這種情況下,科技在更好優化金融結構、適應產業結構變化,也是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的重要的落地抓手方面,展現了重要價值。

金融科技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通過科技和金融的結合,不僅有效降低了小微群體的服務成本,也能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在金融服務鏈條嵌入實體經濟的需求過程中,也提升了整體的金融服務效率。

在這個方面,網商銀行推出的“碼商”這種嶄新的服務模式,很好適應了產業結構的變化,也適應了這類客戶群體的需要,充分發揮了科技對金融的助力和改造,讓金融可以更好的對這一類型的實體經濟提供支持。

這個創新也值得傳統銀行業學習,我們也看到,傳統銀行業也在努力進行創新,試圖去適應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這方面,網商銀行基於科技的創新,相信未來會和同業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未來,這樣好的模式可以在全行業內推廣,網商銀行可以藉助更多銀行的資金力量,擴大業務的範圍,繼續加大對這一類群體的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預測,中國線下具有經營性質的小微商家及個體戶總量可能有1億戶。黃浩表示,網商銀行積累的服務線下小微經營者的經驗和能力也將向更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一同在更大層面上解決線下小微貸款的難題。

5. 移動支付0門檻幫助小微經營者實現數字化升級

2013年,線下商家開始擁抱移動支付,並在這種支付的數字化基礎上,享受各種方便快捷的綜合金融服務。我們看到,線上電商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催生和錘鍊了包括支付寶、口碑、網商銀行等在內的平臺,這些平臺現在也服務於線下商家,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升級,提升了線下商家的數字化水平,為將來重構“人、貨、場”,進入新零售時代打下了基礎。

作為線下新零售的基礎,支付環節的暢通、廣覆蓋十分重要。2017年2月,支付寶推出了低門檻的移動支付產品“收錢碼”,讓小商家不用購置掃碼槍等機具,就擁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入場券,並讓數以千萬計的小商家以支付為基礎,享受低門檻、便捷的綜合金融服務。

所有支付寶的用戶,尤其是具有頻繁收款需求的商家,可以通過支付寶申請統一格式的收錢碼(二維碼貼紙、掛牌等),收到支付寶寄來的專屬收錢碼之後,商家就可以通過收錢碼來收款了。為了小商家發展,支付寶還推出了收錢碼的扶持政策:商家用收錢碼收來的錢,提現免費。

截止11月底,收錢碼全國申請用戶量突破了4000萬。這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小商家、個體戶通過收錢碼實現了收銀環節的數字化。

螞蟻金服宣佈,未來三年持續投入超過100億支持小微商家線下支付,預計未來三年為線下小微商家提供貸款累計超過1萬億元。

6. 螞蟻金服商家多維服務

今年10月, 螞蟻金服針對線下小商家打出多維組合拳,從支付、貸款、保險到營銷全方位佈局,推出“多收多賺”計劃,包含多收多免、多收多賒、多收多得、多收多貸、多收多保等系列服務,並宣佈未來三年將累計為線下小商家提供貸款超過1萬億。

多收多賒:通過收錢碼上1688找貨源,物美價廉還能賒賬。

多收多免:收錢碼收錢提現免費,多收多免,到賬語音提醒,還能升級花唄收錢。

多收多貸:商家貸款,一鍵申請,立馬到賬。

多收多得:錢賺回來怎麼安排?巧用餘利寶提升收益,大額轉入轉出方便做生意。

多收多保:“你敢收,我敢賠”,收錢碼被惡意調包、覆蓋,支付寶可賠付損失。多收多保。

數據服務:經營數據哪裡看?用收錢碼得專屬經營賬單、大數據經營分析。網商有數,讓商家對自己的資金能夠全面瞭解,做到“心中有數”

花唄:讓消費者可以先買後還,分期購物,提升商家的交易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